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龐大,大城市病也不斷困擾著市民的現實生活。城市汙染、交通擁堵、上學難、就醫難、公共服務聚集區與城市人口聚集區的背離等等。這一切都與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在新城的建設中,或許可以避免過去的失誤與陷阱,而已建成的老城區,升級改造則面臨很大挑戰。舊城區如何改造,如何化解上述矛盾,是與市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議題。

最近幾年,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駕駛等新技術迅速發展,攝像頭、感測器等硬體設施成本驟降,為優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技術手段與物質基礎。隨著技術條件越來越成熟條件,城市管理形成以資料為驅動的城市決策機制,從頂層設計著手,自上而下的”AI化”使城市功能和產業轉型更加顯著,為城市創造以技術為驅動的商業價值,最終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有機生態城市系統。

智慧城市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其本質是以資料為驅動的城市運營和服務機制,根據政務資料、社會資料、網際網路資料、物聯網資料進行持續的城市運營支撐;智慧化智慧化調控調配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人工智慧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持續服務和創新的體現;在惠民方面,政務智慧訂單服務自動代替市民進行業務辦理,實現資料多跑路市民點一次;優政方面,全市資源和業務自動流轉,實現全業務智慧化支撐。興業方面,城市行業生態智慧聚合、交易自動撮合,實現全資料智慧化支撐。

人工智慧正滲透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

在交通領域,AI和城市交通結合的方案有很多,但是最成功的還是阿里雲ET城市大腦。2017年城市大腦交出了一年以來的答卷:城市大腦1.0正式接管杭州128個訊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時間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在環保領域,綠地園林佈局更科學,有助於空氣綠色與環保,停車場佔地面積更小更科學,道路更暢通,公路橋樑地鐵建設減少擁堵,數學模型輔助更有效道路通訊或排隊購物。智慧城市中住宅、商場、公寓、馬路、橋樑、地鐵軌道、園林、文化場所、體育場、主題公園等佈局更科學更好。

在智慧政務領域,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資訊保安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社會服務管理資訊化平臺”可實現城市資料資源的共享協同,建立資訊化支撐、網格化管理和多元化服務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新模式,使“百姓跑腿”變成“資料跑腿”。

在社群生活中,物聯網讓小區更加智慧化,街道有人工智慧網路服務,出行交通有導航和電子地圖,設定私家車跟蹤或定位,旅遊有隨身Wifi語音服務,餐廳、酒店、租車、購物等服務通過語音智慧變得更便捷。

在城市安全中,面對城市井噴式增長的視訊監控資料量,停留在淺層次分析識別的傳統智慧演算法,已無法滿足深層次資料價值挖掘的需求。因此人工智慧在安防行業的落地水到渠成並日漸深入,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公安系統的身份甄別、合成追逃、偵查破案。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在以下幾方面還存在突出問題

一是在網路安全方面。不解決網路安全問題,貿然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可能帶來更大隱患。而且,二是在發展規劃方面。涉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尚不健全,相關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依然存在爭議。三是在資料共享應用方面。部分智慧城市公共資料的開放共享依然存在較大困難,資料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上述問題提醒我們,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循序漸進,加強規劃和引導。中國在智慧城市方面的表現不落後於其他國家,並且在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了前列。

未來的時代,是數字經濟的時代,而數字經濟裡,人工智慧將佔主導地位。智慧城市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慧賦能智慧城市,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和主要趨勢。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著眼於多樣性和長遠的發展。通過現代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實現城市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您好!請出示您的駕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