首頁>社會>

前言

社會生活的進步對事業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應當更好地利用財政資金,健全財務核算體系,滿足財務部門核算需求;對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方式進行更新,優化財務管理方式,提升財政資金撥付的嚴格性,加強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管理,明確成本核算方式和折舊計提方法,加強內部資金流動性;改善原有工作流程,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通過會議、業務培訓解讀政策,促使財務人員更好地理解會計制度,共享社會資源,優化財政資金撥付結構。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核算

1.事業單位的專業性財務人員匱乏。

事業單位專業性財務人員匱乏主要體現為人才數量較少,以及現有人才不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初期發展階段,對人才要求較高。但由於事業單位招聘模式的限制,除專業要求外,對應聘人員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尚未提出要求,而是通過固定考試和麵試來選拔職工,且考試內容為全國統一卷,與專業知識無太大關聯,因此導致招收的財務人員無較多工作經驗,專業水平有待提高。除此之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招聘數量往往較少,但隨著原有職工的退休和離職,新入職的財務人員以及原有財務人員的數量較少,無法匹配日益增多的工作量,導致部分工作分配不均,財務人員無法按時完成。

2.新會計制度財務核算方式較為複雜。

兩種核算制度的共同應用,向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財務人員要在完全掌握傳統核算方式的前提下,轉變工作模式,對單位費用進行統一彙算,因此事業單位不僅要考慮各項費用的發生時間,也要考慮實際費用的支付時間,財務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費用的入賬時間,財務核算的複雜性提高。與企業預算模式類似,事業單位的預算計劃也要提前制定,並根據實際支出情況進行實時調整,並按期上報給有關部門。因此財務人員要在考慮實際支出的前提下,對各項費用可能發生的時間進行提前預測,這樣不僅加大了財務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財務工作的複雜性,財務人員要結合多種情況考慮經濟活動的記錄時間和記錄標準。

3.財務核算體系有待健全。

財務核算體系是否健全決定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完善要求事業單位健全財務核算體系,但傳統財務核算弊端的存在,導致事業單位無法快速轉變核算方式。經濟活動的全面記錄也是財務制度的要求之一,無論是物資採購,還是貨款支付,都應當全面且詳細地計入財務系統中,並根據權責發生制調整預算計劃,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健全財務核算體系,使其可以明確記錄經濟活動的有關信息。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體系有待健全,否則將不能很好地記錄經濟活動的發生,以及物質資料的使用是否可以滿足社會需求。

4.財務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進行了部分調整和完善,對財務核算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就財政撥款內容來看,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財政撥款的有關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定,刪減了部分嚴格性條款,利用其他可控性內容進行替換。事業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財務核算方法,但是財務核算方法的調整需要進一步實踐,並不斷完善核算內容,根據實際核算情況進行實時調整。總體來看,各種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存在,導致事業單位財務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且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需求以及社會價值無法有效體現。相比來說,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內容明顯少於企業,這是由於核算體系不同導致的。但作為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機構,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應當在報表中全面體現,明確用於社會發展資金的比例,這有利於督促事業單位秉公執法,防範舞弊現象的發生。由於深受傳統財務核算方式的影響,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多以規章制度為執行標準,而忽視了經濟活動的實際含義,這也是收付實現制的弊端之一。雖然權責發生制彌補了收付實現制的弊端,財務報表內容也得到了完善,按照實際情況記錄經濟活動的信息,但財務報表內容仍然有待健全,並根據社會發展步伐進行調整。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加強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措施

1.加強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管理。

固定資產核算工作得到加強,損耗情況通過計提折舊進行體現,固定資產的剩餘使用價值也可以通過財務報表進行體現,資產價值的確定方式也得到了明確,無論是資產確定還是資產再確定,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維護費用都將被合理體現。一般來說,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種類不同,負責日常管理的部門也不同。雖然資產的購入和出售一般由行政部門負責,但資產核算一般由財務部門負責,無論是前期購入,還是中期維護以及後期出售,都將由財務部門根據單據進行核算。但根據固定資產的類型不同,動產和不動產的盤點要求也是不同的。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進行定期盤點,清點資產數量,明確資產價值,根據制度要求對資產盈虧情況進行記錄,並制定資產盤點表。除此之外,固定資產的購入成本也是核算的內容之一,財務人員要將採購成本及時入賬,對於同時發生的其他有關費用也要進行恰當處理。

