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8月,第50軍奉命北上,準備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1950年6月25日,南朝鮮李承晚政府在美帝國主義縱容下,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起了進攻,朝鮮人民軍奮起反擊,當天即將敵人趕過“三八線”。隨後,美國打著聯合國的名義糾集15個僕從國和南朝鮮軍隊一起對朝鮮人民軍作戰。同時,美國還悍然將其海軍第7艦隊派入臺灣海峽,入侵我國領土。對此,周恩來總理發出嚴正宣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鄰邦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針對朝鮮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央軍委做了最壞的打算。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被迫全線後撤,朝鮮戰局急轉直下。10月9日,敵人再次越過“三八線”。10月19日,佔領平壤。同時,敵人的炮火和飛機開始對我東北境內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和射擊,中央軍委決定出兵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共同對付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偽軍。

平壤陷落的當天,我第一批入朝部隊共4個軍跨過了鴨綠江,並決定立即發起第一次戰役,粉碎敵人感恩節(11月23日)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狂妄叫囂。

10月25日,第50軍奉中央軍委和志願軍首長緊急電令,立即從輯安、安東等處渡過鴨綠江,準備參加第一次戰役,第50軍的任務是在我一線部隊後方,負責截擊向楚山和新義州方向進犯之敵。同時,在安東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全力保障我一線部隊的後方安全。

第50軍進入朝鮮境內以後,我一線部隊已經發起第一次戰役並取得了成功。第50軍各部僅參加了搜剿殘敵和追殲逃敵的作戰。11月5日,第一次戰役勝利結束,第50軍一路追到了鐵山、宣川、枇峴一線,並按照志願軍司令部命令就地轉入防禦。

敵人遭我第一次戰役打擊後,主力退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區,經短暫調整後,提出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作戰方針,又開始向清川江以北地區進行試探性攻擊。至11月21日,敵人到達其預定的“攻擊開始線”。此時我志願軍首長的第二次戰役計劃也已開始付諸實施。11月20日,第50軍作為戰役第二梯隊開始向定州東北地區隱蔽集結。11月26日,我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第50軍奉命配合友軍,殲滅定州地區美軍24師一部,同時切斷泰博公路,阻敵西援。但由於敵人遭第一次戰役打擊後,已變得十分小心,一見我軍進行反攻,則立即開始全線撤退。第50軍當面之敵行動極快,迅速逃出了我軍的合擊圈。第50軍遂又奉命進行追擊作戰。12月5日,追至安州、博川一線,第50軍奉命停止前進。至12月23日,敵人全部退到“三八線”以南地區,我志願軍逼近“三八線”,圓滿達成了第二次戰役目的,第二次戰役結束。

12月3日,敵人從清川江以南地區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時,我志願軍總部即開始了第三次戰役的籌劃工作。

12月10日,第50軍奉志願軍司令部命令準備參加第二次戰役。12月16日,第50軍從安州、博川地區進至平壤、中和地區,進行緊張的戰役準備工作。

第二次戰役結束以後,敵人內部從上到下都籠罩在一片失敗情緒之中,狀況極其混亂。尤其是對於能否在南朝鮮境內擋住我志願軍的強大攻勢持懷疑態度,美國開始發出了停火談判的訊號,以使其重整旗鼓後再戰。我黨中央從戰略高度上指示我志願軍繼續發動第三次戰役,將戰線推進至“三八線”以南地區,同時儘可能多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使敵人不敢輕易北犯,從而使我黨我軍在政治談判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

