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漠河舞廳》這首歌突然火了,不少人應該都聽過,這是一首有些傷感的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其實有著很悲傷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漠河舞廳》背後的故事講了什麼?

《漠河舞廳》是由音樂人柳爽根據張德全老人和他的亡妻康氏之間的愛情故事為原型,創作並演唱的。初聽《漠河舞廳》的人,一定會覺得曲調、歌詞充滿了故事感。沒錯,歌曲最後也寫著:謹以此歌獻給張德全老人及其已逝愛妻。

那麼漠河舞廳背後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這個故事發生在最冷的漠河,張德全第一次見到康氏就被她的舞姿深深吸引,他展開了緊鑼密鼓的追求,為她寫詩,陪她在擁擠的倉庫裡跳舞,可以說那是張德全老人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光。

此後的三十年裡,張德全老人再未續絃。他們也沒有孩子,他三十年如一日的給妻子寫信,表達自己的思念和愛慕之情,可是天堂裡沒有回信。每當夜幕降臨,漠河舞廳將會迎來這位孤獨的老人。

音樂響起,燈光搖曳,他站在舞池中央,彷彿又回到了那間狹小的倉庫,和他最愛的人翩翩起舞。

張德全給妻子寫的信是這樣的,“苦難已過,世界大好,我也老了許多。人因何而美麗,又因何而凋謝,是惹怒了憩息的神明,抑或是連它也妒忌你的美麗,降於你熾熱的登場,又熾熱的退去。我們會墜入愛河,我深信不疑。

柳爽決定以音樂的形式將這個故事記錄下來,在徵得老人同意後,返京創作了《漠河舞廳》這首作品。不僅紀念這段來自於半個世紀前的故事,也將它獻給所有因不幸而逝去的、美好的生命。更送給那些,賦予離去生命繼續存在意義的,擁有著愛的人們。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震驚國內外。由58800多名軍、警、民(其中解放軍官兵3.4萬人,森警、消防幹警和專業撲火人員2100多人,預備役民兵、林業職工和群眾2.27萬人)經過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於6月2日火場明火、餘火、闇火全部熄滅,火場清理完畢,取得撲火勝利。

至此,國務院直接領導的大興安嶺撲火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此次特大森林火災火場總面積為1.7萬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內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大火中喪生211人,燒傷266人,受災居民1萬多戶,災民5萬餘人。致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國家的森林資源損失慘重,生態環境遭受巨大破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多元,間接損失達69.13億元。

以上就是關於漠河舞廳背後故事是什麼的相關內容介紹了,相信大家對此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草東沒有派對”26歲女鼓手上吊自殺!曾擊敗五月天獲金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