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皇后是天皇的嫡妻。在日本古代宮廷中,有很多祭祀是必須由女性進行的,因此皇后和天皇被並尊為最高神官。在《大寶律令》頒佈以前,皇族出身的有實力的皇后經常參與政治。推古天皇、皇極天皇(齊明天皇)和持統天皇就是憑藉強有力的皇后身份登基為女天皇的。

日本皇后制度的原型是“大後”制。現今的史學家為了表述方便,把古代天皇的嫡妻統統稱為皇后,其實“皇后”這一稱謂是在《大寶律令》頒行後才出現的。

過去,皇族出身的天皇后妃被稱為“きさき”;而豪族出身的則被稱為“みめ”,但這種區分只限定於極其鄭重的場合。一般情況下,無論何種出身,天皇的妻子都會被尊稱為“おきさきさま”。

“大後”一詞最早見於7世紀初的金石文。《天壽國繡帳銘》將蘇我稻目之女堅鹽姬稱為“大後”,這很大程度上是該銘問世時在位的推古天皇是堅鹽姬之女的緣故。此外,《法隆寺釋迦三尊光背銘》將用明天皇的嫡妻(聖德太子之母)穴穗部間人皇女稱為“鬼前大後”。

大後製的推出,與炊屋姬(推古天皇)有著很深的淵源。她原是敏達天皇的皇后,夫死時由於其子竹田皇子尚幼,便與孃家蘇我氏聯合掌控了朝政。她擁立了自己的兄長用明天皇,以此來填補竹田皇子長大成人前的皇位空窗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時期,廷臣稱天皇為“おおきみ”,也就是“大王”。天皇號是7世紀末才有的。在用明朝的宮廷中,炊屋姬的勢力要比大王更強大,她的嫂子穴穗部間人皇女(用明天皇的嫡妻)只得像提線木偶般遠離權力。與之相對,作為先帝嫡妻的炊屋姬則被冠上了“おおきさき”的尊號。而且炊屋姬的“大後”居於“大王”(用明天皇)之上。從此,“大後”便指那些非常有實力、能夠代理天皇執政的天皇(先皇)嫡妻。

6世紀初,皇子輔佐天皇執政的“大兄制”出臺了。以此為契機,嫡妻代理天皇的“大後製”也問世了。炊屋姬以“大後”的身份居於用明、崇峻兩天皇之上,主持朝政。也正是因為這樣,造成了崇峻天皇與蘇我氏的對立。崇峻天皇被暗殺後,炊屋姬直接即位成為了推古天皇。

舒明天皇的皇后寶皇女在丈夫死後也長期把持朝政,她先後兩次登基,史稱皇極天皇和齊明天皇。天武天皇的皇后鸕野皇女也是在守寡後參與政治,登基為持統天皇。不僅如此,她還在將皇位讓給孫子文武天皇之後,以上皇的身份繼續參與政事。

綜上所述,7世紀的日本,大約有半個世紀的時間都是由女性統治的。但是到了8世紀,皇后之位被藤原氏壟斷以後,皇后的地位就下降了,此後再未能看到皇后變女帝的例子。

5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拜登剛走,普京馬上就到,美俄在中東的交鋒,或引發更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