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我們人類個體的發展是一段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過程,在各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發展規律與心理特徵。心理學家從人類發展的角度將人的一生進行了一個劃分,一共分為了七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作為人類高階思維發展的起始點是從幼兒期開始的,這是人類智慧發展的起點,也是人類整體技能全面發展的起點。

01.幼兒早期的心理特點:

情緒性強

幼兒早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波動大,因此他們的行為經常受到情緒的支配,年齡越小特點越明顯。如果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家長或者老師要以親切的態度對待孩子,先讓孩子發洩情緒,等情緒穩定下來,用新鮮事物(比如,新奇的玩具,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等)來吸引兒童的注意,使他們不知不覺中重新恢復過來。

愛模仿

幼兒早期的孩子看到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看見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孩子的模仿行為是孩子獨立性差的表現,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

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

幼兒早期的孩子思維是依靠動作進行的,他們的思維停留在很具體、很直接的一面。因此,對幼兒早期的孩子要進行正面教育。例如,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你可以說“眼睛看著媽媽!”而不是說“注意聽!”因為幼兒不容易接受這種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02.幼兒中期的心理特點:

愛玩、會玩

幼兒中期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能計劃遊戲的內容和情節,會自己安排角色。怎麼玩,玩什麼,遊戲有什麼規則,如果不守規則該怎麼處理,基本是可以商量解決的。

思維的具體形象

具體形象思維是這個階段幼兒典型的思維,他們較少的依靠行動來思維,但是思維過程必須依靠實物的形象作支撐。所以,為了讓孩子明白成人所說的話,必須以孩子的水平以及過往經驗為基準,避免用過於抽象的語言。比如: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說到抽象詞語,例如“筆直”,這個時候可以拿一支鉛筆,“筆直”就是像鉛筆一樣直,這樣孩子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記住這個詞。

圖片源自網路

03.幼兒晚期的心理特點:

好學、好問

幼兒晚期的好奇明顯不同於前兩個階段的好奇心。前兩個階段的好奇心較多表現在對事物表面的興趣上。他們經常向成人提問,但是問題多數停留在“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幼兒晚期階段的孩子則不同,他們不光問是什麼的問題,還要問“為什麼”。問題的範圍也很廣,天文地理,無所不有,希望成人給予回答。

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

幼兒晚期孩子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是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們已經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例如,左右的概念),能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白菜、茄子都是蔬菜,蘋果、梨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針是鐵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火柴是木頭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由於幼兒晚期的孩子已經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應該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教育,引導他們去發現事物間的各種內在聯絡,促進智力發展。

個性初具雛形

幼兒晚期的孩子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他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情也不再隨波逐流,顯得比較有主見。對他人、對自己,對事物開始有了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對於幼兒最初的個性特徵,成人應當給與充分的注意,針對孩子的特點,長善救失,使兒童全面健康的發展。例如,對於內向的孩子,多給孩子與人交流的機會,或者在大家面前演講等,都可以鍛鍊孩子的膽子,也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圖片源自網路

04.了解幼兒心理特點,成就家長親子教育

了解幼兒期孩子發展的特點,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發展也會向上且積極,這就是家庭教育中家長存在的意義。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更是幼兒能夠將健康成長的關鍵,教子成才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是幼兒得到較好培養和教育的基礎。從不同角度推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機能等方面的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家長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家長的言行會起到無窮的正向作用,才能培育幼兒較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個性特點。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康養寶典——延緩心理衰老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