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印度是一個很有“夢想”的國家,雖然在國際社會中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但是不得不承認印度人真的敢想敢幹。例如之前想要造航母,結果在絲毫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大刀闊斧的開始自主建設,時隔十幾年之後屢次失敗,但即便外界嘲諷不斷,依舊堅持製造。航母風波尚未過去,印度又開始鼓搗“飛船”。

據印度方面消息:印度“加甘揚”載人飛船計劃在今年進行首次無人試飛。這件事印度炒作了很長時間,但是一直沒有“下文”,外界一致認為印度可能會再次開啟“數十年”的征程,首飛可能會在十幾年之後。這一論調的出現,也不是毫無根據。主要是印度對外公開了“模型”,不少人看完心涼了一大截,說是模型都有點擴張。簡單來說就是民間手工製品,做工粗糙令人咋舌。

尤其是印度的服務艙,乍一看就像一個集裝箱,關鍵還不夠大。如果不是兩側有摺疊太陽翼,正常人根本不可能想到這是一個飛船上的服務艙。其中還有一些“設備”無法被理解,例如服務艙外面的條紋,和電熱毯一樣,難道是用來加熱的“設備”。或者說是一些“集成電路”,只是為什麼會暴露在外面?在太空中長期暴露,會引發一系列的故障吧?至於返回艙,至今外界也無法理解,因為其底部好像不打算採用耐熱材料。

“加甘揚”雖然是印度載人飛船的第一步,但是其也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整體結構採用兩艙結構,發射重量大約在7至8噸,這個“概念”在各國的飛船上都有驗證,所以印度直接照搬完全可行。其次印度的運載火箭成功率是100%,當然也沒發射過幾次。而宇航員則是在俄羅斯接受訓練,也算是“師出名門”。所以整體來看,要人有人要經驗有經驗,就是沒技術有點讓人犯難。

不過印度也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一拍腦門就衝鋒的事情。之前的航母就是很好的案例,雖然很多人嘲笑印度的“不自量力”。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人類探索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是從零開始。一些新型技術的出現,也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印度的探索值得認可,只是其中走歪路,讓外界有點唏噓,滿腔熱血最後搞出來一個“不倫不類”的東西,多少有點辣眼睛。其次就是印度自己也很矛盾,一邊忙乎著搞國產化,一邊有瘋狂的借鑑他國技術,導致自己的產品變得“四不像”,一定程度上如果印度咬緊牙搞國產化,努力推動整體教育,確實大有可為,這一點上印度人值得外界學習,不管面對多少嘲諷和不解,都不曾放棄過研發和進步。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真實“人間清醒”:與三類人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