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其實到了最後的甄嬛只不過是另一個宜修而已,她的手段和平衡後宮的能力對比皇后,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太后和皇帝從把她接入宮中開始,其實就是當作另一個宜修培養的。雖然甄嬛最後是活成了另一個宜修,但是她和宜修的區別就是她擁有皇上愛,這種愛在某種程度上溫暖著她,最終沒有讓她走向宜修毀滅性的扭曲心理,讓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成全,成全了皇帝和太后也放過了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下:

其實甄嬛後期統治後宮的手段是和皇后如出一轍的,還記得甄嬛要求皇帝大封六宮之事嗎?那次甄嬛佔盡了好處,六宮妃嬪對她都心存感激,那其實就是她收買人心的伎倆。甄嬛在修剪花枝的時候就和槿夕說過:“留著我想要的,剪去我認為多餘的,其實修剪花枝和整理後宮是一樣的,這個道理我明白皇后更明白。”

其實這句話就透露了甄嬛越來越像皇后了,她越來越瞭解皇后,怎樣才能真正瞭解一個,那就是成為她,只有成為她才能真正地瞭解她和打敗她。

後期的甄嬛是最瞭解皇后的,皇后的任何心思甄嬛都能猜到。但是皇后卻越來越猜不透甄嬛,因為皇后以後她還是以前的那個甄嬛,只是地位不同了而已,她從來沒有發現甄嬛越來越像她了,手段和方法都是像她學的,平衡六宮之術——留著我想要的,剪去我認為多餘的,這就是像皇后學習的,一切都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但是皇后始終沒有看清這一點,所以她輸得一敗塗地。

但是甄嬛的這種做法皇帝和太后知不知道呢?那肯定是知道的,皇帝和太后要甄嬛回宮本就是制衡宜修的,因為宜修越來越瘋狂,殘害皇嗣是太后都不能容忍的。所以甄嬛回宮後她們是把她當成另一個宜修培養的。

在後期甄嬛和宜修越來越像,太后也考慮到了這點,她猜到早晚有一天甄嬛是可以替代宜修的,因為她越像宜修就越瞭解她,越瞭解她就更容易猜到當初是宜修害了純元。所以太后才留下了“烏拉那拉氏不可廢后”的懿旨。

但是甄嬛最後雖然越來越像宜修,但是她最不同於宜修的那就是甄嬛不愛皇帝,但是皇帝卻愛上了她。所以她只要像宜修一樣平衡後宮即可,她無需考慮皇帝會不會愛上別的嬪妃,會不會有人會影響她的地位。所以她在請求皇帝大封六宮的時候封端妃為皇貴妃,位分居她之上。因為她心裡明白,無論位份如何,她始終和皇帝的寵愛,有寵愛就有權利。

她到這時才明白餘鶯兒的那句換:“皇帝寵誰誰的位分就高。”其實這句話一點都沒錯。雖然她只是貴妃,上面還有皇貴妃和皇后,但是論尊貴論權利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誰還能和她匹敵。就連敬事房的主管公公都關照下人:“永壽宮的差事是第一要緊的差事。”所以說甄嬛正是因為有了皇帝的寵愛和默許,所以她的行事才沒有皇后那麼偏激和不擇手段,她還是有選擇和只要不影響她根本利益她還是願意成全的。

所以最後她位同副後又是皇帝認為最重要的女人,但是她始終沒有想過讓她的親生兒子弘晏做皇帝,其實不是因為怕兒子娶到像宜修一樣的皇后,那只是她對皇后的誅心之語。

其實自她再次回宮,皇上和太后都反覆敲打過她,她也知道她能回宮一方面是皇帝對她還友情,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四阿哥急需一個身份貴重的生母。聰明如甄嬛怎會看不懂其實的奧妙,所以自她回宮後她對四阿哥的教養一直是朝著君主的方向是培養的。

甄嬛雖然成為了第二個宜修,但是她就是贏在了皇帝對她的那些愛上面。雖然她恨皇帝對果郡王的殘忍,但是皇帝最後對她的那份深愛她也是有感覺的,所以只為了這一點她還是願意成全了他和太后的那點私心,最終讓四阿哥登基為帝。

在她在成為只為利益而戰的第二個宜修的時候是皇帝的那點愛救了她,如果皇帝前期對皇后多點愛的話會不會就不會有那麼多無辜的皇嗣犧牲了,但是始終宜修不是甄嬛,甄嬛卻成了擁有皇帝愛情的宜修。

5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做人做事不斷昇華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