2.提高事業單位內部資金流動性。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資金用途明確,由上級部門或政府機構統一下撥的財政資金具有專項用途,且要在一定期間內支付,當年申請的流動資金務必在當年進行支付,從而保證事業單位正常穩定的發展。但由於各種現實因素的存在,事業單位通常會在某一時間進行集中支付,雖然保證了事業單位充足的流動資金,但內部資金的流動性卻逐步降低,為此事業單位應當通過合理措施提高資金流動性。

首先,資金預算計劃要進行實時調整。當期實際費用超出預算計劃時,財務部門要分析原因,調整下期預算金額,根據往年費用支出時間進行重新規劃,將資金預計支出時間進行明確,並與有關部門及上級領導進行積極溝通;若不滿足資金支付條件,如對方未按照要求完成既定任務,財務部門要與其進行積極溝通,確定資金支付時間。其次,如發生未在預算之內的其他合理費用,需向上級部門進行資金申請時,仍然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資金使用時間,通過合理規劃資金支付時間提高內部資金流動性,避免財政資金長期閒置或支付時間過於集中。

3.優化單位財務核算的工作流程。

財務核算制度因為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而完善,工作流程也應當進行改變,使其更符合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工作流量,加強財務工作嚴謹性,提高財務核算效率。預算流程的轉變也是事業單位現階段的工作內容之一,因此事業單位應增加部門預算工作。初期預算工作由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統計,由財務部門根據費用支出情況進行完善和補充,並與往期費用支出情況進行對比。財務部門要嚴格把控費用支出情況,細化工作流程,定期將彙總後的費用預算上報給單位領導,由單位領導進行最終決策。其次,確定交流方式。部門之間如何進行信息傳遞影響著工作流程的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各部門的工作內容也要進行保密,但信息保密性提升,使部門間無法及時共享部分信息,導致財務核算工作無法準確全面地進行。為此事業單位領導應當起到主導作用,及時與各部門有關人員進行溝通,逐一收集各部門的工作問題,將問題彙總設為一項工作內容,與各部門形成有效溝通,從而及時解決問題。

4.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質量。

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是財務部門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各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規定記錄經濟活動,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及財務信息的全面。首先,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只有當財務信息真實有效,財務人員才能進行更有效的核算。因此部分財務人員將工作重點集中在數據準確方面,但往往被忽略的是經濟活動的入賬時間。通常來說,由於經濟事件發生的及時性,以及單據報銷的滯後性,經濟活動的記錄時間往往要比發生時間滯後。為提升財務數據準確性,財務部門要嚴格規定各部門人員費用報銷的時間,當期費用要在本期內進行上報,除特殊原因外,未在規定時間內報銷的有關費用將不再進行支付。其次,財務信息的全面性。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全面性同樣影響著財務信息的質量,因此除經濟活動發生原因、發生金額、發生時間以及申請人外,其他有關信息也要進行明確,如證明人、審批人等。為此事業單位職工在報銷某項費用時,報銷單據的內容要填寫完整,並逐一由上級領導、部門領導、單位領導進行簽字確認,在報銷過程中發生的其他相關事件也要進行明確記錄,通過規範工作流程強化財務信息的全面性。

5.強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專業性。

第一,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線上培訓,由政府財政部門定期發起組織專業培訓,以解讀新政府會計制度為主,將每一項財務內容進行細化講解,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培訓實時進行,並開通錄製功能,將培訓內容錄製,由參會人員自行保存,便於後續學習。第二,事業單位要定期舉辦學習評比活動,制定評比制度,設置評比獎勵,對政府會計制度內容進行考核,以判斷財務人員的學習水平,對成績突出的財務人員給予特殊獎勵,將考試成績納入職工年度考核中,並通過專項業務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專業水平。

結語

除嚴格的財務工作流程外,新政府會計制度同樣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高水平要求,除賬務記錄外,財務科目的設置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這是因為事業單位的類型不同,核算目標也是不同的。為準確核算單位費用,強化財務人員專業性。

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0比15!安理會通過2項決議,五常全投贊成票,美俄意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