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闢謠>

水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吃水果,看似是最平常的事,卻流傳著各種謠言!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講關於吃水果的一些小知識。

1、空腹能不能吃水果?

「空腹」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雖然一些水果中含有的鞣酸可能會刺激腸胃,與胃酸發生反應,增加患結石的風險。但只要沒有胃酸過多的問題,不吃沒熟的柿子,一般來說不用擔心。

像蘋果、梨、橘子都是不錯的應急水果,餓了吃一點沒問題。

但是,如果你的消化功能不好,胃酸分泌過多,甚至有胃腸道疾病,那就不要空腹吃水果,尤其是山楂、楊梅這些酸味較重的水果可能會讓本就“偏酸”的胃雪上加霜。

2、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答案是飯前和飯後都可以吃水果。

飯前吃水果有利於人體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而且可以消除身體對食物的迫切渴求,提前動員與控制血糖有關的胃腸激素和胰島素,有利於餐後的血糖控制。

有說法稱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會被之前吃的食物堵在胃裡,容易發生腹脹或便祕。然而,水果的主要成分都是水(一般在 85% 以上),剩下的大部分是糖和一些植物化合物,這可比雞鴨魚肉、米飯饅頭好消化多了。

但是請不要已經吃到十分飽了,還要來一盤水果,那可是真的會影響消化喲。

3、吃水果越多越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最好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

雖然水果營養豐富,但過量食用可能會患上“水果病”。比如,香蕉富含鉀和鎂,腎炎患者過量食用,會加重病情。

吃橘子過量,其中的胡蘿蔔素易引起面板色素沉澱,使得面板變黃。如果你還是空腹吃的,會導致腸胃病,甚至引起胃石症。

孕婦食用山楂過多,會刺激子宮收縮,可能會導致流產。

吃多了桂圓等含糖量較多的水果,會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提高,可能會誘發冠心病。

4、水果切掉壞了的地方還能吃嗎?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把水果壞掉的地方切了,吃剩下的部分。

但是你知道嗎,只要肉眼能看到黴變,就意味著有很多病菌已經在水果內繁殖生長起來了,吃了對人體有害。

即使我們將黴變的部分切除了,但有些病菌仍然能夠滲透到其他地方。

比如,蘋果、山楂容易受到展青毒素的汙染,但這種東西對人體危害很大,會導致神經、呼吸、泌尿系統損害,可能使人神經麻痺,甚至還有致癌的危險,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已經黴變的水果還是不要再吃了。

5、應季水果比大棚水果更有營養嗎?

科學資料表明,光照和溫度對維生素 C 的影響只有 10%。也就是說,應季水果和大棚水果營養上沒什麼差異,都是好的水果。

其實,所謂的「應季」,只是說明那個季節的溫度、溼度、光照等自然條件適合植物生長。

既然利用大棚,我們已經可以模擬出類似的環境條件,一年四季都能讓植物生長,那兩者差異就不會太大。

只要不是特別嫌棄口感,不應季的水果,完全可以放心吃。

6、水果吃多了會長胖嗎?

水果中含有的糖主要是蔗糖、果糖與葡萄糖。這些糖在攝入過量時確實會危害健康,但我們很難靠吃水果把糖吃超標。

水果很容易讓我們感到飽,沒辦法吃下太多。研究發現,在餐前吃蘋果的人,比吃掉同等重量蘋果醬和蘋果汁的人在午餐進食量更少。

但是要注意了,當水果變為果汁,我們就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攝入過多的糖。一瓶橙汁的含糖量,相當於六個橙子的總和。

另外,幹掉的水果也要當心。失去水分的水果營養物質會發生濃縮,以杏為例,幹杏的含糖量足足有新鮮杏的六倍,不宜多吃!

  • 闢謠:復原乳是假牛奶?
  • 紅豆薏米祛溼、不吃主食減肥......不要再被這些養生謠言給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