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1

這兩天,好多魔都讀者都投稿這事兒。

說現在有的小學,為了讓老人打疫苗,直接發動班裡的小學生,回家給老人宣傳疫苗的好處。

我再梳理下,令我印象深刻的信息點:

第一,某路的小學,號召全校學生,動員全家人一起打疫苗,尤其是老人;

第二,號召全家接種疫苗。不管是活動前,還是活動期間,都要在8月15日前,將家裡老人的接種證明發給班主任,作為活動參與憑證;

第三,號召全家積極參與疫苗宣傳。這裡特別註明老人和小孩要一起合作宣傳,要麼一起創作一幅疫苗主題宣傳畫,要麼一起拍個疫苗宣傳小視頻;

第四,會對學生們的表現進行評比。分為五個等級,最高級是五星。要成為五星小達人,就是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要接種疫苗,且至少兩人接種過三針,並且還要一起發動過疫苗宣傳,才可被評為五星;

第五,凡是被評為“小達人”的學生都有獎勵。並且孩子是否參加本次活動,有沒有獲得“小達人”稱號,這將作為2022學年第一學期的評優的基本要求。

——搞笑嗎?這就不是變相要求所有學生都參與了?

最後,有的還能獲得“免作業券”。獲得“小達人”的學生獎勵如下,其中“四星”和“五星”的小達人,還能獲得“免作業券”。

——搞笑嗎?動員並宣傳全家打疫苗,還能免作業?

2

如果對以上這張圖的真實性有所質疑的朋友,可以往下繼續看。

因為我確實找到了有小學,發佈的《抗疫總動員》。

裡面確實清楚無誤地寫明:“爭做全家疫苗接種宣傳動員小達人”評選。

開頭更是著重強調,6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更需要接種新冠疫苗。

然後底下放了相關的科普小視頻,作為解釋說明:

接著就是開始“小達人評選”標準,呼籲學生們都積極參與進來,內容跟文章第一張圖幾乎是一樣的:

最後還放出了“活動獎勵”,告訴大家:

如果你參與活動,並獲得了“小達人”稱號的話,這會對你學期“爭章評優”有幫助。

而且開學第一週,還會有驚喜大獎,要期待一下哦。

看完我除了“離譜”兩字,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心情。

第一,我支持老人打疫苗!——但是這必須要老人自願,且要在“成年家屬”知情同意之下!

第二,我支持給孩子科普疫苗知識!——但是現在讓小學生去動員家裡老人,還要讓小學生和老人一起畫畫或者拍視頻宣傳,這個“課外活動”不管對於老人還是小孩,似乎都沒啥進益。

畢竟你先想想看,孩子暑假要麼就是放鬆去玩,要麼就是提升學業,你讓TA花時間去了解疫苗知識,動員全家打疫苗,還要進行宣傳作業,這對TA學業有啥幫助?

第三,這個活動是否會影響孩子下學期的評優?從這個活動的獎勵來看,很明顯,如果不參與這個活動的話,接下來孩子下學期的“爭章評優”的條件,可能會落後於其他學生。

第四,這是否會對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在小孩子的角度來看,其他同學都參加了,為啥我不參加?其他學生都可能被評為“小達人”,如果我沒有被評為“小達人”,會不會被班裡其他人“看不起”呢?

第五,這個作業看似是給孩子,其實整個壓力是在家長身上。家長也希望孩子在學校各個方面獲得肯定,積極參加各個活動,但是打疫苗這事兒,我認為有的家長還是非常謹慎和冷靜的,就是如果真的身體條件不適合,肯定是不考慮的,那麼這時候要怎麼跟孩子說呢?萬一家裡老人就是不適合打疫苗,無法符合“小達人”的評比標準,孩子會不會很失落?造成了不和諧的家庭關係?

最後,還是那句話,我支持符合條件的人、自願的人打疫苗(我自己也打了),也支持給孩子老人科普疫苗知識,但是非常反對“被自願”“帶有強迫傾向”的方式讓人打疫苗!

尤其是在學校這種集體意識非常強的環境裡,跟街道上那種性質還不太一樣,因為你動員不動員、參與不參與“疫苗活動”,有沒有被評為“小達人”,可能會有區別對待。

畢竟,當“疫苗宣傳”跟學生的“學業評優”掛鉤時,其實整個事情就變味了,這也是我覺得很離譜的原因。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大火的“二舅”是如何自我療愈的?如何更科學地解決精神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