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美國加州時間3月14日傍晚,矽谷某科技公司軟體工程師崔婕走出合租公寓,驅車20分鐘去了斯坦福大學校園邊的The Dish Hiking Trail。她常來這裡徒步行走,這條長約3.7英里的健行路徑沿途風景如畫,讓熱愛運動的她心曠神怡。

一罩難求

陰雨連綿,氣溫只有10攝氏度,宅了一週、想出來放放風的崔婕只走了20分鐘就離開了。她外出的主要任務是去超市採購。在超市裡,她發現不光是亞洲人,連白人也戴口罩了。而在兩週前,矽谷外出戴口罩的人還不多。“美國人看到我戴口罩,會問‘你生病了嗎?’在他們眼裡,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別人,健康人戴口罩是不可思議的。”崔婕說。

在矽谷一家超市,瓶裝水成為搶手貨

崔婕在美國留學、工作3年多,自然理解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但非常時期,獨自在外,又不斷從各種渠道獲悉國內的疫情防控資訊,相信戴口罩可以有效阻隔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因此她既要“入鄉隨俗”,也要考慮健康安全,便只有在出門買菜時戴口罩。

但崔婕也明白,美國口罩“文化”難以流行,官方也不鼓勵民眾戴口罩,最主要的現實原因是供應短缺。疫情發生後,美國口罩缺口達35億隻,本土製造業的缺失,導致口罩大量依賴中國進口,崔婕的口罩也來自中國。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官員建議,口罩應該留給醫護人員和生病的人,以節省有限的資源。“即使疫情近在眼前,身邊的美國人常做的,還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別亂摸眼、鼻、口等,而不是戴口罩。”崔婕稱。

不過,當疫情擴散到美國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13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之後,許多美國人變得緊張起來,多地市民前往超市搶購大米、衛生紙、消毒液等生活必需品,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被一掃而光,“口罩荒”也急速加劇。

在超市裡,崔婕發現,蔬菜、肉類等食品正常供應,衛生紙、洗衣液也能買到,尚未出現一些加州連鎖超市從雞蛋到溼紙巾全都售罄的現象,但囤積瓶裝水的人多了,普通洗手液只剩下一種,消毒液、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產品被搶購一空,口罩更是蹤跡難尋。

不僅線下口罩缺貨,線上也搶光了。半個月前,崔婕在亞馬遜網站上發現賣口罩的已經很少,而且價格暴漲,一包20只裝的口罩標價200美元。最近她留意到,即使價格一漲再漲,一隻N95口罩賣到了20多美元,靠譜的賣家也已經沒貨了,沒有多少成交量和評價的賣家的口罩又不敢買。崔婕一直想買一些醫用口罩,為此她曾聯絡過一個給醫院提供口罩的賣家,至今也沒到貨。她無奈地發現,眼下想找到安全可靠的口罩,難度比編寫程式碼要大得多。

居家辦公

從3月9日起,崔婕所在的公司安排員工在家遠端辦公。之前,為防範疫情蔓延,矽谷的蘋果、Facebook、微軟3家公司陸續宣佈讓8.3萬名員工回家工作。一時間,“矽谷關閉”的新聞震盪人心。

對崔婕來說,在家裡寫程式碼,沉浸在計算機軟硬體背後的語言世界裡,體會那種專注的工作樂趣,跟在辦公室的狀態沒有什麼不同。需要跟同事交流時,她使用開會軟體或微信,開視訊、發訊息,溝通順暢,數字化的辦公方式,讓工作地點變得不太重要。“之前有同事擔心疫情傳播,盼著在家工作,現在回家後感覺安全了,鬆了口氣。多數同事並沒有那麼緊張。”崔婕說。

在矽谷“關閉”的同時,舊金山聯儲也表示,將允許員工在家工作;聖克拉拉縣公共衛生部門督促該地區的僱主推遲或取消大型集會,多項會議、賽事、表演活動被取消;斯坦福大學的一名教授被確診後,學校先停了大學生的課,隨後,可以在家工作的博士、碩士離校……

在矽谷、舊金山和加州之外,美國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的訊息也紛至沓來,讓性格沉穩的崔婕也感到“有些害怕”。

崔婕是個自立的女生。去年5月,她從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頓大學獲得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後,隻身來到太平洋沿岸的舊金山,申請矽谷科技公司的工作,在眾多頂尖名校畢業生中過關斬將,9月份順利拿下矽谷一家大型科技類上市公司軟體工程師的全職offer,年薪十多萬美元,另有年終獎金和股票期權。

在矽谷,崔婕跟一名北大畢業的女生合租一套兩室一廳兩衛的公寓,兩人分攤每月3200美元的租金。公寓區配有免費泳池和健身房,生活方便舒適。跑步、爬山、健身、野外徒步都是崔婕堅持的運動專案,但疫情改變了她的習慣。她不得不減少了外出次數,不再逛街,不再去健身房,除了採購必要的生活用品,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而從下週起,出入公寓將檢測體溫。

在家裡,工作之餘,崔婕聽音樂、看電影、做飯,也刷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理工女”的理性冷靜,性格中的樂觀堅韌,讓她每次面對困難時,即使孤立無援,也能沉得住氣。

歸期延宕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流行時,崔婕還是臨沂二小三年級的學生。“那時候年齡小,沒有留下完整的印象,不像這次,緊張中還有一些焦慮。”崔婕說。對於非典,她記憶中最深刻的,是父母的單位發了中藥,每天讓她喝一袋。

國內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特別是今年春節臨近,臨沂出現第一個確診病例後,崔婕頻繁地跟父母視訊通話。自從2016年8月來到美國讀研,她還沒回過臨沂的家。3年半的時間,無數次手機視訊,連結起地球兩端的一家三口,讓父母見證了她的成長,也向她傳遞著父母的牽掛。

從小到大,崔婕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讀初中時,多次獲得臨沂九中基礎學科競賽年級冠軍;在臨沂一中上高三時入了黨;考入山東科技大學後,即立下赴美國名校讀研的目標;2016年8月,以GPA3.6、GRE327、託福101分的成績就讀波士頓大學電腦科學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她克服轉專業帶來的困難,廢寢忘食加倍努力,期間還申請到舊金山一家科技公司為期半年的帶薪實習專案;201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成為矽谷一家大型科技類上市公司的全職軟體工程師。

1月至5月是崔婕所在公司最忙的時候。她原本打算5月過後,等國內疫情煙消雲散,利用公司1個月的年假回國探親。沒想到,中國疫情全面好轉,美國卻“烏雲”壓境。疫情擴散讓全球“同此涼熱”,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加州時間晚上7點,大約是北京時間上午10點,崔婕與父母習慣在這個時候“見面”,噓寒問暖,天涯咫尺,就像他們從不曾分離。在臨沂家中的父母,每天比她早15個小時見到太陽。父親告訴她,14日,臨沂確診患者“清零”,他們熬過了疫情籠罩的“至暗時刻”;而她,早已歸心似箭,卻不知何時踏上歸途。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蘇州相城向義大利雷卡納蒂市、日本愛知縣各捐贈5萬隻防疫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