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航天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領先國家,不過有心人可以發現,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衛星使用壽命普遍比西方國家的衛星使用壽命要短一些,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不解決根本原因,恐怕中國在未來還會面對或多或少的問題,也一直無法成為航天領域的霸主。

首先來說,衛星使用壽命由三大因素決定。第一就是衛星使用環境以及發射環境等等。過高的溫度、溼度都會導致衛星使用壽命縮減,因為衛星表面受到腐蝕或者內部原件受到腐蝕的話,都會減少衛星使用壽命。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則同衛星軌道高度相關,有資料表明軌道越低的衛星損壞程度越大,同時使用時間也就越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軌道越低所受到的重力影響越高,受到的摩擦力影響越大,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衛星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摩擦力和重力影響。在這種環境下長期運作,那麼零部件必將會受到一定損害,使用壽命自然就減短。

而第三個方面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衛星內部有多種零部件組成,而這些零部件包括電子元件、電阻電容等器材。由於製作工藝、用料不同會導致其使用壽命也有所區別。西方國家的工業技術和工藝水平目前來看依然要領先於中國,所以在研發初期就決定中國衛星使用壽命不如西方國家。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衛星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而西方國家衛星平均使用壽命在15年左右。拿北斗衛星來說吧,中國第3代北斗衛星已經是非常先進的了,但是其使用壽命只有10年,而美國即將著手部署的第3代GPS衛星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5年。

大家別小看只有5年的差距,然而這5年會使得中國增加衛星的投入成本,比美國多投資更多資金。所以要想徹底成為一個航天強國,並同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並駕齊驅,那麼就必須在工業水平和工藝水平上有所提高。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原來有這麼多物質在保護著地球,難怪有人說地球是外星人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