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防護

鄧肯級的主裝甲帶厚7英寸,全長238英尺,高14英尺3英寸。正常排水量下,其上邊緣距離水線10英尺。裝甲帶的尾端是裝甲橫艙壁,斜著向內延伸,與後主炮的炮座連線起來,厚7英寸,與炮座連線的位置增加到10英寸。首端取消了橫艙壁,取而代之的是一直延伸到艦艏的較厚的裝甲帶,這也是鄧肯級在防護佈局上的主要革新之處。

從與前主炮炮座前端齊平的位置開始向前是5英寸厚的艦艏裝甲帶,向前削薄到4英寸,再到3英寸,其高度與主裝甲帶一致,在最前端則向下延伸以支撐撞角。這樣設計的目的也在於速度,對艦艏的保護越好,遭受打擊時損失的速度也就越少。艦艉則是較薄的裝甲帶,1.5英寸厚,下邊緣與主裝甲帶下緣齊平,上邊緣高出水線4英尺。所有側舷裝甲都覆蓋在兩層各厚0.5英寸的船殼上。

佩列斯維特級的防護佈局圖

在與佩列斯維特級比較時,懷特表示鄧肯級的防禦能力要優越的多佩列斯維特級確實有著9英寸的主裝甲帶,長224英尺。但其厚度最大的部分僅高出水線3英尺,水線以下不超過1英尺(再往下就已經開始削薄)。上部裝甲帶高7英尺6英寸,長度僅有188英尺,厚度4英寸。即便與新艦的7英寸材質相同,其防禦能力也要低的多。更何況這個厚度的裝甲能否用克虜伯工藝處理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此外,佩列斯維特級艏艉各約60英尺的區域沒有任何裝甲帶保護。

鄧肯級在防護上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水平裝甲。用於防榴彈炮裝的甲甲板,在鄧肯級上被加厚到了2英寸,目的也不僅僅是防榴彈炮。懷特指出新艦的甲板會是一個更大的目標。一方面因為新艦的艦體更長,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交戰距離的增大會帶來更大的炮彈落角,使甲板在彈道方向的投影面積變得更大。同時,這也讓炮彈更容易貫穿甲板,因此在儘可能靠上的位置增強水平裝甲就顯得很有必要,同時期設計的德雷克級裝甲巡洋艦也採用了相同的佈局。

鄧肯級的中剖裝甲圖 可以看到其加厚到2英寸的主甲板裝甲和削薄到1英寸的防護甲板

不過,增強主甲板當然不是沒有代價的,防護甲板層被削薄到僅有1英寸以抵消增加的重量。這招致了相當多的批評,薄防護甲板基本只能起到阻擋彈片的作用,無法像以前的大厚度防護甲板那樣形成強有力的“兜底”,結合其削薄的主裝甲帶,毫無疑問在防護能力上有了相當程度的降低,相比克諾珀斯的6英寸裝甲帶+2英寸防護甲板,鄧肯級在核心艙保護強度上其實也要略遜一籌。

除此之外,鄧肯級的主炮炮塔正面與側面裝甲皆為8英寸厚,頂蓋2-3英寸,背面10英寸——這是為了平衡火炮的重量;炮座在高於裝甲堡的部分,前半部分厚11英寸、後半部分10英寸,低於炮座的位置則是前半部分7英寸、後半部分4英寸。副炮炮廓正面6英寸,背面2英寸,彈藥提升通道也是2英寸。前部司令塔10-12英寸,後部司令塔3英寸。下圖展示了鄧肯級的裝甲佈局,讀者可以與文字描述自行對照。

鄧肯級的防護佈局圖

1899年11月的一次打靶測試表明,7英寸的KC裝甲在30度角入射的9.2英寸穿甲彈面前非常脆弱。這當然不能說明鄧肯級的防護設計就是失敗的。懷特對這些戰艦的防護設計思路,就是用主裝甲帶抵禦全部6英寸炮彈和9.2/9.4英寸通常彈,穿甲彈並不在其考慮範疇之內。

不過,能擊穿7英寸裝甲的被帽通常彈在鄧肯號服役約2年之後開始投入生產。儘管不能用後來誕生的東西去苛責前面的設計,但這也確實向我們表明那個年代技術發展的速度有多快,乃至於眾多戰艦都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過時。另外,相比克諾珀斯級,鄧肯級將裝甲帶增厚到7英寸在實際防護效果上並未造成什麼顯著差別,其實是沒有多大必要的。

