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被韓國寄予厚望的純國產“世界”號火箭在21日的首次發射中未能成功將搭載的衛星送入軌道,讓韓國上下一片哀嘆。這也意味著韓國花費近10年時間實現“獨立發射實用型衛星”的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早已習慣中國航天重大發射任務100%完成率的老司機才突然意識到,原來航天發射真不是一般國家能搞得定的。

回想50多年前,中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就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那才真是YYDS。

言歸正傳,這次韓國方面的確對“世界”號充滿期待,它寄託了韓國對航天事業的太多渴望。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過度渴望,才導致韓國在運載火箭發展之路上屢次走上岔路。早在上世紀末,韓國就利用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的機會,引進俄羅斯技術發展本國的運載火箭,這就是韓國首型運載火箭“羅老”號。“羅老”號屬於小型火箭,一級火箭發動機由俄羅斯提供,二級火箭採用韓國自行研製的固體發動機。但韓國企圖在航天領域一步登天的計劃很快就遭到挫折,“羅老”號的前兩次發射均以失敗而告終,直到第三次發射才獲得成功。但根據俄韓達成的協議,俄羅斯只為“羅老”號運載火箭提供3次發射機會,因此這種俄韓“混血”火箭就此告一段落。

由於在“羅老”號火箭研製和發射過程中多次與俄羅斯方面扯皮,極大刺激了韓國發展全國產運載火箭的決心。事實上,在21日“世界”號首次發射之前,韓國媒體著重介紹的就是“從該火箭的設計、製作、試驗、組裝、認證等工作都由韓國研究人員完成。”

那麼“世界”號的技術水平究竟怎麼樣呢?

按照韓國方面提供的資料,“世界”號火箭總重200噸,採用三級結構,全部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第一級由4臺KRE-075發動機組成,各自能產生735千牛的推力,比衝為298秒(真空)/261.7秒(海平面);第二級由單臺75噸級KRE-075真空發動機組成,它能在真空中產生788千牛的推力,比衝為315.4秒;第三級由單臺7噸級KRE-007 真空發動機提供動力,能在真空中產生68.7千牛的推力,比衝為325秒。總體而言,它可以將1.5噸重的人造衛星等載荷送入600-800公里的近地軌道。

先拿大家熟悉的運載能力做個比較。當前發射最頻繁的美國“獵鷹9”號運載火箭,同樣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10噸,在不考慮重複利用一級火箭的情況下,可將最多達22噸的有效載荷送到近地軌道。

中國長征五號,啊不,這太欺負人了。就拿長征七號來比較吧,嗯?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有13.5噸。呃,中國新一代火箭家族中還有最小的長征六號,一二級也是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可以將約1噸的載荷送到7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看起來和韓國“世界”號差不多?但長征六號總重只有100噸,僅相當於“世界”號的一半……

或許有人說韓國火箭才剛起步,不能拿世界先進水平來比較。也對,那麼這種200噸級起飛重量、1.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的火箭大概相當於什麼水平呢?上世紀70年代,中國研製的第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注意不是現在用來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總重19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4噸,比“世界”號的效能還略微高那麼一點點。考慮到韓國火箭已經使用了更先進的箭體材料和發動機技術,這就更凸顯“世界”號在整體設計方面存在不足,或者未能克服某些重大技術問題。

豎立在發射架上的“世界”號火箭

如果細緻評估“世界”號的技術引數,會發現它與世界主流水平的差距更大。除了推力之外,火箭發動機的比衝引數更能體現技術水平。原本就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組合而言,“世界”號使用的“液氧+煤油”明顯優於中國第二代和第三代長征火箭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這不僅是因為前者燃燒時的汙染少,而且比衝也高得多。

比衝用來衡量燃料燃燒產生的噴流速度,是評估火箭發動機最關鍵的指標之一。簡單的說,“比衝越大,發動機越厲害”。因此全球都在發展更高比衝的組合燃料發動機,當前主流的“液氧+煤油”的比衝普遍超過300秒(真空),熱門的“液氧+甲烷”在400秒以上,最昂貴的“液氧+液氫”甚至能超過500秒。

應該說,韓國“世界”號在燃料組合的技術路線上沒有選錯。但實際效能就太難看了——KRE-075發動機的比衝為298秒(真空)/261.7秒(海平面)。作為對比,當今世界領先的俄羅斯RD-180液氧煤油發動機,比衝為338秒(真空)/311秒(海平面);中國用於新一代長征火箭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比衝為335秒(真空)/300秒(海平面)。

土星五號火箭使用的F-1液氧煤油發動機

KRE-075發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世界”號的運載能力

韓國KRE-075發動機處於什麼技術水平呢?老司機查了一下,美國上世紀50年代為土星五號火箭開發的F-1液氧煤油發動機,比衝為304秒(真空)/263秒(海平面)。再考慮到F-1發動機的強大推力,韓國在火箭發動機領域的技術差距,恐怕都不只70年了……

另一個可以作為對比的是,中國長征四號乙火箭使用的一級發動機比衝是289秒(真空)/259秒(海平面),這就意味著韓國國產液氧煤油發動機的比衝,僅與使用上一代“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組合的中國火箭發動機相當,韓國方面糟糕的設計完全浪費了液氧煤油的優勢。

或許,這也能從側面證明“世界”號的確是完全由韓國自行研製的——其他航天大國估計已經找不出效能如此落後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順路說一下,韓國運載火箭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界”號的軍事用途。運載火箭與洲際導彈的確在技術上有很多共通之處,當年美國、蘇聯、中國等都是先有洲際導彈,再在其基礎上研製運載火箭。但老一代運載火箭使用常溫儲存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沒問題,反過來讓洲際導彈使用需要低溫儲存的“液氧+煤油”燃料組合,顯然不符合戰場需求,缺乏可行性。因此韓國成功發射“世界”號,最多隻能說它驗證了部分與遠端/洲際導彈相關的技術,具備了自行發射軍用衛星的能力,但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洲際導彈。

總而言之,別說這次“世界”號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證明尚未完全掌握衛星發射的全套技術,即便發射取得成功,從技術角度看,它說破天也就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與當今世界主流運載火箭之間還隔著半個世紀以上的技術差距。

韓國也有人意識到這個現實。根據韓國方面的計劃,“世界”號當前最優先任務自然是保證發射成功,之後將對KRE-075發動機的效能進行升級,將推力增加到849千牛、比衝增加到315.4 秒(海平面),進而使“世界”號火箭的近地軌道有效載荷能力從1.5噸增加到2.8噸,盡力縮短與世界主流火箭的差距。

3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韓火箭相差50年?韓國自研火箭發射失敗,文在寅: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