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和平是主流的當今世界,居然上演了逆襲大劇。稍有點歷史知識的人大概都知道,20年前阿富汗戰爭,這個被美國命名為恐怖組織的塔利班,被打得幾乎消亡,那麼現在這個塔利班,又是從哪裡出來的呢?

我們且來作個溯源。

一、塔利班的由來

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很大原因歸結於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20世紀90年代,徹底驅逐了外國勢力的阿富汗,陷入各實力派爭權奪利的時代。

剛剛擺脫蘇聯炮火的阿富汗又陷入內戰深淵,民不聊生。在此形勢下,一位名為奧馬爾的宗教學生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拉起一支隊伍,打出“剷除軍閥”“實現和平”等深得民心的口號。鑑於這支隊伍主要由宗教學生組成,故而被外界稱為塔利班(塔利班,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也意譯為神學士)

奧馬爾被尊為“信仰者的領袖”,成為塔利班的創始人和最高領導人。

初創時期的塔利班士氣高昂,所向披靡,1996年佔領首都喀布林,正式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佔領了大半個阿富汗。

看看,其實現在塔利班進入喀布林,乃是二進宮,當年人家就已經打到首都。

阿富汗是個多民族國家,塔利班佔領了首都,引起一些民族的不滿。

當時,主要由普什圖族人組成的塔利班繼續北上,力圖統一全境,但立馬遭到北方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以及哈扎拉族武裝的聯合抵制,一度進攻受挫。

但塔利班如朝日之升,沛然莫之能御。不久,塔利班勢力越聚越大,終於形成氣候,打敗其他民族,佔領了阿富汗95%以上的土地,奧馬爾成為這一時期實際上的阿富汗最高領導人。

奧馬爾,這個名字,雖然在伊斯蘭世界是個大眾化的名字,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

不過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名字卻有著十分清晰的歷史記憶。

這份記憶,要歸功於一個人:本·拉登。

二、美軍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真正目標

拉登這位恐怖大亨,看中了阿富汗的環境,以及奧馬爾的塔利班組織,於是來到了阿富汗。並作為普什圖人的客人在阿富汗站穩了腳跟。

奧馬爾出於同氣連枝的考慮,接受了這位伊斯蘭人。但他根本來會想到,拉登將會徹底改變阿富汗、塔利班乃至他本人的命運。

2001年9月11日,拉登及“基地”組織製造了針對美國的“9·11”恐怖襲擊,全世界為之震驚。此事可謂美國本土遭受的最嚴重襲擊之一,對美國政府和民眾的心理衝擊巨大。

美國小布什政府在要求塔利班交出拉登,但奧馬爾拒絕交出。憤怒的美國人馬上展開了對塔利班的武力打擊,史稱阿富汗戰爭。

這場戰爭是嚴重不對等的戰爭,美軍與塔利班的實力對比,比當年美軍與越南的差別還大。

2001年10月7日,美英聯軍轟炸機出動,開始轟炸塔利班軍事目標。

10月19日,美軍主導的地面作戰行動開始,美軍的突擊隊員和特種作戰部隊對塔利班領導人穆拉哈·奧馬爾在坎大哈的指揮部實施了攻擊。

11月10日,美軍組織的阿富汗北方聯盟部隊佔領了阿富汗西北部重要城市馬紮裡沙里夫;

11月12日、15日和25日分別攻佔了阿富汗首都喀布林、賈拉拉巴德和昆都士;

12月7日攻下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中心城市坎大哈。

2001年12月5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林成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阿富汗臨時政府。卡爾扎伊政府在駐阿聯軍的幫助下只能控制喀布林及其周邊地區,邊遠各省並不在阿富汗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

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塔利班組織在戰爭中受到巨大打擊,其基本武裝力量大都被摧毀。

奧馬爾率其殘餘力量,遁入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地區的部落區,頑強地活了下來。那裡沒有現代化的政府力量,很難進入。民族成分混雜,地理形勢也很複雜,塔利班組織得以很好地隱藏下來。

天不滅塔利班,2003年,小布什政府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將主要軍事、財力等資源轉向伊拉克,這為塔利班重建組織結構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三、塔利班殘而不死

塔利班組織之所以殘而不死,與其背後的民族基礎有很大關係。

塔利班組織,從其背景上說,是普什圖人為主體的政治和軍事組織。

普什圖人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長期控制阿富汗政權,近代王室多出自普什圖杜蘭尼部落。

