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01

情緒化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

近日,安徽肥東縣一小區發生一起慘劇,夫妻二人在家中吵架,4歲兒子意外從14樓墜亡。

據鄰居介紹,當時是夫妻在吵架,老婆想要跳樓,老公拉著老婆不讓跳,失手讓孩子掉了下去。

看到這則訊息,普法君十分痛心。無論父母有多麼後悔,都挽回不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雖說,夫妻之間存在分歧是難以避免的,但是雙方在處理家庭矛盾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隨心所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可仔細回想一下,父母情緒化導致的悲劇數不勝數。

2018年9月,浙江32歲男子大力因為二胎經濟壓力巨大,就將兒子摔在水泥地上,導致三個月大的兒子顱內出血。

2019年2月,南寧有一對母子從小區31樓墜下。據悉,當天上午,羅某因家庭矛盾與丈夫發生口角後,將兒子從31樓拋下,隨後自己也跟著跳了下去。

2019年7月,海南一名6歲小女孩因頂嘴,被父親用皮帶和衣架抽打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搶救無效身亡。

從這些事例中, 我們可以感受到: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都帶有極強的情緒性。

孩子不聽話,就大吼大叫,要打要罵;心情不好時,拿孩子當出氣筒,揪著小事就一頓訓斥;情緒起伏不定,對孩子也忽冷忽熱。

確實,為人父母有著諸多不易。但你是否曾想過,父母的情緒,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02

父母過於情緒化,孩子心理難健康

朋友班裡有一個孩子,平時表現很乖,但是做事說話總是畏畏縮縮。

跟她說話時不看你的眼睛;上課老是走神,點她回答問題就低著頭默不作聲;下課了總是一個人坐在位置上,在班上沒有什麼朋友。

老師們都覺得很奇怪,覺得有必要把孩子家長請到學校來了解一下情況。沒想到,家長來後,其他老師在辦公室欣賞了一出“大戲”。

老師把孩子的情況說了以後,家長突然爆發了。她對著孩子破口大罵,差點就要伸手打人,被拉開後,突然就痛哭流涕,哭訴自己養孩子的不容易,哭訴自己孩子怎麼不爭氣。

她的孩子在旁邊,縮著身體、低著頭,淚水啪啦啪啦地往下掉。

家長走後,辦公室裡一位老師氣憤又無奈地說道:“有這樣情緒化的家長,孩子怎麼能健康成長?”

俗話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麼樣子的,孩子也多半是那樣的。

父母經常情緒失控,孩子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容易變成一個愛衝動、情緒化的人。

壞情緒就像病毒,不但讓自己生病,還會危害他人。對於父母來說,糟糕的情緒是親子關係的第一大殺手。對於孩子來說,擁有情緒化的父母,是一生的詛咒。

如果父母的情緒不穩定,孩子就會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猜測父母的情緒,然後根據父母情緒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情緒。

03

父母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自我檢討

很多時候,我們情緒爆發並不是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是因為自己本身就積累了一些負面情緒,比如工作、身體不適或者家庭矛盾等等。

孩子的行為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但這對孩子是相當不公平的。他會覺得家長莫名其妙,“我以前也會這樣做,媽媽今天怎麼就發這麼大火呢”?

所以,和孩子溝通前,我們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任何負面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互動中,也就是在和孩子溝通時就事論事。

其次,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家庭和諧美滿是我們大家所期待的,但是再恩愛的夫妻,偶爾的爭執也在所難免。

和另一半產生家庭矛盾時,兩個人可以趁著孩子不在的時候商討解決,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聲爭吵。即使因為某些原因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事後也要找孩子解釋清楚。

有時候,真正影響孩子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架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孩子害怕父母吵架,根源在於害怕被父母遺棄。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能減少爭吵帶來的負面影響。

否則,就有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他甚至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吵架了”,“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最後,接納孩子的行為

理性的行為,往往是基於理性的認識,要真正接納孩子的行為,首先就要對孩子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

孩子的行為之所以會讓我們怒火中燒,是因為在大人眼中他們的行為出現了偏差。事實上,他們有些行為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已。

成長中的孩子,他們世界中的“對錯”和“是非”的界線並不清晰,需要父母以言行幫助孩子辨析建立。

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制止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所處階段,傾聽和解讀孩子,然後使用孩子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辨別對錯、劃分是非。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活在“情緒型父母”陰影下的孩子,會缺失愛與幸福。要想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就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自貢燈會預展導致大堵車,自駕彩燈大世界究竟怎麼走,答案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