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編者按:這段時間,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以義大利為首的海外卻隱隱出現大爆發趨勢。昨日(9號),義大利總理孔特宣佈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截止發稿,義大利累計確診9220例,死亡463例。

隨著海外數國疫情的惡化,由於這一輪疫情肇始於中國,一些遷怒於中國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在義大利,這裡作為溫州人海外的大本營,有十多萬溫州人生活、工作、定居在當地,現在這些境外病例,正引發人們對國內僑鄉和海外華人的雙重憂慮。

今日推送一篇舊文,一起走進生活在意大當地的中國人,在努力拼搏、衣錦還鄉的榮耀與美好背後,他們的委屈和艱辛,又該訴與誰人知?

在義大利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

在距離文藝古城佛羅倫薩西北

不到20公里的小城普拉託,

其實是個隱藏很深的“中國城”。

從表面上看

普拉託與義大利其他城市並無太大區別,

意式風情的建築物、錯落有致的街道、

偶爾撞入眼簾的水光瀲灩。

只有當你深入其內部,才會發現它的本質。

說姐曾在幾年前去到那裡,

當時就驚愕地發覺,

城內有那麼多中文招牌的

餐館、超市、美容店。

除了高鼻樑、藍眼睛的老外,

還有很多帶著典型南方口音的中國人!

如果你足夠膽大,

來到一些廠房的邊緣往裡望,

就有機會看見在縫紉機前埋頭苦幹的工人。

黃面板、黑頭髮的他們

偶爾抬起頭來歇口氣,

卻依然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後來說姐才明白,

原來這些在普拉託工廠裡忙活的工人,

大多數都是從浙江溫州偷渡而來的中國人。

這裡的工廠,

是他們工作的地方也是唯一可以落腳的“家”。

他們日夜生產的,

正是整個義大利引以為傲的高階時尚產品。

當成千上萬的華人服飾企業

撐起了義大利時尚產業龐大的全球銷售額,

這些隱藏在“Made in Italy”光環之後的中國人,

卻陷入了被歧視、被驅趕、

與當地人難以融合的處境。

在努力拼搏、衣錦還鄉的榮耀與美好背後,

他們的委屈和艱辛,又該訴與誰人知?

義大利品牌中國人造

在普拉託,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而中國人當中有80%以上都是浙江溫州人。

他們開設了3000多家服飾製造廠、加工廠及零售店,每年的銷售總額已超過80億人民幣。

歐洲市場對義大利品牌服飾的巨大需求,亦為無數中國的服飾廠老闆帶來了財富。

大字不識幾個的胡希茂,就是財大氣粗的溫州老闆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當他隨著偷渡的船隻前往義大利普拉託的時候,還是個未成年的“後生仔”。

不是不怕死,不是不畏懼未卜的命運,只是當時的家鄉窮得無法容納年輕人渴望生存的心。

胡希茂的家鄉,三面環山,地形崎嶇,當時的人均耕地面積還不到全國的三分之一,近半數人處於赤貧狀態。1985年,那裡的農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18元。

上岸後他輾轉到幾個義大利老闆開的工廠打黑工,一天只睡幾個小時,機器般地勤勉工作。

現在,他已是一年淨賺3000萬的服飾廠創始人。Gucci、Prada的高階定製產品中,有一半以上都出自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溫州人之手。

現在在普拉託混出頭的中國老闆,大多都是像胡希茂一樣,經歷了從偷渡過來“打黑工”到自己做生意的轉變,搖身一變成為擁有鉅額財富的“義大利溫州人”。

胡希茂的服飾廠採用義大利當地生產的原料,廠裡的員工也都是精於服飾製作的義大利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當地數千家同樣廉價又高效的華人服飾廠中,Gucci、Prada等大牌一下就選中了他。

在米蘭時裝週的秀場上看到自家生產的衣服,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不過最讓胡希茂觸動的,其實是在2015年的除夕夜,看到春晚表演嘉賓身上的那一襲紅衣,正是出自於自家的手筆。

做過太多的“義大利製造”,胡希茂現在有個微小的心願,那就是做回“中國製造”。他已經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廠裡做出來的產品多麼華美,多麼貼合設計師的理念,自己的名字也不可能和Gucci、Prada這些光鮮的牌子沾上邊。

“他們不願意讓顧客知道,他們身上的奢侈品其實來自於一箇中國人的服飾廠,這會掉價。”

“Made in Italy”,究竟屬於誰?

2011年,日本放送協會NHK曾經拍攝過一部展現在普拉託打拼的溫州人群體的紀錄片,名字就叫《義大利品牌中國人造》。

這個名字簡單直白,卻一筆勾勒出了像胡希茂這樣在義大利服飾產業中浮浮沉沉的溫州企業主形象,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Made in Italy”,到底屬於誰?

