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蹟,然而生命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的我們還是沒有搞清楚。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是地球的“特產”,是由非生命物質在漫長的時間裡,通過極為複雜的化學過程一點一點地演化而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生命來自於外太空,是由小行星、彗星等小天體給地球帶來的。

在過去的日子裡,支援“生命外來說”的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來自外太空的與生命有關的物質,也有了不少的發現,但這些找到物質都是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有機物,如氨基酸、醇類、原始糖等等。

2020年3月2日,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一個由物理學家馬爾科姆.麥基奧(Malcolm McGeoch)領導的研究小組宣佈,利用先進的質譜分析技術,他們在一顆名為“Acfer 086”的隕石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蛋白質——“血石蛋白”(Hemolithin)。

由於“Acfer 086”隕石發現於1990年,為了確定該蛋白質的來源,研究人員對它的氘氫比進行了分析。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氘氫比,氘(D)是氫(H)的同位素,其原子核比氫多一箇中子,所謂的氘氫比是指目標物質中的氘和氫的比例,因為宇宙中不同的地方其氘氫比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通過對該蛋白質的氘氫比進行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它是否來自於地球之外。

研究結果顯示,“血石蛋白”的氘氫比遠遠高於地球上的其他蛋白質,也就是說,“血石蛋白”確實是來自於地球以外,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來自外太空的蛋白質。那麼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筆者認為,這是很可能是外星生命領域的一次重大發現,它強烈地暗示了外星生命很可能遍佈宇宙。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蛋白質是一種有機大分子,也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機體的每個細胞都存在著蛋白質的身影,比如說我們人類的身體就有16%至20%都是蛋白質,除了構成生命機體以外,幾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的參與。因此可以說,如果沒有蛋白質,生命也就不復存在,而反過來講則是,蛋白質就像是“生命的種子”,假如一顆宜居行星上存在著蛋白質,那麼在這顆行星上就很可能會孕育出外星生命。

那麼宇宙中存在著多少宜居行星呢?這裡可以拿銀河系來舉例說明,觀測資料顯示,在銀河系裡存在著數以千億計的恆星,幾乎每一顆恆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系,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計,在銀河系中都至少存在著50億顆和地球相似的宜居行星。考慮到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我們不難推測出,宇宙中必然存在著數量驚人的宜居行星。

我們都知道,隕石的“前身”其實就是執行在外太空中的小天體,事實上,這些小天體在外太空中的數量是極其龐大的,在它們之中,能夠被地球捕獲的少之又少,然而就在這些為數不多的隕石裡面,我們卻發現了蛋白質。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們的運氣實在是太好,另一種則是在宇宙中,像這樣的攜帶著蛋白質的小天體非常普遍。相對而言,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後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宇宙空間中的眾多的宜居行星上,很可能都存在著攜帶著蛋白質的隕石,想象一下,這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生命的種子”很可能在大量的宜居行星上“生根發芽”,外星生命很可能遍佈宇宙。

然而我們卻應該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果宇宙中真的遍佈生命,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的外星文明?對此,喬治梅森大學的科學家羅賓.漢森(Robin Hanson)曾經指出,在某一顆宜居行星上,從生命的出現一直到演化出具有擴張能力的星際文明,必然會遇到很多難以突破的瓶頸,而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外星文明,很可能是因為宇宙中的生命在突破某個瓶頸之前,就因為環境的惡化而早早地消亡了。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重磅!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