動力及航行能力

為了達到19節高速,鄧肯級選用了與王冠級一等巡洋艦相同的動力系統。4臺貝爾維爾鍋爐分成4組,其中2組每組8臺,另2組每組4臺,為兩臺四缸三脹式蒸汽機(在三缸三脹式蒸汽機的基礎上。將最大的低壓缸一分為二變成兩個較小的低壓缸,使動作更加平穩,便於提高功率提供蒸汽,驅動2部內旋4葉錳青銅螺旋槳。設計輸出功率18000馬力。鍋爐工作壓力300psi,在蒸汽機處降低到250psi。

在無畏號服役之前,鄧肯級是皇家海軍最快的戰列艦,實際航速甚至高於設計航速達到20節的敏捷級二等戰列艦。鄧肯級的部分試航記錄如下:

康沃利斯號,1903年4月

30小時試航,四分之三功率

第一次:左軸7203馬力,右軸6811馬力,合計14014馬力,航速18.3節

第二次:左軸6861馬力,右軸6653馬力,合計13514馬力,航速17.72節

第三次:左軸6829馬力,右軸6519馬力,合計13348馬力,航速17.87節

第四次:左軸7297馬力,右軸6888馬力,合計14185馬力,航速18.6節

8小時試航,全功率

第一次:左軸9763馬力,右軸9262馬力,合計18998馬力,航速19.62節

第二次:左軸9228馬力,右軸8731馬力,合計17959馬力,航速18.42節

第三次:左軸8993馬力,右軸8390馬力,合計17353馬力,航速19.43節

第四次:左軸9150馬力,右軸8765馬力,合計17915馬力,航速18.65節

集體試航記錄

鄧肯號

五分之一功率:3755馬力,72.5轉/分鐘,11.9節

四分之三功率:13541馬力,111.9轉/分鐘,17.9節

全功率:18262馬力,121.25轉/分鐘,19.11節

康沃利斯號

五分之一功率:3724馬力,71.45轉/分鐘,10.9節

四分之三功率:13765馬力,113.45轉/分鐘,17.94節

全功率:18056馬力,121.65轉/分鐘,18.98節

埃克斯茅斯號

五分之一功率:3667馬力,73.45轉/分鐘,12.4節

四分之三功率:13839馬力,113.25轉/分鐘,17.928節

全功率:18604馬力,122.5轉/分鐘,19.015節

羅素號

五分之一功率:3768馬力,74.65轉/分鐘,12.1節

四分之三功率:13690馬力,114轉/分鐘,17.95節

全功率:18199馬力,123.4轉/分鐘,19.4節

阿爾伯馬爾號

五分之一功率:3606馬力,70.85轉/分鐘,12.05節

四分之三功率:13837馬力,17.75節

全功率:18213馬力,121轉/分鐘,18.65節

蒙塔古號

五分之一功率:3767馬力,71.1轉/分鐘,12節

四分之三功率:13611馬力,111.5轉/分鐘,17.63節

全功率:18206馬力,118轉/分鐘,18.6節

鄧肯級正常載煤量900噸,最大載煤量2182-2240噸。設計續航力6070海里/10節,實測耗煤量資料是10節航速下每天100噸。全速下每天420噸、7節航速下每天50噸。

1914年時的鄧肯號戰列艦

小結

單從設計角度考慮,除高速航行時上浪較為嚴重之外,鄧肯級說不上有什麼問題,甚至可以說比較成功。況且最終問題還並不在此。

儘管在40倍徑新炮投入使用的時候,再建造35倍徑12英寸艦可能被認為並不明智。考慮到預期的對手只是10英寸炮的佩列斯維特級,這並不算多大的問題。佩列斯維特級的實際航速並不比克諾珀斯級快,戰鬥力上也還是有著顯著差距。

更重要的是俄國人並未試圖在實戰中利用佩列斯維特級的額外速度,這導致鄧肯級的設計目的幾乎完全落空。鄧肯級的平均造價是108萬英鎊,先前的克諾珀斯級則是91萬、儘管前者在各方面都略強一點,但也都稱不上有決定性的提升。

8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高溫難耐,美國空軍允許地勤穿短褲,可以佩戴Airp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