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知識分子很多都具備自戀與自大的品格,而且這種自大與自戀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當然也有一些讀書之外的因素影響。

古代的知識分子要讀聖賢書,參加科舉考試,榜上有名之後,就要做官。他們讀的書都不是具體的技術性操作的書,而是一些修齊治平的理念,官場的禮儀,算命的哲學,詩歌的理論和內容等等,大而無當,但肯定是大,在大方面著眼,而不是在細小的方面觀察,也不是在科學技術方面深究。於是,那些讀聖賢書的知識分子們就認為自己真的大了,可以著眼於天下大事了,可以提筆安天下了。其實,只是不過是一個落魄書生的自戀和自大行為。認為自己有能力提筆安天下,就是自戀,而真的去做了,就是自大了。很多書生認不清自己的能力,認為只要不斷地考下去就一定可以鯉魚躍龍門,可以科場高中,可以做官,享受制度的好處。但是,做官並不一定能提筆安天下,而是迅速地成為體制內的人物,成為拉幫結派、沆瀣一氣的祿蠹。而所謂的清官也不能提筆安天下,只能為君王謀劃一些事情,而君王卻並不一定聽取他們的意見,要是發起威來,有可能對他們發配邊疆,也有可能罷免他們的職位。於是,在被貶的時候,官員們才看到官場的險惡,即便寫一些詩詞文章,表達願意重回朝廷的願望,想要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也不會受到皇帝的青睞。皇帝想任用人才,通過科舉招聘就行了,人才有的是,去了一兩個官員,根本顯不出什麼來。如此一來,知識分子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的自戀就暴露無遺。

可以說,知識分子既不能提筆安天下,也不能上馬定乾坤,以至於民間有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當然說的是沒有考中的書生,要是考中了就不能算作書生了。書生只限於讀書人的稱呼,而考中之後做了官,就成了官老爺,不能用書生這個俗氣且低下的名字稱呼了。於是,書生往往讀書的時候高瞻遠矚,從大方面著眼,從為君解憂愁著眼,從道德層面著眼,從律法方面著眼,從民心民意方面著眼,卻往往出現很大的問題。他們不具備官員的權力,卻要思考官員的事情,當然就不可能做出什麼實際的事情了。即便他們做了官,成了地地道道的官員,也不可能成為聖賢。畢竟,天下是皇帝一人的天下,不是他們的天下,即便他們想為皇帝分憂解難,也不太可能實現。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統治整個國家,是官僚集團的整體力量來發揮作用,並非一個官僚在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古代書生讀書的時候立下的提筆安天下的志願只是一種空想,並不會真的實現。即便做了官,也要發揮官僚集體的力量,而不是一個官僚的力量。於是,他們只能拉幫結派,互相傾軋,以求自保,逐漸站穩腳跟,逐漸干預朝政。

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說的是君子莊重自尊而不與人爭強鬥勝,團結群眾而不結黨營私。但是所謂的讀過書的君子們大多“群而黨”甚至直接“黨”而不“群”,成了小人的做派。君子出於公心,心胸寬廣,不搞幫派;小人囿於私利,心胸狹窄,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搞宗派主義,也不講道義原則。讀書人一旦做官,就會變成小人,而不會成為君子。成為君子的官僚都做不長久,很快就會被那些“黨”的人給排擠掉,成為官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到了現在,知識分子也從小就接受了一些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並且為了理想而奮鬥終生。這樣的理想不一定是做官,而是有很多種選擇。畢竟社會就業面比較寬廣,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以後的人生道路。但是,很多人仍然從小就要自戀,以為自己就是某種重要的社會角色,社會缺了自己就沒法正常運轉。被書上的知識燒壞了腦子的書生們照樣會從大處著眼,有著俯視天下的氣概,也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即便做官也要立志做好官,為人們謀福利,而不會為自己謀私利。但是,他們仍然在做官之後迅速忘掉了理想,失掉了書生的純粹,變成了拉幫結派的人,變成了懂得潛規則並實行的人,而所有的自戀和自大迅速變成服服帖帖的順從。他們終於知道官場有多麼厲害了,知道天下有多麼大了,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了。於是,迅速蛻變,蛻變為官場唯命是從的一個官僚,也就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了,只求保住的官位,並持續享受體制帶來的好處。

讀書的時候,知識分子可以自戀,可以自大,甚至狂妄一些都沒人說什麼,要是做官了還自戀、自大甚至狂妄, 就很可能被彈劾而失掉官職。有人認為,做官之後的知識分子就不能算作純粹的知識分子了。或許,這句話有些道理。而那些純粹的知識分子又怎樣呢?還不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戀兼自大的人?支配社會的不是知識分子,而是權力和資本,認不清這些,知識分子必定自戀和自大,認清了之後,就服服帖帖了。

4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信仰背後艱難可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