歷史上普什圖族的政治地位很高,享受優待,如不繳納稅賦、不承擔勞役等等,普什圖部落首領還從中央政府領取鉅額津貼。阿富汗近代國王或國家元首大都出自普什圖族,只有兩任領導人是塔吉克人。

實際上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阿富汗人”就是專指普什圖人。普什圖人在很長時期內成為阿富汗人的代名詞,普什圖人也因為自己的民族屬性而感到驕傲。

在20世紀之交,阿富汗普什圖部落仍然保留氏族制度,主要分為五大部落聯盟:杜蘭尼、吉爾扎伊(Ghilzai)、薩巴尼(Sarbani)、古爾古斯(Ghurghusht)和卡蘭尼(Kalani),在此之下存在大約350個多個部落。

部落之下又分為部族、氏族和家庭。可以說,血緣和宗教紐帶依然很牢固。

然而儘管歷史上地位顯赫,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普什圖人的政治地位不斷遭到削弱。

這一過程,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方面。所謂樹大根雜,普什圖族太大了,以至於內部也產生了不同的利益派別。他們之間互相鬥爭,力圖獨佔國家最高權力,無休無止的內鬥,嚴重削弱了普什圖人整體實力和凝聚力。

外因方面,則是蘇聯入侵阿富汗引起的。上世紀70年代,阿富汗內戰等事件招致蘇聯入侵,在國外勢力的干預下,阿富汗非普什圖族的力量獲取了一些利益。

這顯然招致了長期在阿富汗佔據統治地位的普什圖人不滿,塔利班在20世紀90年代異軍突起,其實就是普什圖人在利益遭到侵犯後的強力反彈。參加塔利班的人,基本都是普什圖人,其大部分高層領導都是坎大哈地區的普什圖人,其中伊沙克扎伊部落所佔比例尤其突出。

例如,首任大頭領奧馬爾出身坎大哈省普什圖吉爾扎伊聯盟的霍塔克部落。第二任大頭領曼蘇爾及其主要助手都來自坎大哈省普什圖杜蘭尼聯盟的伊沙克扎伊部落。第三任大頭領海巴圖拉·阿洪扎達也出身坎大哈省的普什圖杜蘭尼聯盟。

20世紀90年代,塔利班旨在建立一個實施沙里亞法統治的伊斯蘭酋長國,結束軍閥混戰局面,實現阿富汗的穩定與秩序。

有這樣一個強悍的民族基礎在,可以想見,奧馬爾及其塔利班組織,怎麼會迅速消失呢。

四、塔利班重組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力不能兼顧兩國,重心移向了中東,奧馬爾充分利用了這一視窗期,重建塔利班,並在2005年開始重返阿富汗。值得一提的是,奧馬爾非常低調,2001年以後再未公開露面直至塔利班宣佈其死亡。2005~2007年期間,塔利班東山再起,不斷在阿富汗境內發動各類武裝襲擊。

塔利班重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2年至2004年,秘密重組。

作為一個政權被推翻後,塔利班殘餘勢力逃至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兩側。2002年初,塔利班高層開始秘密重組,從阿巴邊境兩側逐步深入阿富汗南部腹地。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塔利班開始大量招募和培訓新生力量,重建情報網路和行動網路,並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援和外部支援。

第二階段,2005年至2010年,快速發展。

此間,塔利班的襲擊活動日漸頻繁,作戰規模逐步擴大。它最初採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作戰規模不超過百人,後來增至數百人。大致從2007年開始,它更多地採用了諸如自殺性炸彈、路邊炸彈等恐怖主義襲擊方式。其活動區域也逐步擴大。除阿巴邊境兩側以及阿富汗南部鄉村和偏遠地區外,塔利班轉向了南部的大中城市以及遍佈全國的交通幹線。

第三階段,2011年至今,拉鋸時期。

一方面,面對塔利班的快速發展,美國採取退出戰略,同時為保證體面撤軍大舉增兵,並在阿富汗安全部隊配合下,對塔利班進行重擊。2012年,增兵後的駐阿美軍和北約盟軍規模達到15萬人的峰值。在其打擊下,塔利班高層遭受重創,一大批骨幹力量或被捕,或被擊斃。另一方面,伴隨2014年底駐阿美軍和北約盟軍大幅度撤出,塔利班加強攻勢。它們在阿富汗東部、南部發動了較大規模的試探性進攻,又將觸角延伸至中部加茲尼省以及北部昆都士省等以前相對安定的省份。

