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這是什麼意思?誰人不知拜登前往中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向沙特“求救”,希望後者能大幅增產石油,以降低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脹,進而挽救拜登個人狂跌不止的支持率。莫非是雙方私下達成了交易,但並不準備對外公開?

然而,費薩爾接下來的一番話,或許會讓白宮方面頗感失望。費薩爾強調,歐佩克組織與其他產油國將根據市場狀況,採取相對應措施。這番話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各石油輸出大國是否會增產,將由市場來決定,美國休想插手干預。

局勢的發展出乎了一些人的意料。要知道,在與“親密盟友”以色列告別後,拜登馬不停蹄地奔赴沙特西部城市吉達,並先後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和王儲小薩勒曼舉行了會晤。會談過後,雙方一口氣簽署了18項合作協議,涉及能源、投資、通信、太空等多個領域。

對此,拜登信心滿滿地表態稱,沙特將很快增加石油供應。然而,在外界紛紛揣測沙特王儲“不計前嫌”與美國“重修於好”之際,沙特高官的公開表態卻證實了一件事:在切實可見的利益下,“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戲碼怕是隻能出現在小說中。

拜登“失算”的原因很簡單。即使沙特出口石油的潛力巨大,但在短期內也難以填補俄羅斯石油在全球市場的地位。何況,同為能源大國,雙方在原油供應方面協調政策立場,明顯更符合彼此利益,何必為了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破壞自身發展的長遠大計?可見,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為了配合美國的需求,而損害自身的利益。

話說回來,即使沙特方面不把話“說開”,美沙達成私下交易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不難想象,在拜登強調要在中東繼續“發揮領導力”的當下,倘若沙特真的對美國的要求言聽計從,相信白宮方面自然會第一時間“昭告天下”,大肆炒作相關領域的好消息。

當下,俄羅斯逐步斷供天然氣的舉動,已經讓不少歐洲國家苦不堪言,而美國則始終未能掐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閥門”,普京政府依舊手握“能源武器化”的大牌。這樣發展下去,倘若冬季來臨,難道歐洲政客真的要上演“嘴比冰塊硬”的戲碼嗎?

總之,國際政治往往是環環相扣的,接下來無論是在中東還是歐洲,各方勢力都將進入更激烈的搏鬥中,美國“一言九鼎”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2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不差,為何李世民對他的五丈原之戰卻評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