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泉合作社

    上次說到地月系的質心(重心),即地月之間某點,繞日是正園。月亮有個奇怪現象,對著太陽的一面穩定,白天總是白天,除了地球擋住了Sunny,或者說相對太陽自轉速度極低,背面總是黑夜,等待天亮要萬年時間。月亮低大氣稀薄,氣溫極低,大致是負二百度以下。繞月人造衛星很難用光學或熱輻射獲取清晰照片。

    這次常娥登月球背面,但還是朝向地球的,當然無法用最好的望遠鏡從地球方向看到,原因是無可見光反射或低溫無熱輻射。這次常娥只能用自帶光源,看到極少月球背面的照片,當然還有其它探測專案,包括岩石物質原素分析。

    這探測器登月,只去不回的,但進步是巨大的。但也要看到它國的進步,印度能一箭一百多顆衛星發射成功;低成本的在火星表面大氣發射,探索火星外大氣層成分,且一次就成功。印度大空探測技術舉世震驚,只是我們瞭解少。

    這次成功登月值得大家關注!

  • 2 # 藍天上的那些事兒

    嫦娥四號探測器和其攜帶的玉兔二號巡視器此次登月的目的除了拍攝月球背面的影像,嫦娥四號任務搭載了荷蘭低頻射電探測儀、德國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4臺國際合作科學載荷。這些儀器將對月面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幫助人類更好的瞭解月球起源,同時也會利用月球背面較為乾淨的無線電環境對宇宙進行更好的探測。同時發射的兩顆中繼衛星也擔任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與地球聯絡的橋樑角色,測試了中繼衛星的通訊能力。

    所以此次任務不僅僅是去月球背面拍照這麼簡單。

  • 3 # 來看世界呀

    吃麵就能活為什麼還要吃肉?可以用聲吶研究海底為什麼還要建造深海潛艇?每種探測方式都有天然的限制,衛星和登陸探測相結合才能獲得更多的月球資訊。

    衛星繞月球執行,肯定會經過月球背面,用衛星探測月球背面是可行的,但是衛星由於不能接觸月球地面,所得的只是遙測分析,對放射性物質的探測比較容易點,這些物質本身就會發出各種射線,而且元素受日光激發確實也可以發出不同頻率的光,但是這樣的遙測分析同時也會受到太Sunny的影響,對於地表的元素組成、物質性狀等分析肯定還是沒有登陸取樣分析來的準確,所以人類開發了登陸探測器彌補衛星的不足。

    相比衛星探測,登陸探測可以獲得月球地表、近地表甚至地下深層的資訊,但是探測範圍有限,月球車活動很慢,只能區域性探測,衛星在高空飛行掃描遙測探測月球,探測的範圍更大,但是難以瞭解月球具體的物質構成等資訊,由於解析度的限制,也難以獲得月球上具體某一點的資訊。所以用衛星收集資料,確定想要研究的點,然後無人探測器登陸詳細研究,多種探測方式相結合,才能獲得更充足的資訊。

    從人類月球探索的歷史來看,最初技術達不到不能登陸探測,只能遙測分析,但是獲得的結果無法另科學家們滿足,隨著航天發射的日趨成熟,登陸探測就提上了日程,美國、前蘇聯紛紛發射月球無人探測器。不過那時候的月球探測包括後來美國阿波羅登月,都是集中在月球正面。

    嫦娥四號算是打破了這一常規,在月球背面探測,並且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環境,要在月球背面進行低頻射電探測等活動,加上鵲橋號中繼衛星的使用,來建立地月之間的通訊系統。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為什麼不用衛星去拍月球的背面?幹嘛要用嫦娥4號去拍?

    要理解這點並不難,就像探測火星一樣,數十枚探測器將火星上下拍了個遍,甚至建立了GOOGLE火星,但人類是慾壑難填啊,因為對火星的瞭解並不僅僅只停留在照片上,我們需要對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當然我們對月球也是這樣想的!關於月球,您的理解一點都沒有錯,也有GOOGLE月球,這是日本的月球探測器為基礎的建立的三維月球地圖,免費使用,只要您有興趣即可下載檢視!

    但再清晰的月面照片也替代不了親自前往考察,而且月面背面特有的環境是我們地球上無法模擬的,另外中繼通訊和深空探測實習的機會是模擬不出來的!其實本來就沒有嫦娥四號這個稱謂,真正的名稱是:“嫦娥三號備份星”!不過是三號的順利實施才讓這個備份成了擺設!但很明顯探月工程指揮部並沒打算讓它在博物館裡度過餘生,而是再就業登陸月背!

    嫦娥四號要登入馮卡門撞擊坑所在的是艾肯特盤地,此處保留了太陽系形成之初最為原始的物質,嫦娥四號的其中一個目的就為此而來,第二個目的則是月球背面絕佳的電磁環境可以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地面無法觀測波段在這裡做一個補充!

    第三則是驗證中繼通訊和提供月背科學研究平臺,第四很明顯我們改進後的玉兔二號也需要獲得鍛鍊的機會!最後還有一項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目就是種菜.....

    請問光拍照能完成這麼多工嗎?很明顯是不能的,當然我們不止是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不久之後的2020年和2021年期間,還將登陸取樣返回,繞落回的計劃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儘管回有些遲到,但它總會來的!

    這就是嫦娥五號登月並返回的道路,可以相信這是一條艱難險阻的路,但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種花家前進的腳步!

    未來將會以這種難度極高的水漂彈道再入大氣層的模式以雷霆方式重返地球,將帶回月岩等以供科學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通輪胎和佳安輪胎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