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9年1月2日,中國偉大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寬186公里的馮·卡門隕石坑底部著陸,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月球神祕的遠端軟著陸的探測器。

緊接著,一輛名為“玉兔2號”的月球車在著陸幾小時後從靜止的“嫦娥4號”著陸器上緩緩行駛了下來,正式拉開了探索月球背面的序幕。一年多來,這兩艘太陽能探測器一直在利用各種科學裝置測量它們的奇異環境,讓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月球遠端表面。

多虧了“玉兔2號”探地雷達首次公佈的結果,這些觀點現在延伸到了地下。在週三(2月26日)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的一篇論文中,“嫦娥四號”的科學家揭示了月球車車輪下灰色塵埃的結構,這些塵埃來自“玉兔2號”在月球執行的頭兩天收集的雷達資料。每個月球日大約有兩個地球周那麼長。“玉兔2號”和“嫦娥4號”著陸器在陰冷的月夜冬眠,每個月夜都持續兩週。

研究人員在馮·卡門的“玉兔2號”下面發現了三個不同的層。最上面的一層,向下延伸約12米,由相對均勻的月球風化層組成,夾雜著幾塊大石頭。第二層深約24米,含有粗顆粒物質和大量的嵌入岩石。第三層至少有40米深,雷達無法穿透更深的地層,其特徵是粗粒和細粒物質交替出現,以及嵌入的岩石。

資料顯示:著陸地點的地下內部結構本質上是由低損耗,高度多孔粒狀材料嵌入大小不一的石塊,研究人員說,“玉兔2號”最新公佈的觀測結果還表明,探地雷達可以成為其他月球表面探測器前進的寶貴工具,特別是在鮮為人知的月球遠端,而泛使用這一工具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並可能為理解月球遠側的地質演化帶來新的曙光。

“嫦娥四號”著陸器原計劃執行12個月,“玉兔二號”僅執行3個月。但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們的計劃執行時間。最近,兩位“兄弟”已經醒來開始了他們的第15個農曆科學工作日。下一個任務,嫦娥五號將執行樣本返回任務,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射。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狹義相對論到底偉大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