敵人退到“三八線”以南地區後,敵在朝鮮境內的總兵力已達到了34萬餘人。其中,“三八線”地區一線敵人達到了5個軍13個師又3個旅共20餘萬人。這股敵人按照其五角大樓“儘可能在南朝鮮某一線地帶確保防線,從政治上、軍事上打擊中共的威望”的旨意,開始積極地在“三八線”以南地區組織防禦。在正面寬250公里、縱深達60公里的地帶內,部署了兩道基本防線:第一道防線沿“三八線”從西海岸的臨津江口至東海岸的襄陽,敵部署了清一色的8個偽軍師;第二道防線從髙陽、議政府、加平、自隱裡至東海岸的冬德里部署了美24師、美25師、英29旅、偽7師主力共4個師的兵力。此外,敵在第二道防線後至北緯37度線之間還部署了三道所謂的機動防線:第一道是從永登浦沿漢江南岸至橫城和江陵,有敵土耳其旅、美騎兵第1師、美2師1個團、偽7師1個團;第二道防線是在水原、利川、原州、平昌、三陟—線,由敵英27旅和美空降182團防守;第三道防線在37度線一線,由敵美2師主力進行防守。

其防守特點是大部集結在漢城地區和漢江以北地區的交通要道上,在全線擺出了一副守逃皆宜的陣勢。

根據敵人的這種部署,志願軍司令部決心集中志願軍6個軍23萬餘人和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7萬餘人的兵力分成4路,對敵“三八線”沿線陣地實施全面突破,殲滅臨津江東岸至北漢江以西地區的敵第一線偽1師、2師、6師和偽5師一部。如果發展較為順利的話,則將戰線推進到漢城、春川、洪川、襄陽、江陵地帶。

在右路,由韓先楚副司令員指揮志願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50軍從高浪浦裡至永平地段上實施主要突破,首先殲滅偽6師,爾後再殲滅偽1師,向議政府方向發展;在左路,由第42軍軍長吳瑞林指揮第42軍、第66軍從永平至龍沼洞地段上實施輔助突破,首先殲滅偽2師,然後插至加平、清平裡地區,切斷春川到漢城之間的聯絡並策應朝鮮人民軍第2、第5軍團殲滅敵偽5師一部;朝鮮人民軍第2、第5軍團在我左路縱隊左翼實施突破,和左路縱隊一起殲滅偽5師一部後,向洪川方向發展;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在我右路縱隊的右翼沿西海岸前進,保障我右路縱隊的翼側安全。

第50軍的任務是從茅石洞至高浪浦里正面寬6公里的地段上突破臨津江,向皆木洞方向攻擊,和第39軍一同殲滅敵偽1師。

12月28日,第50軍隱蔽進至開城以東地區的茅石洞、高浪浦裡、九化裡、兩合洞地帶繼續進行戰役準備。

12月31日17時,我軍發起了第三次戰役,對敵“三八線”防禦陣地開始全線突破。

第50軍先頭突擊分隊僅用了7分鐘即強渡臨津江成功,進入敵前沿陣地,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至1日凌晨2時,第50軍全部渡過臨津江,並突入敵偽1師陣地達兩公里,基本站穩了腳跟。2日11時,第50軍佔領了汶山附近的慄谷裡、文平裡、黃髮裡地區,突入敵偽1師陣地達15公里,此時我右路縱隊已全部突入敵縱深達十數公里。與此同時,我左路縱隊發展極為順利,已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作戰計劃,插到了加平地區,使敵右翼完全暴露在我左路縱隊的打擊之下,敵害怕我左路縱隊對其實施大縱深的迂迴作戰,遂於1月2日12時開始全線撤逃,僅以一部在漢城以北的高陽至水落山一線匆匆組織了掩護防線。

根據敵人的動向,志願軍司令部令各路縱隊立即轉入戰役追擊,乘勝擴大戰果。第50軍奉命兵分兩路沿數條道路向漢城方向追擊。

1月3日2時,第50軍左路149師在高陽以北的碧碲裡與擔任掩護任務的美軍25師35團1個營接火,經1小時激烈戰鬥,擊潰守敵。隨後,149師先頭446團1營又在仙遊裡和英國皇家29旅57團的掩護分隊遭遇,不到1小時戰鬥,攻佔了敵人的195.3高地,控制了議政府敵人從高陽逃向漢城的咽喉要道。3日拂曉,敵57團組織了兩個連的兵力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支援和掩護下,對149師446團1營守衛的195.3高地進行了猛烈的攻擊,我446團1營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一天的時間裡,頂住了敵人十數次衝擊,牢牢地控制了195.3高地。此時,議政府之敵見難以打通高陽至漢城之間的通路,即從水落山方向向漢城逃竄。英29旅57團隨即也棄攻195.3高地,向漢城方向狂逃,我446團1營立即轉入了追擊。

