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中國作家網發佈了《小說月刊》的一則聲明,說“對話不加冒號和引號的稿子一律不用”的新聞,說這是官微發佈的。

對於“小說對話不加冒號和引號”的事情,不是作者這麼做的,而是知名文學雜誌引導的,如果不是鐵西三劍客孫頻王佔黑徐浩峰這麼做,其他的寫作者會去效仿嗎?

老作家,比如賈平凹馮驥才,他們的小說裡面,對話部分一般都是加冒號和上引號的。國外文學名著,對話基本都有冒號上引號。閻連科的《日光流年》也有對話,比如:她終於停下說:“藍哥……我看你能活過夏天。”

但是當下青中年作家中,雙雪濤的《大師》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比如。我說:爸,最後一盤你那個“仕”支得有毛病。《平原上的摩西》裡面,我說,我水性很好,你可要放心。她又一次笑了,說,你出現的時間很對……。

其實當下青年作家的作品中,不只是對話沒有冒號和上引號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一段對話中,到底是哪個角色說的,你搞不清楚。比如我隨便舉個例子吧,比如我編一段對話,“你吃飯了嗎?”“我吃飯了,你呢。”“你沒吃吧,我請你吃飯。”——這一段對話中,有些作家往往不在後面註明是誰說的,比如按照正常的寫法是,張三說“你吃飯了嗎?”,李四說“我吃飯了,你呢。”,然後李四又說“你沒吃吧,我請你吃。”

如果作家不註明,讀者會覺得特別糊塗。你以為“你沒吃吧,我請你吃飯”是張三說的,按照正常對話邏輯是這樣,但事實是這句話仍然是李四說的。

關於“對話的冒號和上引號”沒有的問題,不是作者的問題,而是文學雜誌搞出來的,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問題,知名文學雜誌編輯是“始作俑者”。

《小說月刊》聲明不接受“對話沒有冒號和上引號”的稿子,但是如果鐵西三劍客,孫頻王佔黑給你投稿,你發不發?他們的作品裡,多數都沒有冒號上引號。你發了,屬於“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允許電燈了”。

其實,除了冒號上引號,對話不知道是誰說的問題,還存在作家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有點美感,在講故事的時候,故意製造點閱讀障礙。我之前發過文章,為了附和文學雜誌的高水平,我說他們的做法是“製造了閱讀障礙美”。

比如這一段:

作家陳春成的《雪山大士》裡面有一段話。主要描述木雕的:曾外祖父回國時帶了幾件紀念品:一盒檀香,總捨不得點,後來受潮了;一隻黑色茶盞,摔碎在回程的船艙裡;一尊小小的木雕。木雕是紫紅色的,泛著隱隱的淡金色光澤,只有馬克杯那麼高。是一個瘦極了的老人,絡腮鬍子,半裸著,肋骨一道道很明顯,坐姿,一腿盤著,一腿蜷立起來,雙掌疊放在膝蓋上,手背撐著下頦。

當我讀到“馬克杯那麼高”之後,後面是“是一個瘦極了的老人”。我讀到這裡感覺迷惑不解,怎麼就突然冒出個“瘦極了的老人”。

後面有“曾外祖父在福清的古玩店裡發現了它,對木質的興趣大於造型,造型無非是表現貧苦老者的形象,但木材很稀罕,密度極大,色澤異常,便買下了。”這樣的句子。我看到這裡才明白,所謂“瘦極了的老人”其實是描述木雕造型。

————

去年我發文章,談及這段,我主要讚賞了作者這段文字寫得特別好,因為作者說描寫馬克杯上的人物畫時,沒有介紹說“馬克杯上面有個人物,人物是一個瘦極了的老人”,然後直接寫“是個瘦極了的老人”。

這樣文章,簡潔是簡潔了,但是我讀的時候,思考了一會兒才明白作者說的是什麼意思。

王佔黑的《去大潤發》裡面,一個人物突然就出現了,也沒做介紹,給人的感覺雲裡霧裡的。

《小說月刊》發這樣的聲明,其實只是對於新人作者沒有任何好處。但是著名作家如鐵西三劍客他們,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把方便留給群眾 把困難留給自己—象州鎮打造便民服務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