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印度航母

長期以來,印度雖然都自詡是個軍事大國,但其實對軍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印度軍工基礎極其薄弱,幾乎不能自主研製高科技的武器裝備,其軍隊使用的絕大部分武器都是從國外進口而來,由於這些武器來源多個國家,因此印度軍隊有了“萬國牌”的稱號。

實際上,在近幾年,印度軍方也越來越感覺到大規模使用外國武器有不妥之處,首先這與印度的“大國”地位不符,畢竟放眼全球,哪有大國軍隊用的都是國外武器的。其次,印軍的武器裝備來源太雜,有美製的,也有俄製的,還有法國的,這些裝備各自都代表著一種體系,相互之間零件無法通用,維修方式也不相同,這就給後勤人員的維護工作帶來的巨大的負擔。

印度戰機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大國”實力,在前段時間,印度發起了“印度製造”計劃活動,準備大建工廠,並與俄羅斯達成合作,將部分軍火訂單放在印度本地生產,以此提高軍工能力。

但該計劃開展沒多久,印度人又發現了一個麻煩的問題,因為以前對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現在國防科學家的人數太少,僅憑現在的軍工科學家人數,並不足以擔起“印度製造”的大梁。

為此,印度決定,在全國各地設立5個“青年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將專門僱傭35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研究領域涉及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智慧​材料等,按照印度高層的想法,設立“青年實驗室”除了可以為軍隊研發先進技術外,還能對青年科學家們起到培養作用,從長遠來看,這對印度軍工能力的提升是有巨大幫助的。

印度青年科學家

有分析人士認為,“青年實驗室”的設立,意味著印度人終於意識到其軍工薄弱的問題所在並開始了轉變,在以往,印度人每次遇到軍事裝備方面的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找外國幫忙,無論是理論上的問題還是製造設計上的問題。但現在,印度人總算知道發展自己的科學人才才是王道,依靠別人並不靠譜。

而值得玩味的是,印度人開始大力培養青年科學家的這一舉動,或許還是因為受了中國的影響。

在此前,曾有印度高層公開發表言論稱:“我真心認為,我們需要透徹研究中國,我們必須了解並借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位印度高層表示,中國人和印度人在遇到問題時,思維和做法極其不一樣。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

當中國人遇到問題時,他們會苦思冥想的尋求解決辦法,不解決問題誓不罷休,而印度人遇到問題時,只會祈禱問題自動消失,因為這種想法,印度的軍工業才會積累出如此多的問題。因此,印度必須從中國人那裡吸取到這一經驗。也許只有這樣,印度軍工業才會有轉機之日。

不得不說,這位印度高官觀察力十分之敏銳,一眼就看清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或許從此次設立“青年實驗室”,培養自己的科學人才開始,印度會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但中國人的思維他們能學到幾成,就看印度人的“悟性”了。(向劍)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紅色貴族與中東小霸的對抗——T-80U PK 梅卡瓦M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