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吉林省有一條關東軍空軍走廊。

枯草悽悽映殘涼

戰場的真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週年了,隨著戰爭的硝煙散盡,戰場的真相卻愈發的清晰。

指揮所1

指揮所2

開啟東北地圖,地處東北中心的吉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也是日本最早於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並取得勝利後便把魔爪伸向中東鐵路控制範圍,併為關東軍侵佔東北充當了急先鋒。

指揮所3

特別的現象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日本陸軍控制著日本戰爭機器的主動權,因此,日本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陸軍部不太拿內閣當回事,包括1938年張鼓峰戰役和1939年諾門罕戰役,陸軍根本沒有得到東京本部批准而發動的。

指揮所4

指揮所5

關東軍空軍走廊

自從關東軍扶持偽滿洲國上臺後,長春就成了關東軍的首腦樞紐,很快,一條起自長春到公主嶺,延伸向白城、索倫、阿爾山的空中走廊架設起來,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關東軍空軍走廊。

通往日軍機場的路,因為是鹽鹼沙土地帶,這麼大的榆樹,年輕時曾經見過日軍飛機起落。

戰時,日本空軍在東北沒有獨立兵種,空軍屬關東軍的一部分,關東軍有三個飛行旅團,每個旅團指揮官為少將或中將軍銜,全額七萬多人,數十個機場。

飛機堡修建的十分隱蔽

飛機堡直接對著跑道,出來即可起飛。

彼時,日軍飛機續航能力只有五六百公里,一個作戰半徑也就二三百公里,於是,他們每隔200公里左右就得建一個機場,這樣,關東軍空軍總指揮部就設在離長春較近的公主嶺,然後從公主嶺出發,往西北白城方向一路佈置過去,一直到索倫、五岔溝。其中一個飛行旅團,盯防哈爾濱牡丹江方向,兩個飛行旅團駐紮白城和阿爾山。這兩個方向,都是為進攻和防禦蘇聯的戰略部署。

戰後,飛機堡(當地老百姓俗稱飛機窩)被當地人利用避寒或牛羊圈,現在,這裡能起飛的,只有喜鵲了。

機場一度成磚廠

跑道一度放牛羊

現存的飛機場及配套設施

在今天白城的鎮西嶺下,也叫查幹浩特的地方,是一個旅團的指揮部,從現存的飛機場及配套設施,斷壁殘垣看,依稀可見當年的規模龐大,日軍的佈防相當具有戰略眼光並精準得當,將這一線交由空軍執勤把守,有一石二鳥之工,進可攻退可防,這一線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戰略重要,人煙稀少,城市間距離大,適合空軍防務。

鍋爐房1

鍋爐房2

後來的歷史走向,也證明了日本人的眼光,蘇聯紅軍解放東北,分東中西三路插入,西路正是走的這條線。

警戒室

飛行員宿舍

1939年發生的諾門罕戰役,被軍事專家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立體戰爭,整個關東軍空軍在這條空中走廊上幾乎全線繃緊,傾巢出動,孤注一擲。

軍官宿舍1

軍官宿舍2

軍官宿舍3

斯大林居高望遠,戰略頭腦極其清晰,意識到日本想從遠東進攻蘇聯,他臨危換將,調上朱可夫指揮戰鬥,重挫日軍陸空精銳師團,東方戰神一戰成名,而日本陸軍書寫了至今都沒有翻身的奇恥大辱。

活動室或會議室

會議室外景

駐紮白城嶺下鎮日軍第七飛行旅團,先後兩任主官,均未得善終,第一任旅團長是寶藏寺久雄少將,還未等空戰,就在試飛時墜機身亡,第二任司令官森玉德光,1944年7月25日,在與蘇軍作戰中被擊落斃命。陣亡後,兩人都被授予中將軍銜。

日軍生活區儲水池,投降訊息傳來,三位隨軍婦女投井自盡。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最新評論
  • 1 #

    這是白城洮北區嶺下鎮,我就是在這出生的

  • 2 #

    當年日本可是縣縣都必須建飛機場。

  • 3 #

    儘管有些遺址已經成了殘垣斷壁,一定要給以妥善保護,因為它們是中華民族恥辱的“紀念碑”時時警醒我們,勿忘歷史,振興中華。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英雄模範 | 抗戰老兵馬崇德 洗盡鉛華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