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每日文言文小短文

下面的這篇小短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戰國到秦漢時期儒家論說或解釋禮制的文章彙編。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

宋代的理學家從《禮記》中選出《大學》和《中庸》二篇,與《論語》和《孟子》合稱為“四書”用來作儒家的基礎讀物。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行(施行)也,天下為(表判斷,是)公。選賢與(通“舉”推舉)能(此處的能和前面的賢皆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有才能的人和有德行的人),講信修(培養)睦。故人不獨親(奉養)其親,不獨子其子(名作動,撫養),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通“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年無父)、獨(老年無子)、廢疾者皆有所養(供養),男有分(職分,工作),女有歸(女子出嫁)。

貨惡(憎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私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杜絕)而不興(發生),盜竊亂(作亂)賊(害人)而不作(興起),故外戶(大門)而不閉。是(這)謂大同(天下的人和睦相處,如同一人,這裡指儒家的理想社會)。

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們都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孩子,讓老人能夠終其天年,成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年幼的人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是理想社會。

今日背誦詩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

4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東南亞海外倉規模最大的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