塔利班重組後,軍事實力有所發展,但規模並不大。塔利班的兵源主要來自阿富汗的主要民族———普什圖族,由於塔利班是阿富汗所謂的非法組織,外界很難獲取其真實數字。

據美國和西方根據作戰中得來的資料估計,塔利班的兵力為2萬~4萬人。

塔利班的武器裝備比較簡陋,主要配備的是輕型武器如步槍、機關槍和迫擊炮等。

這些武器一般能夠在阿富汗境內獲得,有些是從阿富汗政府軍警手中奪取,有些是從軍火商手中購買。塔利班擁有少量相對尖端的武器裝備,主要有火箭炮、行動式防空導彈以及爆炸裝置的原材料等,它們大部分是從阿巴邊境或阿富汗—伊朗邊境偷運入阿境的。

五、西貢之錘再現

與塔利班殘而不死的強大生命力相比,美國的阿富汗策略無疑顯得很低下。

美國軍方表示,2014年以來阿富汗政府有效控制與影響區域持續下降,在不少所謂有效控制與影響區域,政府僅能控制縣政府所在地,廣大鄉村地區則由塔利班控制。

美國阿富汗問題追蹤網站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阿富汗政府控制或者情況不明區域進一步下降,約為133個縣,佔總數的33%;塔利班控制75個縣,約佔總數的19%。

也就是說,即使美軍仍在發揮作用,也無法完全壓制塔利班。

雙方爭奪的縣共187個,約佔總數的47%,大部分都處於拉鋸中!

從人口分析,政府控制區域人口為1500萬,約佔總人口的46%。

塔利班控制區域人口約為455萬,約佔總人口的14%。

爭奪區域人口約為1320萬,約佔總人口的40%。

塔利班在鞏固阿富汗東部和南部傳統勢力範圍的同時,不斷向東北部和北部地區拓展影響力,並嘗試攻佔大中城市,特別是曾經兩度部分攻佔北部重鎮昆都士城。塔利班還透過在首都喀布林等地區襲擊高價值目標贏得媒體關注,營造不安全感,削弱阿富汗政府的合法性。

2014年底,奧巴馬政府宣佈正式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任務,駐阿美軍主要精力轉向為阿富汗安全部隊提供顧問和支援,以及針對“基地”組織等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的反恐行動。阿富汗安全部隊開始承擔針對塔利班的主要作戰任務,負責國土防衛。此後,塔利班的影響力持續上升。

如今,塔利班首要目標是將外國軍隊趕出阿富汗,並且建立和捍衛“伊斯蘭政府”。例如,塔利班2019年公開發布“什麼是和平道路”一文,稱阿富汗戰爭的主要原因是外國佔領。

結束戰爭和建立和平的主要條件是消除外軍佔領。只要外國佔領者仍然存在,阿富汗就無法和平,“聖戰”會一直進行。外軍佔領與和平就像火與水一樣,無法共存。

塔利班駐卡達政治辦公室發言人反覆表示,塔利班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結束外國對阿富汗的佔領。如果這一目標無法實現,阿富汗戰爭將延續下去。如果美國不撤出包括情報力量在內的全部駐阿武裝力量,阿富汗和平談判將會破裂。

可以說,塔利班在建立“伊斯蘭政府”、實現阿富汗民族自決方面的追求始終如一,這既是其與美國鏖戰至今的精神支柱,也是獲得普什圖部落支援的根源所在。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佈,5月1日起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立即作出了反應,向政府軍發起全面攻勢。

這一撤,就是水銀洩地,再難收拾。美軍雖然仍不死心,以保護阿富汗政府軍為由——其實人家政府軍又何用你美國來保護?

美軍斷斷續續地轟炸塔利班陣地,試圖阻礙塔利班向坎大哈和其他城市推進,然並卵,塔利班軍隊不斷攻佔各大省會。一切終於在8月15日晚塵埃落地,阿總統逃亡,塔利班即將接管一切。

美國的入侵及撤離,都是極不負責任的。

受到傷害的,不僅是阿富汗的人民,美國的政治聲譽也再次受到巨大錘擊。

一如當年在越南西貢的撤離,西方人稱之為西貢之錘,而今,西貢之錘再現,美國人,該是好好反思的時候了。

9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塔利班掌權,美國開始玩陰的,阿富汗亂局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