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前言

查士T尼時代拜占庭帝國與庫斯洛一世時期的薩珊帝國進行了長達數十年久拖不決的戰爭,而雙方在南高加索的戰事尤其漫長而殘酷。雙方在黑海東南岸和西高加索地區的頻繁用兵和爭奪對當地民眾而言無疑是一場浩劫,同時也嚴重消耗了兩大帝國的因力。此時羅馬人和波斯人都迫切需要締結一個能夠長期有效且覆蓋面廣的和平協定,而要達成這樣的協定勢必要求雙方都放下姿態進行平等協商,並就一系列會引發兩國衝突的問題進行激烈的交涉和討價還價。

公元562年的和平協定是羅馬和波斯兩國使節及其屬員經過多年商討後達成的和平成果,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不容否定。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該協定雖然基於在兩國之間建立長期和平局面的美好願望,並試圖建立一些列保障、規範和懲罰揩施來遏止一切可能導致兩國爆發戰爭的衝突因素,但它卻沒有一個能夠保障羅馬和波斯雙方都永遠遵守條約內容且超乎於兩國最高權威之上的強制機制。

實際上,由於古代世界的“無政府狀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缺乏超國家力量和權威的約束。而每個國家對外政策的首要考量都是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而羅馬波斯和平的維持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君主的意願、宮廷權力鬥爭和國家戰略目標。

儘管羅馬波斯時代的西亞和東地中海地區是一個以兩大帝國為核心和基礎且充滿內部多元族群忠誠、跨界人員流動和多層權力博弈的國際社會,但兩大帝國統治者和上層貴族的態度仍然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因素。雖然亞美尼亞人、伊比利亞人、拉齊卡人、匈人、阿拉伯人等族群時刻左右著羅馬波斯關係的陰睛,但是當地族群維護並拓展自身權利的願望和實踐很難自在於兩大帝國權力博奔的根本政治環境之外,而是不自覺地充當了大國野心的催化劑和犧牲品。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拉齊卡人在羅馬波斯戰爭中時而倒向波斯,時而倒向拜占庭,這完全取決於羅馬和波斯哪一方對拉齊卡人的統治更嚴厲,而非拉齊卡人改換[ ]庭時對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君主作出的各種前後矛盾互相牴牾的政治說辭。

那麼,公元562年和平條約的達成對此後羅馬波斯關係及周邊各政治勢力和族群行為的約束力究競如何呢?我們可以從6世紀60-70年代發生的一系列國際事件中去分析,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公元567-568年拜占庭一突厥結盟事件、公元569-572年發生的“象年戰爭”和薩珊帝國入侵也門以及公元571-572年爆發的波斯亞美尼亞叛亂,而筆者將在下文詳述這些事件如何導致了“50年和平條約”的天折以及公元572-591年新一輪羅馬波斯戰爭的爆發。

公元562年羅馬波斯和平協定簽署之後,兩大帝國又維持了10年的和平局面。但公元562-572年間發生的一系列國際事件表明公元562年的“50年和平協議”在約東兩大帝國對外政策和戰略上仍然難以發揮全面的效力。

與此同時,歐亞大草原遊牧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6世紀中葉發生了劇變:突厥汗國的興起、噘噠汗國的崩潰和柔然-阿瓦爾人西遷歐洲構成徹底改變6-7世紀歐亞大陸中西段農耕世界與遊牧世界之間交往關係的連鎖政治事件”,其直接影響便是拜占庭帝國和薩珊帝國與這一時期內亞遊牧帝國的交往從過去的分散孤立模式向緊密聯動和交叉制衡模式轉型。

可以說,公元6-7世紀歐亞大陸各國的關係由於突厥汗國及其他內亞遊牧族群與中國南北朝和隋唐帝國、西域諸國、薩珊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密切接觸和穿梭交往而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歐亞世界史”,而遊牧帝國在公元6-7世紀歐亞國際體系的形塑與變遷中往往具有更強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與此同時,公元562年和平條約締結之後,羅馬和波斯兩大帝因的阿拉伯同盟者在雙方邊境仍然時常發動對對方領土的侵襲和劫掠。因此我們可以說,羅馬與波斯的“50年和平協定”從達成伊始便受到當時歐亞國際體系變動的嚴峻考驗。

公元562年羅馬波斯和平協定剛簽訂不久,兩大帝國的阿拉伯同盟者便再次爆發衝突:萊赫米國王阿穆爾(Amr II ibn al-Mundhir, 554-569年在位)為報父仇襲擊了加薩尼的哈里斯五世的領地。當時哈里斯五世因為顧及和平條約並未選擇與阿穆爾交戰,而是於公元563年11月前往君士坦丁堡向查士丁尼皇帝上訴,希望拜占庭帝因出面調解。

實際上,阿穆爾襲擊加薩尼王國的原因與公元562年羅馬波斯和平條約的內容密切相關:早在公元561年羅馬波斯和談期間,阿穆爾便提出讓拜占庭帝因為萊赫米人提供補助金,以便延續孟迪爾時期查士丁尼皇帝單方面給予萊赫米人財政補貼的“慣例”。而當時負責和談的拜占庭使節彼得拒絕了阿穆爾的要求,於是阿穆爾便在公元562/563年之交率軍入侵加薩尼王國,查士丁尼皇帝為了維持和平局面立即給了阿穆爾一筆津貼了事。

公元567年,阿穆爾再次通過波斯使節要求君士坦丁堡方面給予財政補助。在一開始遭到查士丁二世(JustinII,565-578年在位)拒絕後,阿穆爾便命令自己的兄弟卡布斯(Qabus,.Kaboses)襲擊加薩尼王國領土。從後來羅馬波斯和平局面並未遭到破壞來看,查士丁二世仍然在事後滿足了阿穆爾提出的財政補貼要求,以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

另外,雖然公元562年的和平協議解決了拉齊卡王國的歸屬問題,但羅馬和波斯在西高加索山麓的蘇安尼亞( Suanin, Svaneti)地區仍然沒有劃清勢力範圍而時有爭奪。根據拜占庭史家米南德和敘利亞史家米哈伊(Michael the Syrian)的記載,公元565年查士丁二世即位之後,立即派多姆嫩提奧魯斯(Domntious)之子約翰(John)出使薩珊帝國通報查士丁二世的登基,同時進行蘇安尼亞歸屬問題的商議”。查士丁二世甚至授權彼得在可能的情況下為拜占庭帝國收回蘇安尼亞。

公元567年,約翰在修繕達拉要塞供水設施之後,前往薩珊宮廷面見庫斯洛-世,庫斯洛一世隨 即對約翰抱怨查士丁二世沒有履行給菜赫米人財政補助的義務。約翰成功回絕了庫斯洛的指控,並認為查士丁皇帝沒有理由繼續維持查士丁尼時代的饢慨財政政策。

隨後約翰向庫斯洛一世提出了蘇安尼亞交還拜占庭帝國的事宜,並在滿足波斯人提出的一些附加條件之後成功為拜占庭帝國收回了蘇安尼亞。

結語

但是從米南德提供的記載來看,查士丁二世認為蘇安尼亞人仍然存在反叛拜占庭並暗通波斯的可能性,因此對約翰達成的商議結果並不滿意”。與此同時,庫斯洛一世派來的使節莫貝德斯(Mehbods,Mahbodh)與萊赫米國王阿穆爾的使節也來到君士坦丁堡,並再次提出了拜占庭人給予阿穆爾財政補助的要求。

4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碳中和,還要嗎?上半年歐盟進口煤炭飆升至5760萬噸,上漲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