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本月15日,我國祝融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的預選區。訊息傳到國內,瞬間點燃了無數科幻迷們心中星際移民的美夢。我們的記者也第一時間採訪了,我們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先生。然而令科幻迷們沒想到的是,張榮橋先生認為,移民火星可以作為一個科學幻想,但要說移民火星工程的話那是不科學的。

同時他還表示,火星的環境跟地球環境相差甚遠,連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都沒有,溫度跟地球相比更為惡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難以保證。如果人類有了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精力把我們的地球打理得更好。張榮橋先生的話,初聽起來確實有一定道理,但仔細想想感覺哪裡不對。

首先,火星是有氧氣的,只是氧氣含量低而已。而且,如果火星上確實存在地下水,那麼氧氣跟能源的問題就不算大問題了。因為初中化學就學過電解水的知識,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簡單得很。火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收集到一起,採用種植植物的方式,亦能得到清潔的氧氣。

至於火星上溫度低的問題,這個就更好解決了。一是利用太陽能制熱,因為火星也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二是利用電解水產生的氫能源給人類服務,最不濟就是火星地下,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人工洞穴,這個簡單的溫度問題根本難不倒人類。這一點,我就很佩服馬斯克先生,敢想也敢做。

眾所周知,地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類早晚要走出這個搖籃走向星辰大海,這是人類必然的發展歷程。這跟保護地球是兩個事情,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地球早晚會資源枯竭,假設6000萬年前恐龍有了智慧,在其他行星還有個家,那麼恐龍還會滅絕嗎?把人類永遠困在地球,等於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碰到流行病、核戰爭或者天體碰撞,那麼人類面臨的風險就很大了。

我們國家探測火星,一定是有著更崇高的目標,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在幾個世紀前,我們錯過了人類大航海時代,使得我們生存空間變得很小。如今迎來星際移民的新時代,我們一定要迎頭追上,給我們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大家覺得我說得對嗎?歡迎在留言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的支援與關注!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在火星上探測到的生命實際上可能源自NASA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