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沐燁華

    恆星的並非是永恆不滅的天體,而是恆久不動的天體,因此被稱為恆星。與恆星相對應的是行星,也就是按照軌道不斷圍繞恆星執行的天體。


    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有壽命的限制,即使是黑洞也會因為霍金輻射不斷“蒸發”,恆星也有壽終正寢的時候。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恆星就是太陽,太陽的壽命目前僅剩下50億年。在50億年後,太陽會膨脹演變為紅巨星,人類在太陽死亡時,需要將地球移動到木星附近,或者移居到其他星球,才能繼續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恆星的死亡非常緩慢,人類依舊有生存在太陽系的機會:

    恆星的死亡,是漫長的演變週期,對於靠近太陽的行星來說,太陽的死亡是毀滅性的災難,但是太陽還有50億年的時間,人類或許可以快速發展科技,讓後代繼續生活在太陽系中。


    太陽能夠不斷產生光和熱,主要原因是太陽內部不斷髮生著氫氦核聚變,氫元素透過核聚變產生氦元素,這就意味著太陽並非是永恆的天體,因為太陽的氫元素終究是有限的,當氫氦核聚變消耗了太陽絕大多數的氫元素,太陽也就面臨著死亡。


    核聚變反應會讓太陽的溫度越來越高,氦元素逐漸積累,最終發生氦碳核聚變,雙重核聚變反應,會讓太陽內部的能量瞬間爆發,太陽的體積也會逐漸膨脹,最終演化為紅巨星。


    根據太陽目前的體積質量,科學家認為演變為紅巨星的太陽,可能會膨脹到木星附近。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會被吞噬,而且在太陽開始膨脹時,太陽的溫度會大幅度提升,還沒有吞噬地球之前,就會蒸發地球上的所有水分,太陽風也會剝離地球的所有大氣層。


    在太陽沒有吞噬地球之前,地球生命就會因為缺水、乾旱、炎熱而滅絕。如果想要保護地球生命,人類必須提前找到另一顆適合居住的星球完成遷徙,或者製造巨大的“行星發動機”,讓地球可以移動到太陽系的任何地方。


    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製造“行星發動機”是更可行的方式。推動地球跟隨太陽的膨脹而運動,讓地球時刻保持在宜居帶內,等待太陽停止膨脹即可。


    太陽目前的分類屬於黃矮星,黃矮星十分穩定,壽命較長,但演變為紅巨星後的太陽,會進入到非常活躍的狀態,耀斑爆發可能會成為家常便飯,人類或許不得不躲藏到地下生活,從而避開各種輻射。


    紅巨星的活躍,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壽命較短,一顆黃矮星的壽命可以長達數百億年,而紅巨星的壽命只有數百萬年時間,紅矮星內部劇烈的核聚變,會讓氫元素消耗殆盡,鐵元素逐漸生成,核聚變開始減弱,內部輻射無法繼續抵抗重力,紅巨星開始坍塌收縮,根據恆星的質量,紅巨星可能坍塌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按照太陽的體積,白矮星就是最終的歸宿。


    地球經過數百萬年的安定期後,需要再次重啟“行星發動機”,跟隨紅巨星的坍塌速度進行移動,從而在宜居帶獲得足夠的能量。如果在紅巨星坍塌時,人類沒有離開太陽系,而是選擇跟隨紅巨星,那麼地球生命就是選擇了滅絕。


    紅巨星坍塌成白矮星後,核聚變會完全停止,白矮星就像是一塊燒紅的鐵塊,逐漸散發著自己最後的能量。地球需要非常靠近白矮星,甚至比地月距離更近,才能得到足夠的能量,這也意味著地球生命需要承受巨大的輻射作用,所有生命也都將面臨滅絕。


    太陽的死亡,將是人類逃離太陽系最好的機會:

    人類雖然可以在太陽系苟延殘喘,但是想要在宇宙中不斷繁衍生息,人類必須要離開太陽系,而紅巨星的膨脹,就是離開太陽系的最佳時間。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太陽死亡變為紅巨星後,宜居帶會移動到木星附近,屆時木星的眾多衛星會進入到宜居帶,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木衛二歐羅巴。歐羅巴一直被科學家認為是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歐羅巴是一顆冰封星球,但內部存在類似地球海洋的溫暖鹽海。


    當太陽膨脹為紅巨星,歐羅巴的冰雪將會消融,人類或許可以同時佔據地球和歐羅巴,從而獲得雙星球資源,快速發展自身文明。


    總結:

    恆星,並非是永恆不滅的天體,而是行星逃離恆星系的“倒計時”。當恆星壽終正寢,逐漸膨脹為紅巨星時,行星上的生命就需要齊心協力,逃離到安全的位置。在危險來臨之時,也是機遇出現之時。


    紅巨星的出現,不僅僅會融化恆星系外圍的星球,從而創造更多適合居住的星球,紅巨星釋放的巨大能量,也是逃離恆星系的能量來源,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可以利用紅巨星膨脹的能量製造星際飛船或太陽帆飛船,那麼或許可以幫助人類到達光速的50%左右,只需要數十年時間,人類就可以到達另一顆恆星系,尋找另一顆“地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特效,服裝驚豔到了你,國內外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