中國人生產出來的服飾,被貼上“Made in Italy”的標籤

在義大利人看來,胡希茂這種使用義大利生產的原材料、僱傭義大利人做工的服飾廠廠主,勉強可以算是夠到了“Made in Italy”的標準。

而更多的華人工廠主則大量僱傭滯留在當地的非法移民,這些人“便宜”又“好用”。一個月給個一兩千塊錢就可以沒日沒夜地給你工作十多個小時。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一針一線都缺乏匠心,怎麼能夠被貼上“Made in Italy”的標籤?

義大利男裝縫紉師弗朗西斯科先生認為

這些中國人生產出來的東西不配被稱為“Made in Italy”

雖然同樣是在義大利的服飾產業中打拼,和本地人相比,來自溫州的企業主們卻更難獲得銀行貸款。

他們身上總是有著種種可疑的“特徵”——粗製濫造、非法移民、偷稅漏稅……

每當面臨來自外界的質疑和壓力,混跡普拉託的溫州商人們就會顯示出驚人的團結力量。他們深諳中國先輩們流傳下來的樸素道理——“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

由中國的溫商們組成的“普拉託商會”

“義大利銀行不給我們融資,沒關係,我們還有自己人嘛。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這是普拉託華商商會會長王增理在宴請賓客時講過的一句話。酒桌上觥籌交錯,同在普拉託做生意的溫州老鄉們喝得面紅耳赤。

普拉託華商商會會長王增理宴請溫州老鄉的聚會

我們不能夠小瞧這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宴會,不少投資融資的決定,就是在這裡一錘定音。

這意味著更多的溫州老鄉有機會開啟在普拉託的服飾生意,商會成員的數量亦會因此增加。

王增理堅信,只要更多的機會光顧,只要更多的大門敞開,只要更多的老鄉進入這個行業,“中國人也能生產高檔的義大利產品”。

王增理堅信,中國人也能生產高檔的義大利產品

“滾回去,黃面板的猴子”

華商對服飾產業的大規模“佔領”,華人“佔用”當地的公共資源和生存空間,這對義大利本土人民的“威脅”似乎已成不可避免的事情。

矛盾和衝突,正在悄悄地醞釀和發酵。

據義大利《共和報》報道,衛生局和警方在對華人工廠進行例行檢查時,有警員認為接受檢查的華人存在不配合的情況,爭執中推倒了一位抱著孩子的中國老人,因此才引發了衝突。

其實,早在十年以前,華人與當地警方就在米蘭發生過類似的衝突,起因是一名義大利警察侮辱一位華人婦女,說她是“黃面板的母狗”。

被辱罵成“黃面板的XX”,在華人服飾廠打工的溫州人老萬早就司空見慣。最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去醫院做胃鏡檢查的時候,一名護士突然跳到他面前嘶吼:“滾回去,黃面板的猴子!”

老萬說,看著華人從一開始需要靠著義大利人幫助才能活下去的偷渡客,一躍成為主宰他們主營產業的大老闆,“任誰心裡都會不平衡吧”。

老萬說的話不無道理,根據義大利政府的官方資料,浙江人在義大利經營的66050家企業,僅2015年一年就為義大利創造了約60億歐元的產值。如果沒有它們,義大利的經濟增長率將被削掉30%。

中國力量的崛起,讓義大利人目瞪口呆。中國人在當地的不斷湧現,卻讓他們感到另一重“威脅”。

普拉託職業介紹所所長認為

是中國人搶走了原本屬於義大利人的工作機會

在紀錄片《義大利品牌中國人造》中,一位普拉託當地居民對著鏡頭髮牢騷:“我們不懂中國話,沒辦法去中國的服飾企業工作,可是義大利企業在中國競爭對手的衝擊下不斷倒閉。” 除了每週過來象徵性地投遞簡歷,別無他法。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閉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兩個群體之間的裂痕有多深。互相尊重和理解,乃至彼此融合,似乎只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美夢。

普拉託市政府舉辦的一場聽證會結束後

在Gucci2018年的早春系列廣告大片中,一箇中國女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她不是模特,也不是演員,只是一個來自浙江山村的普通中國婦女。她拍攝的這支廣告,得到了驚人的3500多個贊,碾壓所有本土模特。

這位獨特的中國“模特”周芬霞,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經營了多年的中餐館。義大利人說,她的亮相是本國開放、包容與多元化發展的最好印證;而國內同胞則引以為傲——“義大利奢侈品也得請我們中國人拍片嘛”!

像胡希茂、王增理、周芬霞這樣的溫州人,已經可以說是“意漂”的成功典型,但他們的成功僅僅是個例。

在他們背後,更多的是在羅馬餐館、米蘭超市、普拉託服飾廠中打工的普通中國人。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攢下錢給孩子,一代又一代,背井離鄉,漂泊在一個不屬於他們的地方,在困境和鴻溝中艱難地堅持。

義大利媒體對此不無感嘆:“曾經的他們帶著一顆勇敢的心,赤手空拳來到義大利闖天下。而現在在義大利紮下根的他們,已經不容小覷。”

義大利改變了他們,他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現在的義大利。對更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來自本性中的堅韌,正支撐著他們一路走下去。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特朗普小兒子過14歲生日,身高過2米顏值太高,現實版"高富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