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心裡的問題,畢竟有證據表明過去的火星實際上也擁有著奔騰不息的河流,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火星和地球在構造上是否相似呢?讓我們來看看最真實的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

首先,我們知道,火星還有一個名稱,那就是“紅色星球”,無論從太空的哪個角度看去,火星確實是一個火紅的星球,火星為什麼是紅色的呢?很簡單,它的表面是由一層厚厚的氧化鐵屑和相同顏色的岩石構成的。所以它就是一片紅色的世界,但也僅僅只是表面而已,要了解這個世界的全部組成,我們必須深入到火星內部,了解到這顆星球的過去。

水和大氣

我們知道,火星太冷了,表面上的溫度處在20攝氏度到零下153攝氏度不等。因此液態水不可能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火星表面的特徵表明,液態水曾經在火星上流動過。因此今天,火星上的水只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於土壤中,或者存在於極地冰蓋的冰層中。

除了水,還有大氣層。火星的大氣層太薄,大約含有95%的二氧化碳,根本無法輕易地維持生命。而且火星上極稀薄的空氣也會導致氣壓的差異,風暴成群。地球表面的灰塵經常被巨大的塵暴吹到大氣中——這與地球上的龍捲風很相似。有時,這顆紅色星球會部分或全部被沙塵暴吞噬。

有時,火星上甚至會下雪。火星上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而不是水組成的,科學家猜測它的大小和紅細胞差不多,其中火星北部的雪花尺寸在8到22微米之間,而南方的只有4到13微米。

儘管今天的火星表面並不適宜生命生存,但行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跡象,表明過去的火星可能適宜生命生存。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發現了生命的重要元素----硼元素,它在穩定製造RNA所需的糖類方面發揮著作用,而RNA是生命的關鍵。因此,不難發現遠古時代的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生長的條件!但是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的任何生命都必須應對輻射,也許是通過在地下繁衍生息。儘管天文學家們仍在繼續尋找火星上過去或現在的生物跡象,但至今仍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

火星的地殼

在茫茫的沙塵暴之下就是紅色的火星表面,其灰塵就像滑石粉一樣細。在這層塵埃之下就是火星地殼,地殼厚度在10至50公里之間。火星地殼主要由火山玄武岩構成,火星的土壤還含有鈉、鉀、氯和鎂等營養物質。

​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的地殼被認為是一個整體,因此這顆紅色星球不像地球一樣存在構造板塊,所以它不會產生板塊之間的運動和碰撞。由於地殼幾乎沒有運動,熔融的岩石在同一地點流向地表,導致連續的火山噴發,形成散佈在火星表面的巨大火山。

而這些位於北極冰帽以南、塵土飛揚、富含玻璃的沙丘可以覆蓋火星的大部分地區。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地殼靜止不動。新的研究發現,火星上強大的山體滑坡可能使火星斜坡的速度達到725公里/小時。科學家曾通過研究計算出的山體滑坡速度遠遠超過100米/秒,峰值時達到200米/秒,與根據山體滑坡在土堆上的上升速度估算出的速度相比剛好對等。為什麼速度如此瘋狂?科學家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冰可能是火星上山體滑坡的重要潤滑介質,因此達到了這個可怕的速度!

地幔和地核

我們再來看看火星的地幔和地核。有證據表明,火星數百萬年來經歷了一個平靜期,在這期間沒有火山爆發。因此位於地殼之下的地幔基本上處於休眠狀態,它主要由矽、氧、鐵和鎂組成。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它的厚度大約在1240至1880公里之間。此前研究人員發現火星地幔比之前預想更接近於地球地幔,他們發現火星伊利澤姆火山周圍不同尋常熔岩流的化學成分與該地區不同溫度下上升至表面的地幔相一致。這項發現暗示著火星的地質複雜性遠超出之前的預期,很可能是由於巨大火山重量導致地幔不同的荷載效應,但是至今僅只是初步的結論,事實上火星地幔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火星的地核呢?有一個說法是39億年前火星核冷卻,失去了全球偶極子磁場,這也是火星開始蛻變荒蕪的關鍵點,同時火星火山活動減弱。後來,根據火星磁化隕石的定年,科學家確定火星磁場發電機作用大約在39億年前已經停止,而其動力來源、產生的磁場形態與消失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火星的中心可能有一個由鐵、鎳和硫組成的固體核心。據估計,它的直徑在1500到2100公里之間。由於火星核心不移動,因此火星缺少一個行星範圍的磁場。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們稱為“聖誕燈”的零星磁場線。沒有了全球磁場,輻射會轟擊地球,使它更加不適宜居住。不過火星雖然沒有一個全球性偶極磁場,卻存在眾多的局域性的偶極磁場。

實際上,火星還有許多更加深層次的祕密,只是人類還沒達到登陸的地步,因此我們對它的了解只能依據一些隕石以及推測,相信在未來,我們能夠對這顆紅色星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會遭遇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看看地球現在的情況,便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