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andirenisAmituofo

    宇宙中有不靠呼吸就能生存的生物嗎?有不靠飲食,靠吸收能量就能生存的生物嗎?人類和許多呼吸氧氣和吐出二氧化碳的動物,都必須是要呼吸的。因為氧氣是人類活動時候能量的轉化需要氧氣。氧是人體細胞代謝的必需物質,缺乏氧,細胞代謝就就會停止,進而死亡。腦細胞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數秒鐘可致昏迷,一般4分鐘就可發生不可逆的損害,10分鐘就可能發生腦死亡。

    但是,地球上事實上存在著兩種不同型別的生命體,即需氧的生物和厭氧的生物。最初地球上氧氣很少,誕生的生命都是厭氧的生物。因為早期地球大氣中氧氣含量極低,進化出的遠古早期微生物都是厭氧的,它們呼吸氮氣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但是某一時期突然出現了一種名為“藍藻”的微生物,它們變異產生了一種名為“葉綠素”的物質,可以利用太Sunny的能量製造氧氣,這種生物既能呼吸氧氣又可呼吸其它氣體,而氧氣對那些厭氧生物是有毒的。隨著藍藻微生物的繁衍和遍佈整個地球,地球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已經佔據名列前茅的位置。所以,需氧的生物就大量繁衍和進化出來了。我們人和許多動物都是在需氧的微生物的基礎上進化出來的。而那些厭氧的生物漸漸地被驅趕到深海和地下氧氣含量很少的地方了。因為氧氣對於它們而言,就是有毒氣體。

    因此,地球上的環境變化了,假如有一天氧氣都消失了,那麼,厭氧的生物可能就會迎來自己的春天了。說不定哪一天,他們也能進化出厭氧的高階智慧生命的。

    但是,不管這些厭氧的還是需氧的生物,都是需要呼吸的。那麼不靠飲食單靠吸收能量的生物存在不存在呢?我的答案是存在的。2014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的表面上找到了浮游生物的痕跡。科學家稱,實驗中發現的浮游生物可以在海洋中找到,但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和貨物的升空地點、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卻不常見。在太空站被發現的這個生物體,有一張嘴巴、四肢、消化道、肌肉和神經系統!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生物體是從海洋上的上升氣流所帶過去的。但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最後的科學結論。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這些生物能夠在真空、低溫、輻射等惡劣的航天條件下生長。那麼,那裡沒有空氣,或者空氣非常稀薄,它們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當然,如果我們迴歸到宇宙生命的本身,我們就知道,宇宙生命含有兩種最為基本的生命形式,即純靈體生命和非純靈體生命。有肉體的非純靈體生命一般都表現出呼吸的特徵,這是生物肉體進化和適應環境的必然結果。但純靈體生命形式可以存在於宇宙中任何一個空間,有氣體和沒有氣體的空間,它們本身就是意識能量體,所以他們是不需要呼吸什麼氣體的,他們直接依靠自己的意識能量生存。總之,個人認為,宇宙中生命無所不在,不需要呼吸的生命體也是存在的,並且可能比需要呼吸的生命體的數量更多。

  • 2 # 艾伯史密斯

    答:地球上存在類似生物——藻類海蛞蝓和綠葉海蛞蝓,它們可以僅依靠光合作用生存。

    海蛞(kuò)蝓

    這兩種生物和植物一樣,還是需要呼吸的,如果一個生物連呼吸作用都沒有,又如何實現能量的轉化呢!

    海蛞蝓又稱海兔,海蛞蝓的種類非常多,上圖長著小耳朵的就是其中一種海蛞蝓,海蛞蝓生活在大海之中,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生物。

    藻類海蛞蝓

    海蛞蝓的種類中,有一種叫做藻類海蛞蝓(又稱葉羊)。

    葉羊剛出生時,全身是透明的,當它們一些食用藻類之後,就能儲存藻類的葉綠體在自己體內,然後身體逐漸變綠;之後每天曬曬太陽,就可以利用身體內的葉綠體,產生光合作用獲取能量,不需要額外的覓食。

    不過葉羊因為自身合成的蛋白質有限,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去補充新的藻類和葉綠體。

    綠葉海蛞蝓

    除葉羊外,地球上還有一種生活在美國東海岸的逆天生物——綠葉海蛞蝓。

    綠葉海蛞蝓只需要食用特定的藻類——濱海無隔藻,而且只需要食用一次,就能把濱海無隔藻的基因同化為自身所用,然後綠葉海蛞蝓就成了一張“移動的樹葉”,每天曬曬太陽,就可以滿足自身能量所需。

    綠葉海蛞蝓同化藻類基因後,就可以自行進行光合作用來合成自身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與有機物,終身無需額外的覓食,這簡直就是一項逆天技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普職分流”為何讓家長們如此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