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宇宙誕生來自一場驚天的大爆炸,已成人們的共識。但我總覺得哪兒有些不對勁:一. 現在人類知曉的宇宙幾乎是無邊無際的。而這些無法用數量描述的物質,竟然來自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奇點,實在不可思議。二.這個小的可憐的奇點不知為何有一天(據說是138億年前)突然爆炸。於是,像孫悟空那樣,“宇宙”誕生了,這樣的奇特方式,也算是第一次推動吧。可怎麼想也有那麼一點上帝創造世界的影子(科學與宗教的完美結合?)。三. 既然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宇宙又是從那個奇點長出來的,即便宇宙膨脹的速度和光一樣快,宇宙的半徑也只能小於140億光年,可據科學家觀察,宇宙半徑有400多億光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斷定,宇宙中任何品質大於零的物質,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也就是說光速是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可又有人解釋說高速膨脹的不是宇宙中的物質,而是時空。可實際情況是,我們觀察的所有物件,都是實實在在的恆星,星系,亮、暗星雲等等。如果只是時空在天馬行空,以遠大於光的速度四處分散。那麼眾多星星又怎麼從那個奇點到達人們的觀察點去的呢?四.大爆炸理論的主要依據是發光體在空間運動時由於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光譜岐變,運動方向朝向我們,光譜線向紫端移動,反之移向紅端。通過大量的觀察,發現頻移的光譜線主要是向紅端移動,而且恆星離我們越遠,移動幅度越大。此現象提示天文物理學家,所有的星星均遠離我們而去。從中心一點向四周快速移動是爆炸的基本形態。於是,宇宙誕生就冠以如此激烈的方式。並且還找到了物證—瀰漫在宇宙中的3k微波幅射。從紅移的規律還發現,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退行越快。

‌這就產生一個疑問,除非太陽系是宇宙中心,否則不可能所有的星星都離我們遠去。於是又有人解釋,宇宙像一個氣球,恆星均處於氣球的表面。氣球膨脹時,球上所有的點均相互離開,不存在中心之說。而且,無論球體多大,圓心角是一樣的,球面離中心越遠,等角度的距離就越大。如果按此推斷,宇宙大爆炸時,所有的物質,不管大小,不論種類,一律以相同的速度向外擴張,否則就形不成氣球狀的宇宙。假定星系就是如此運動,那麼,我們視線朝向原奇點方向,將會呈現巨大的沒有星星的空間,以奇點為中心的138億光年2倍距離的盡頭才會有淡淡的星光。這樣的星光,恐怕只有像哈勃這樣的超級望遠鏡才能看到。而近觀我們的四周,星星會很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理論不靠譜,但也提不出有說服力的反駁觀點。

‌我認為,在沒有絕對說服力的理論情況下,不如採用哲學的解釋:宇宙就是無始無終的時間和無邊無際的空間的集合。太陽,地球包括人類,就是在一瞬間的時光裡,在極小的空間裡的過客。無數這樣的過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登臺表演。共同組成這燦爛的宇宙風光。

‌說了這麼多,你會說,不就是想否定宇宙大爆炸理論嗎?那倒不至於。只是想從紛繁複雜的解釋中找一個簡單的解釋。君不見,開普勒的行星執行三定律多麼清晰嚴謹;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多麼簡單明了;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又是如何字字千鈞。總之,世界越簡單越好。誰也不曾想,如此千差萬別的宇宙大廈,都是用原子這一種磚砌成的。正因為如此,科學家正在想方設法要把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這四大宇宙執行發動機用一個更簡捷的“大一統理論”來囊括。

‌那光線的多普勒紅移現象又如何解釋呢?實踐證明多普勒效應是存在的。人類憑肉眼雖然看不出來光的紅移,但可以用耳朵聽到類似的現象。火車從身邊來去時笛聲的變化就十分明顯。但用光譜的多普勒效應來解釋宇宙的產生,必然會匯出宇宙大爆炸的結果。可是,用大爆炸來解釋宇宙,又似乎有點牽強。不能圓滿解釋不如不解釋。比如,大爆炸之前是個什麼樣子,黑洞內部的物理規律,還不是用不討論,不解釋來推擋嗎?不過,紅移的現象本身還是應該解釋清楚的。那麼,如果不用多普勒效應,又該怎樣解釋恆星光譜的紅移現象呢?下面就是我的愚見,供行家參考和批評。大家還記得,關於光的性質,百年前的“波粒之爭”曾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以“波粒二象性”解釋圓滿結束,並以此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光子的品質為零,它的速度是一切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但它又是有能量的,它的能量來自物質各種反應過程的品質虧損。現代量子力學認為,光從發光體發射出來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大小等於“普朗克常數”與波長的乘積。由此可見,不同顏色光的能量並不相同。一份紫光可以從某種金屬原子中打出電子,可哪怕再多幾份紅光也打不出一個電子。就是說,紅光能量不如紫光。不過紅移也不是紫光變紅光,而是光的譜線向紅端移動。

遙遠的星光長途跋涉,射到觀察者的眼睛或望遠鏡的鏡頭,能量一定會損耗,由於普朗克常數是不變的,能量損失的後果只能是光的波長變長,光譜自然向紅端移動。當然,能量減少的量與譜線紅移的關係存不存在;如有的話,該如何量化,都不是我能解決的。我只是一種猜測。但是,如果光譜的紅移就是因為能量的損失使光量子波長變長造成的,宇宙就無須以如此慘烈的方式誕生,也不須出生前蜷在那微小的奇點裡受罪,誕生後也不需要寵大的星系拖兒帶女,背向我們拼命逃亡。整個宇宙只需要按照已有的規律正常執行。至於神祕的3k微波幅射,完全是為了解釋大爆炸理論而出現的。宇宙空間有比0k高几度的幅射並不奇怪,總不能沒有溫度吧!究竟應該高几度好像沒什麼討論的必要。至於重元素的產生,無須大爆炸做功。如此的爆炸強度,輕元素是可以合成為重元素。但按照大爆炸的理論,爆炸的一瞬間,元素並不存在,氫、氦等初等元素是之後才產生的,不管產生的時間離那一瞬間多短,它都不能再一步步走向重元素。重元素還是要靠一代又一代恆星慘烈的死亡方式來產生。

‌​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1970年的那次引力彈弓效應,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三名航天員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