在446團1營激戰的同時,149師其餘部隊則沿小路向漢城方向猛插。

當晚,149師445團1營和446團2營一路攻擊前進到漢城北面40裡的佛彌地、三下里地區共兩公里地段上,剛好遭遇正在行進中的英國第8騎兵團直屬中隊(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和英29旅57團一部,立即搶佔有利地形,隨即以爆破筒炸燬了敵人的第一輛坦克和最後一輛坦克,然後從中路將敵坦克縱隊攔腰切成數段,敵坦克縱隊兩頭堵死後,立刻亂成一團。445團迅速組成了數十個反坦克小組,以集束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等武器,採取多路突擊,對敵坦克展開了激烈的爆破作業,經3小時激烈戰鬥,全殲英國第8騎兵團直屬中隊和57團一部,炸燬敵坦克27輛、汽車3輛,並繳獲敵坦克4輛、裝甲車3輛、汽車18輛、榴彈炮2門,斃傷敵200餘人,俘敵英軍少校營長以下清一色英國兵227人。這一仗使敵人從人到武器均無一漏網,取得了第50軍入朝以來的第一個較大的勝利。

此時,敵人在我一路猛追下,極其恐慌,於1月3日下午3時開始從漢城繼續向南撤退。我各路大軍則繼續追擊。

1月4日,第50軍左路148師的先頭442團在漢城北郊的延禧裡追上美軍25師的後尾掩護部隊1個營,經1小時激戰,殲敵50餘人,餘敵全部潰逃。此時,149師先頭也已到達延禧裡,隨即和148師一起進入漢城。

我軍佔據漢城以後,志願軍司令部為了下一步作戰和談判有利,遂命令各部一鼓作氣渡過漢江,逼退漢江南岸之敵。

1月5日,第50軍渡過漢江,於果川、軍浦場兩次擊潰敵後尾掩護部隊,7日進佔水原、金良場裡。

至1月8日,我各路大軍衝破了敵人的四道防線,進至水原、金良場裡、利川、驪州、原州、橫城一線,敵人所有部隊則全部退到了其第三道機動防線。

此時,由於我軍入朝以來連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後勤補給極其困難,部隊極其疲勞,且戰線越來越長,而我軍後續部隊還未能全部入朝,致使我一線兵力略顯不足,為防止敵乘機向我反擊,志願軍司令部遂下達了結束第三次戰役的命令,各部隊就地轉入了防禦。

在第三次戰役中,第50軍突破敵人防線後,大膽勇猛地向敵縱深猛插,在高陽戰鬥中,全殲英皇家重型坦克營,創造了用劣勢裝備大量擊毀敵坦克的光輝範例。不僅沉重打擊了敵人機械化部隊的囂張氣焰,而且在全軍樹立了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念,為以後的作戰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三次戰役結束以後,第50軍隨後又參加了第四次戰役,在漢江兩岸擔任防禦任務,整整50個日日夜夜,第50軍付出了傷亡6256名官兵的巨大代價,取得了殲敵1.1萬餘人的輝煌戰果,沉重打擊和鉗制了敵人的主要進攻集團,遲滯了敵人的瘋狂進攻,有效掩護了主力的休整、集結和隨後的反擊作戰。這一次漢江兩岸的防禦作戰,第50軍中湧現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和模範單位,使第50軍又一次經受住了政治思想上的嚴峻考驗,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隨後,第50軍回國進行了短暫的休整補充,便再一次來到朝鮮前線,直至《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於1955年4月返回國內。抗美援朝期間,第50軍歷時4年半,參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和西海岸防禦作戰,大小戰鬥95次,共殲敵14494人,擊毀敵人飛機17架、坦克78輛、裝甲車33輛、汽車48輛,繳獲坦克和裝甲車7輛、各種火炮37門、槍械1975支以及其他各類物資。

8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從美國航天的起伏看美國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