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鄧首長率領下,南下魯西南,三縱、六縱、七縱這三支主力縱隊分別向指定的作戰目標前進。

8月初旬,劉鄧部隊三個縱隊經魯西南挺進到了豫東,遵照指揮部的命令,七縱、六縱、三縱分別包圍了碭山、蘭封、民權。

8月10日,各部隊按照既定計劃,開始向各處守敵發起攻擊。

楊勇率領的七縱負責攻打碭山,他把旅長們召到指揮部,分配了各旅的任務,指定二十旅擔任主攻,其他兩個旅負責掩護。

任務分配後,其他兩旅的旅長政委都走了,二十旅旅長匡斌(1955年成為開國少將)、政委石新安(1955年成為開國少將)被留下來,楊勇要向他們部署攻城戰鬥。

牆上掛著大比例尺軍用地圖,楊勇用紅藍鉛筆指著地圖,對匡斌說:“你瞧這裡……這裡……”

楊勇短短几句話,就說明碭山的敵情,碭山守敵共有2000多人。

在城的東關,有一座耶穌堂大樓,敵軍一個加強連在這裡駐守,這是碭山東關的屏障,守敵沿著大樓建築了一道圍牆,外面挖了一條三公尺深的壕溝,放滿了水,壕溝外面還堵放了鹿砦等障礙物。

楊勇指著耶酥堂,對匡斌說:“這個據點必須首先拔掉,讓五十八團去打吧。”

匡斌答應道:“是!”

楊勇還了禮,顧不上招呼,繼續和匡斌談話,交待任務。

陳勇進看楊勇太忙,便先下部隊採訪去了。

8月9日下午,七縱各團向碭山城開進。匡斌旅長在碭山城北一個村莊裡設立了指揮所,部署攻城戰鬥。

五十八團在吳忠團長的帶領下已經去攻擊東關了,匡斌命令五十九團攻擊南關。

部署完畢,他又問道:“炮兵連上來了沒有?沒有上來?什麼,路滑?扛也要給我把炮扛來!通訊連,快去催炮兵上來!”

部隊出發了,夜空裡打著閃,滾動著雷聲,大雨嘩嘩地下了起來。

這時東關突然響起了槍聲,這是吳忠團長在指揮五十八團攻擊耶穌堂。

主攻部隊是該團三連,該連用7挺機槍掩護部隊搭著梯子往樓上衝。

一個連的敵人龜縮在樓上,竟嚇得不敢動。

三連以勇猛之動作,以很小的代價(僅有幾個戰士幹部負傷)一舉攻佔耶穌堂,盡俘守敵。

碭山外圍據點攻克後,五十八團開始攻擊碭山東關,五十九團開始攻擊碭山南關。

炮連連長率炮連扛著平射炮趕上來,對準敵人的工事幾炮,打開了敵人陣地的一個缺口,這時已到8月10拂曉。

匡斌指揮全旅總攻,五十九團突衛營營長指揮主力營抬著梯子勇猛衝鋒。

後續部隊接著登城,殺入城內,全殲守敵。

從五十九團登城到戰鬥結束,一共只用了半個鐘頭時間,兩千守軍全部被殲,大部被俘。

令人欣喜的是,七縱還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僅在碭山車站,七縱就繳獲了敵人30多節車皮的物資,其中有大鴨梨、蘋果、瓜子,還有40多挺機槍,200多輛腳踏車。

戰士們騎著腳踏車,吃著大鴨梨,個個興高采烈,整個部隊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1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美兩國軍艦在臺島邊緣擦肩而過,獨派又興奮了:杜絕對岸襲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