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04-09

是誰在吸收?巨量氧氣被吞入地心隱藏,但還是被科學家發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能夠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火星等等遠在千萬甚至上億公里外的星球上,但是對於地球本身,人類仍然有太多的疑惑,就算地球半徑只有6000多公里,我們對於其內部仍舊算是一無所知,絕大部分的觀測手段都對這厚厚的大地束手無策。

在我們的腳下深處,當透過薄薄的地殼後,是厚達近3000千米的地幔層,它就像雞蛋中的蛋清一樣,支撐並連線著地核與地殼,在地幔之後則是鐵質地心。地幔層十分熾熱,高溫高壓讓岩石等物質熔融變形,呈可塑性固態,並形成了巨大的岩漿海洋,包裹著地核鐵心。然而在近日,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件怪事:巨量的氧氣正在從地幔不斷被吸入地心中。

很多人可能會很疑惑科學家們是怎樣發現這一點的,怎麼能透過幾千千米的厚度直接觀察到地心在吞噬氧氣呢?確實,科學家們並不能穿透地殼地核直接觀察到地核中的氧氣,但他們利用了另一種能穿透地球的東西——地震波,當同樣的地震波穿過密度不同的物質時,其速度會不同。

利用這一點,科學家們分析了從地核反射回來的地震波形狀,發現呈液態的地心外核密度與理論不符,過於偏小了,而這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據科學家們分析,如果地核是純鐵的話,那麼固體核心和液體外核的密度比應該在1.5%左右,但地震波的分析卻顯示,這個比例更接近5%,這說明有一些其他更輕的元素混了進去,使得液體外核密度下降,在排除了其他諸如矽等元素後,科學家最終鎖定了氧。

這些氧氣到達地心後變成了什麼樣子?你千萬別以常規的情況來看待,科學家認為這些氧氣並沒有在液態鐵中翻滾吐泡,或者讓鐵生鏽,而是直接在地心的超高溫高壓下被分解成了氧原子,在鐵原子堆中自由穿行,使得鐵水密度變小,相比純鐵水密度來講,就具有了浮力。

來自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達里奧·阿爾夫領導的的研究小組發現了這一詭異事件,他們雖然知曉地核正在吞噬氧氣,但並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幾千公里厚的地幔隔絕了人類幾乎所有的觀測手段,而我們也並不能直接到達地心觀測,如果沒有其他更為有效的方法的話,科學家永遠無法對地球構成做出最好的判斷。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火星男孩銷聲匿跡後,有1女孩自稱來自金星,還會寫金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