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先抖個機靈,摔個“銀河年”的概念。

銀河年(galactic year),也稱為宇宙年(cosmic year),是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的時間,大約為2.25億至2.5億年之間。

它可以提供一個更“易於理解”的單位來說明宇宙尺度的時代。

好了,我們先有了合適的單位。

▲太陽繞銀河系一週就是一個“銀河年”(GY)

比如,下面這份年表開始於太陽系的誕生,現在是第20個銀河年(GY)。

4 GY:地球出現海洋

5 GY:生物出現

6 GY:原核生物出現

7 GY:細菌出現

10 GY:穩定的陸地出現

13 GY:真核生物出現

16 GY:多細胞生物體出現

17.8 GY:寒武紀大爆發

19 GY:大滅絕

19.6 GY: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20.0 GY:現代

▲原來恐龍滅絕也就是今“年”下半年的事……

第二個問題是在宇宙尺度下如何對標時間?

然而相對論告訴了我們“同時的相對性”,每個位置都有自己的時間線。

在狹小的地球上,這點誤差微乎其微,到了浩渺的宇宙中,對錶就難以執行了。

▲愛因斯坦:聽說你們要在宇宙裡對錶?怎麼不來問問我?

比如下面這個圖裡面,A,B,C三顆星互相距離1光年。

如果A自以為是,認為現在是2000年,他發出最快的訊號(光速)以後,B和C都將在A的2001年收到A的2000年訊號。

如果你覺得很簡單,以A為基準,定為2000年,B和C同時定為1999年好了。

但就有人會懟你了,為什麼不是2001年呢?

因為反過來,B和C上一年發出的訊號,A也要一年以後收到呢。

更何況,如果加上三方通訊,就更復雜了。比如A對B加密通訊,B又轉給了C,C再轉給A,這時候究竟是±一年,還是±兩年呢?

相對論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破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所以當我們控盤星系級尺度時,就應該升級到新的時空觀念。

通過狹義相對論,我們可以明白,宇宙中沒有哪個點是特殊的,可以作為對錶的參照點,但每一個點相對於其他位置的相對時間是可以被描述的。

這就是“光錐”的概念,所謂光錐,可以看作是閔可夫斯基時空下,一束光隨時間演化的軌跡。

簡單點說,如下圖,觀測者發出往四面八方的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光將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前行,到達可能抵達的最遠的位置,因此形成一個“未來光錐”。

從觀測者發光的那個時間點開始,所有可能的資訊傳遞,都被包括在這個光錐以內。

反之亦然,觀測者可能接受到的資訊,也形成一個“過去光錐”,在這個光錐以外的資訊,觀測者在這個時間點是無法接收到的。

所謂“光錐以內,既是命運”。

為了更好的理解光錐的概念,可以看下圖。

比如你小時候在A點做了一件壞事,你的老師離你比較遠,在C點是看不到的,你可以放心大膽的逃避懲罰,而你爸爸離我比較近,在B點看到了,回家就把你一頓暴揍。

“光錐以內,即是命運!”這句話的意義就在你爹的棍棒裡。

我們再回到那個等邊三角形。

如果A點發射資訊,那應該是這樣標註時間:

A:2000年

B、C:(+1年)

D、E、F:(+2年)【圖中未標註,自己想象】

而B點發射資訊,也應該是這樣:

B:1000年

A、C:(+1年)

D、G:(+n年);E、F:(+m年)【圖中未標註,自己想象】

當然也有可能沒這麼麻煩,最大的可能就是發一個座標,然後資料庫自動計算光錐的相對時間。

以上是假設各方相對靜止或低速運動的情況,如果某飛船在銀河系內以亞光速運動,除了座標以外,還必須報出自己的速度(包括方向哦)。

由於相對論效應,自己以亞光速運動時,會發生尺縮鐘慢效應,和其他位置的相對時間也發生了變化,如下圖。

以上一切都在狹義相對論體系內構思,如果考慮銀河系中心的變態引力場,還需要考慮愛因斯坦方程的修正。

人類文明發展到那個階段,應該早已建立起銀河系每一個點的相對時空(注意,是時空)資料庫了。

到時候報一下座標即可,絕不會發生《星際穿越》裡,男女主冒冒失失就跑到黑洞附近的“大浪星”,讓飛船上老黑等了好幾十年。

而如果超光速通訊可以成立,以上都不用看了,我刪帖。

連結:未來人類統治銀河系時,如何標記時間?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946226/answer/954043763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未來1000年、100萬年和100億年命運會如何?將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