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文|德霖

數千年來,人類食用的幾種穀物都是同胞兄弟。除了水稻外,還有六種穀物是人類從原始時代起就開始種植的:小米、燕麥、大麥、小麥的歷史最為悠久;黑麥要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晚期;玉米或者說是印第安玉米的種植則是在發現美洲之後。人類食用它們,已經有近一萬年。

在西方世界,小麥製作的麵包是最廣泛的食物。《了不起的麵包》以麵包為線串聯人類6000年的大歷史,以生活化的視角洞悉人類的政治、宗教、民俗、戰爭與文明的興衰,帶領讀者開啟了一段奇妙而刺激的旅程。

《了不起的麵包: 麵包6000年神聖與日常的歷史》

[德]H.E.雅各布 著

崔敏 文彤 譯

廣東人民出版社

“吃麵包的人”

在西方世界,小麥是真正的“穀物之王”,自登基之後就從未遭到廢黜,到了今天仍然地位穩固。考古學家在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新石器時代的墓穴中發現了小麥,在約公元前3000年修建的代赫舒爾金字塔中發現了嵌在塔磚裡的小麥麩皮和麥粒。中國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開始培育小麥,形成了非常複雜的祭祀儀式。而建於公元前3000年的泰羅城石制建築的遺址中,人們還發現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曾提及小麥。

無論是小米、燕麥、大麥還是玉米,都做不了發酵麵包。因此,麵包的歷史主要還是圍繞著小麥和黑麥展開,而且小麥的重要性遠遠勝過黑麥。嚴格說來,麵包是人類的發明,是人類在化學領域最初取得的一項重大勝利,阿爾巴尼亞甚至有諺語說“麵包比人類的歷史還要長”。

喝粥,吃餅;吃餅,喝粥。千百年來,西方世界的人們一直就吃這兩樣東西。不光是史前人,就連古代的文明人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其他食物可吃。羅馬博物學者普林尼曾說:“很長時間以來,羅馬人都靠喝粥度日,而不是吃麵包。”公元6世紀的瓶畫表明,希臘人吃的“麵包”其實是用木炭烤過的餅,會像手稿一樣捲起來存放。而日耳曼人在遇到羅馬人的時候,只知道去殼的燕麥粒;又過了很長一段時期之後,斯拉夫人也只有一種叫作“卡沙”的五穀粥。即使是和埃及人處於同一時期的亞述人,他們的早飯也不過是熱大麥餅。

相比之下,古埃及人就幸福多了。在古代,人們把埃及人稱為“吃麵包的人”。這個稱呼裡既有幾分羨慕,又有幾分蔑視。當然,其中很大程度上還帶著驚訝,因為麵包並不是埃及人用來調劑補充的食物,而是所有埃及人的主食。埃及底層人民幾乎完全以麵包為生。直到今天,埃及人仍然會撕開圓圓的麵包,在中間塞滿蔬菜、碎肉或魚肉。

製作麵包,需要先揉制面團,用酵母或其他膨鬆劑使麵糰發酵,再放入合適的烤爐中進行烘烤。在這個過程中,膨鬆劑釋放的部分氣體會留在麵糰裡。經過加熱,麵糰內的氣孔逐漸固化並保留下來。只有用小麥粉或黑麥粉揉制的麵糰才具備保留氣體的能力,這是因為這兩種穀物含有特殊的蛋白質。

拉美西斯三世國王的麵包房(埃及古墓繪畫)

《了不起的麵包》提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史實。麵包這種“人工”食品不僅僅是埃及人的主食,還是古埃及文化層面的衡量標準和計量單位。“麵包個數”象徵著財富,從這個角度看,遍佈埃及的烤爐等同於鑄幣廠。曾有數百年的時間,埃及所有俸祿薪資都是以麵包的形式發放的,普通農民每天能得到三個麵包、兩罐啤酒。

麵包由於具有貨幣功能,很快成為罪惡的根源。拉美西斯九世國王在位期間(前1129—前1111),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群勞工被派到鄉下幹活,領到了肥肉、啤酒,但沒有面包。於是,他們開始“在家裡躺著”,就這樣罷工了。一個月後,當同樣的遭遇再次發生,他們又一次“躺下了”,並派請願者去了都城底比斯。這一次,他們取得了成功:私人僱主兩次拒絕發放的麵包由地方長官補發了。“工人代表團”負責人在薪資簿上記下了一條重要的信息:“今天我們終於領到了麵包,但我們還要給持扇者獻上兩箱。”也許持扇者是地方長官手下的官員,長期以來都收受賄賂。

有趣的是,埃及人希望自己的麵包不僅香味撲鼻,還能賞心悅目。在墓室的牆壁上,他們不僅開心地繪製了烘烤的技藝,還畫出了許多不同的麵包形狀。我們看到有的麵包是圓的;有的是方的,頂部微微隆起,就像小箱子;有的是高高的圓錐形,就像墨西哥農民的草編帽;有的像麻花辮;有的像鳥和魚;還有的像小金字塔,也就是法老神秘墓穴的微縮版。

走向人生巔峰

與埃及人相比,羅馬人生來就不是美食家,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麵包比烤穀物和粥更好吃。不過,一旦開始學習烘烤,他們就學得十分透徹。

根據記載,羅馬許多面包師都讓學徒在工作時戴上手套和紗布口罩,以防汗水或口氣對面團產生影響。而對於已經形成高雅品位的羅馬人來說,麵糰需要進行精心加工。除了形似炸彈一樣的普通麵包,還有穿在扦子上烤的麵包和在陶器裡烤的麵包。

