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有時候,有些心理方面的不適或疾病,如果不是親歷過,或許真的很難感同身受。

驚恐發作 窒息痛苦 | pexels

01

“這是我做過最多檢查的一次確診”

“像很多在地鐵暈倒的家人們一樣,我剛開始也以為自己低血糖了,就是突然間感覺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視線也開始變得模糊,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暈倒了,結果過了一會兒,大概10分鐘左右的樣子,就沒事了。當時也就沒當回事,畢竟沒吃早飯就擠地鐵,這小身板擱誰也是扛不住的。

可是,這樣的情況之後又多次在地鐵上發生了,且一次比一次嚴重。感覺再推遲一秒就要掛掉、想要大喊求救的那次,當晚就去掛了急診看醫生,做了心電圖、抽了血,顯示一切都正常,血糖也並不低。

之後一次發作又出現了噁心想吐的症狀,就又到醫院做了胃鏡、喉鏡等,也沒發現問題。本著一定要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決心,改天到醫院又做了心臟彩超、胸部CT、甲狀腺功能、心肌酶......結果都還是沒能查出是因為什麼。

後來還是在急診科醫生的推薦下找了心理醫生,評估後給出的判斷是‘驚恐發作’,我這才知道自己是得了典型的驚恐障礙”

這是患者向我諮詢過程中聊到的自己關於“誤診”的一段經歷

很多患者在發現自己出現異常之後,輕微的症狀,如胸口悶、發抖、沒力氣等,可能不會過多在意,而當多次毫無徵兆地發作時,會開始四處查找原因,但也往往會忽視心理方面的原因。一般驚恐障礙發作的患者會經歷以下幾點:

1、發作過後,自身就沒有特別難受的感覺了,精神狀態會在一定時間內自行恢復,但也會不定期復發。

2、可能打了急救電話,到醫院檢查各方面都沒有問題。

3、自己過去一段時間一直處於非常恐懼和焦慮的狀態中。

4、自我能感覺到有明顯的心理因素,如過於焦慮,正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生活狀態中。

5、運動和忙起來會緩解症狀。

02

“我承認自己經常會焦慮,但從未想過得了這麼一種心理疾病”

“有那麼一段時間,晚上睡覺成為了最折磨我的事。

每當那種感覺來臨時,我能很清楚地聽見自己猛烈的心跳聲,一種強烈的沮喪感和恐懼感包圍著我,我強迫自己睡覺,但每次快要睡著時都會有種莫名的落水感或下墜感,然後瞬間清醒,再也無法入睡;有時又突然感覺房間空間很狹小,那種密閉的感覺讓人窒息,孤獨又無助,好想衝出去。

這種多次出現的內心恐懼、無助感讓我覺得這麼下去不是辦法,於是當即掛了特需,醫生說我患的像是焦慮症的一種,即‘驚恐障礙’。

之後每次出現類似這種內心無法克服的症狀,她都會向我諮詢。

她說,每次晚上這種情況發作時,就會擔心自己猝死,甚至稍微有點不適就往最壞處想,擔心害怕得不得了。其實,這就屬於焦慮範疇,驚恐發作一般就是焦慮念頭出現,從而誘發了身體症狀的發作。

同時,晚上的驚恐發作會跟失眠糾纏在一起,驚恐的人很容易導致失眠,對睡眠的錯誤認知會加重恐懼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一段時間都是在晚上發作,會形成節律和身體記憶,還有條件反射,患者到了某個固定的時間點就會特別恐懼再次發作,這種恐懼的情緒會更加容易誘發驚恐發作。

03

相對於太過於平順的前半生來說,這種發病的感覺真是糟糕透了”

“我這40年來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人生平順得惹人羨慕。但人難逃一病,因為生病的緣故,我的甲狀腺激素髮生了異常,之後就開始整夜地睡不好,以及不停地處在焦慮狀態中。

而我覺察和情緒管理能力又不是很強,導致每次症狀發作時,都會失去理智,感覺非常的恐懼並極其排斥這種感覺,雖然明明知道即使發作了也沒什麼,但就是控制不住緊張,越是這樣,症狀就愈發嚴重,有時候還會伴隨有強烈的心慌和瀕死感。”

這位來訪者是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位40歲的女性。後來經過反覆地練習和認知糾正,以及藥物的治療,她的情況得到了控制,並且越來越好,最終停藥恢復正常生活。

看來,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和磨礪的人生也並不是絕對完美的,如果每個人要遭遇的苦難都是不可避免的話,越早經歷,或許會越好。

04

“怕它,你就輸了”

“我發現我每次在狹小的空間或是人多的地方,如地鐵、電梯等,就會出現不適,經常會導致驚恐發作。

於是我刻意練習將自己置於這種最害怕的、想要逃避的場景中,然後用意識告訴自己,“沒關係的,又死不了,甚至也暈不了,身體本身不會有太大的異常。”

隨著一次次練習著如何面對和接受,我的狀況開始慢慢好起來,不會再那麼焦慮害怕、從而陷入恐懼的循環之中,雖然偶爾還是會心跳加速,感覺喘不過氣來,但比剛開始發作的時候好太多了。”

這就是所謂的“暴露療法”,不是去控制,而是讓症狀來,觀察它、面對它,並暗示自己過去就好,不要害怕它來。勇敢接納和麵對,症狀反而會減弱。承認自己的苦難和命運,不去過度抗爭,明白了驚恐發作的原理,做到覺知和自我和解,也就不用那麼恐懼它。

嚴重的患者需要吃藥控制,藥物也是很好的方法,不是毒品,不會沾上就減不掉。

做好認知糾正,終生受益。

沒有經歷過的旁觀者可能會認為驚恐發作或者焦慮抑鬱都是矯情,是個人性格問題。其實這裡有一個誤區,絕大部分人在遇到焦慮和症狀的時候都是不會處理的,焦慮患者在焦慮之前也是跟正常人一樣,覺得焦慮和症狀不可理解。

但當一些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以後,比如長期的工作壓力和身體疾病,導致出現焦慮症狀,這些症狀的出現就會讓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所以,焦慮和驚恐離我們說遠也不遠,很可能會突如其來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約有20%的成人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驚恐發作的體驗,女性多見,首次起病年齡在20~40歲。

當它來時,我們也不要害怕它。試著保持良好的心態,認知它、面對它、接受它,就可能會戰勝它。

平時生活中,多用一些積極的想法去代替那些可惡的消極的想法,就會少一點焦慮,或者試著多做一些放鬆活動,就會好很多。

8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讓幸福感飆升的7件小事,獨居人一定要試試|苟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