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前言

豬價上半年基本處於成本線下方,6-7月隨著存欄下降和壓欄惜售以及二次育肥,豬價迎來了強勢上漲,但同期政策面也由挺價轉向“調控”,下半年豬價將在行業與政策的博弈中運行。雞蛋上半年則處於供需緊平衡中,得益於3-4月疫情的對家庭消費的刺激,上半年蛋價和利潤都超過了往年同期,而下半年隨著存欄緩慢增長和普遍性延淘延養,雞蛋將由供需緊平衡轉為松平衡。

在深入探討前,首先要強調兩點:玉米立足國內供應,又是三大主糧之一,社會屬性強於商品屬性,所以個人在分析玉米時,一直秉承“短期看供需,長期看政策”的原則;而大豆約90%依賴進口,所以分析豆粕時,個人則堅持“微觀看供需,宏觀看美元”的原則。

一, 豆粕走勢

1,豆粕宏觀層面明顯偏空

年初我曾提出:國際大宗商品短期受制於俄烏局勢,長期將回歸美聯儲的貨幣緊縮邏輯,上半年國際糧油價格的倒“V”字型走勢也印證了以上判斷。受俄烏戰爭影響,今年一季度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同比大幅上漲了24.9%,這反映了國際資本對地緣政治危機升級的避險情緒。但隨著俄烏戰爭的常態化,各國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地緣政治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正逐漸淡化。

說句題外話,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和糧食市場中的地位正迅速邊緣化,將對其國家實力造成致命打擊,這或許是普京戰前意料之外的。

同期西方則面臨高通脹的壓力,今年5月美國CPI高達8.6%,創四十年新高,6月進一步上升至9.1%,為了下半年的中期選舉,白宮急需把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打下來。6月美聯儲宣佈加息75個基點,7月末將進一步激進的加息,這是當前懸在所有大宗商品頭上的一把利劍。在大宗商品市場尚未充分消化美元走強之前,任何利多都可能被弱化,任何利空都可能被強化。

2,供需兩不旺

供應端:南美大豆減產已成事實,而美國增產有限

今年巴西大豆減產約10.1%,這是今年以來大豆,包括整個油脂類最大的利多因素。雖然6月30日美國公佈的大豆種植面積比去年增長的了1.3%,但美巴兩國產量在同一量級,顯然美國的增產無法彌補巴西的減產,更何況巴西減產已成事實,而美國大豆剛完成播種,產量還受制於天氣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未來一年多時間,全球大豆供應偏緊的大局難以有效改善。

需求端:持續低迷。

全球頭號大豆進口國-中國正處於需求低迷期,生豬、蛋禽、肉禽等存欄均維持在低位。根據中國飼料協會數據,4-5月全國飼料總產量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其中5月份豬飼料同比下降14.6%,蛋禽飼料下降6.2%,肉禽下降15.6%。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印尼等主要棕櫚油生產國正加大出口,這將一定程度緩解國際油脂的供應緊張,降低對大豆的依賴。

3,國內庫存

進入7月以來,因巴西裝船速度降低,進口大豆到港量開始下降,上週國內豆粕庫存為104.78萬噸,環比下降2.49%,同比下降10.32%。但以上數據均不及國內飼料產量的跌幅,所以相對需求而言,當前國內豆粕供應是充足的。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國際大豆供應依然偏緊,但國內豆粕需求低迷,在地緣政治等利多因素已充分釋放和美聯儲激進的加息壓制下,個人認為:下半年國內豆粕將以震盪偏弱走勢為主,多數時間處於4000或4000下方,養殖戶的採購成本將比上半年有明顯下降,明年隨著國內大豆產量的提升和大豆替代計劃的推進,豆粕有望進一步回落。

短期養殖戶最好按需採購,一切等美聯儲7月末的加息塵埃落定後再考慮是否囤貨。對於期貨而言,因現貨升水,且短期國際糧商和國內油廠都有挺價意願,所以個人認為,短線偏多,長線逢高空思路較為合適。

5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三國鼎立為何不能持久?魏蜀吳三國兵力分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