羅馬人制作的麵包的形狀,甚至比埃及人的更具藝術性,也更加任性。有詩人來拜訪了,他們就要求製作琴狀的麵包;如果是婚禮晚宴,就要配上戒指形狀的麵包。除了麵包師,羅馬還有甜點師、奶製品師傅和糕點師。就配料的數量來說,羅馬的麵包似乎已經超過了我們目前的水平。

在人們眼裡,麵包師的工作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所以羅馬帝國時期麵包師的階層地位很高。人們認為烘烤的技藝非常獨特,很考驗麵包師個人的水平,還把麵包師的工作稱為“烘烤的藝術”。麵包店主大多是解放了的奴隸,他們在社會中備受尊敬,能夠公平競爭,躍升為富人。

很快,麵包師的自我意識顯現了出來。他們成立了行業協會,由羅馬帝國保障其權利。協會章程規定了麵包師與奴隸以及自由學徒之間的關係。協會將爐神節定在了6月9日。節日當天,烤爐和烘烤工具周圍都花團錦簇,大家盡情享受美食,開懷暢飲。

作為一個統一的組織,麵包師協會是意大利各個城市在市政選舉時都必須加以考慮的。如果說某個麵包師“能夠烤出好麵包”,就等同於說他有資格參選市政廳的某個職位。於是,麵包師常常當選。麵包師協會的帕奎烏斯·普羅庫魯斯就當選了龐貝的第二任市長。

羅馬皇帝還賦予麵包師特權,因為他們是“對國家福祉非常重要的人士”。在弗拉維王朝,麵包師成了公務員。全羅馬258家麵包房不再為私人所有,而是成了“政府單位”,麵包師和學徒都成了國家的官員。麵包師不得註銷執照,而是必須子承父業。麵包房的收入歸協會所有。

當然,國家會用糧食供應經費為麵包師支付報酬。但面對這樣一項新法令,很多面包師都不開心。因為其中有些人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產業規模十分龐大。

矛盾的中世紀

到了中世紀,麵包師對社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如果遭到謀殺,殺人犯所需繳納的罰金是殺害普通人的3倍。法國國王路易十一曾規定不得命令麵包師站崗放哨。可是在其他國家,麵包師卻急切地想要服兵役。1322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米爾多夫戰役中,正是麵包師團挽救了路易四世皇帝,也保住了他的皇位。

中世紀的麵包師,用的工具和古埃及人的工具別無二致,烘烤技術並沒有發生顯著變化。麵包模具看起來歷史久遠,揉麵的桌板也是一樣。烤爐的火光照亮了整個房間,照亮了麵粉和抹刀。麵包師在圍裙上擦手,紅潤的臉上流下汗水。在不工作的時間裡,他們是鎮上的自由人,作為普通人,享有優於貴族的優勢。他們能夠成為議員,用麵包師的雙手來影響、改變同胞們的政治命運。

不過,成為麵包師不容易。想要從事這一行的學徒必須為合法婚生子女,短暫的試用期之後,學徒簽署合約,就開始了兩至三年的學徒生涯。期滿之後再簽署契約,即成為熟練工。熟練工至少需要遊歷三年,通常遊歷五年,從而熟悉其他地區的情況以及新的烘烤技術。《了不起的麵包》認為,讓熟練工出門遊歷,是鎮上的麵包師傅對這些繼任者強制採取的經濟措施,其目的在於儘量拖延競爭,越久越好。

當然,各個城鎮也會試圖保護消費者的權利。協會推選出麵包過秤員和麵包檢查員,負責檢查麵包的重量和質量是否合格。根據1375年的漢堡麵包師法,如麵包味道差或重量過輕,過秤員有權立刻沒收。而麵包師會被當即拉到鎮議會,要求必須在當日上午支付罰金。如果這名麵包師日後又發生類似事故,鎮上就會讓其遊街示眾。人們有的憤怒地大喊著,有的鄙夷地嘲笑著,把麵包師送上“刑臺”。

實際上,在那個年代,麵包師的生活並不快樂,烤麵包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健康。

麵包師需要長時間地站在火熱的烤爐前。中世紀時禁止夜間工作,但麵包師是個例外,因為人們都想清早就吃上面包。由於師傅手下並沒有太多學徒和熟練工,所以一連工作14個小時到18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麵包師往往又累又窮,吃得非常少,飲食也不規律。另外,中世紀的麵包師通常就住在麵包房,在睡覺時都會吸入粉塵,因此患上了哮喘和支氣管炎。在法國,人們把麵包師叫作“呻吟者”。

比哮喘更可怕的疾病是溼疹。溼疹是因為粉塵或酵母的孢子堵塞了皮脂腺,大部分長在麵包師裸露的胸膛上。可即使個別麵包師能夠通過通風、保持極度清潔來避免這些疾病,他們也會因為長年累月的站立而有了一對“麵包師膝蓋”。他們的腿部會變短,畸形且僵直。

“麵包師如此痛苦,但編年史裡從來沒有對他們流露出一絲感激。他們常常遭人厭惡,只是不像磨坊主那樣令人深惡痛絕。西班牙諺語說:‘窮人哭的時候,麵包師會笑。’”《了不起的麵包》寫道。

除了這些以外,《了不起的麵包》還將麵包與拿破崙東征失敗、林肯贏得南北戰爭、德國人輸掉一戰等事件聯繫在一起。政治、宗教、民俗、戰爭,說到底是人口之爭、糧食之爭、資源之爭,從這個角度看,說西方文明“就像一場爭奪麵包的遊戲”也並無道理。至少這本書通過眾多耳目一新的資料,讓讀者看到了一部別樣的文明史。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未來3天,這3屬相貴人相助,遍地是發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