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888年,是晚清軍事工業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大清金陵機器局,成功仿製出一款新型槍械。這款槍械可以自動射擊裝彈甚至自動退彈殼,每分鐘可以發射六百發子彈,堪稱無限火力輸出。它的“原版”槍械,正是有著“自動武器之父”美稱的馬克沁機關槍。而1888年,看上去正落後捱打的清王朝,已成功掌握了這高階技術。

這個技術意味著什麼?比比歐美列強就知道:馬克沁機關槍誕生於1884年的美國,而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也只是從1891年起,才將馬克沁機關槍作為制式裝備。而清王朝,卻在1888年,早早踩在了世界尖端槍械科技的門檻上。

所以說,那些網路上流傳的,所謂“李鴻章對馬克沁機關槍不屑一顧”之類的論調,面對成功取得突破的金陵機器局,基本都可以歇歇了。

而這樣的突破,放在清末的晚清軍工業,也不過是“常規表現”。何止是馬克沁機關槍?1890年時,江南機器局又亮了一把肌肉,成功仿製出了“曼利夏連發槍”。從此這種可以手動裝填連續射擊的步槍,成為了清軍的又一利器。而同時代的日本呢?一直到甲午戰爭前的1893年,日本才開發出了類似的村田式連發槍,且只能裝備少量部隊。大部分的日軍,只能裝備單發槍,單看手裡的傢伙,就比清軍差了一截。

比槍械更叫人滿滿自豪的,更有大清的火炮。

兩次鴉片戰爭,清王朝吃夠了火炮的大虧,喪權辱國之後,也是十分記吃記打。對於世界先進火炮的仿製與研發,從此一直不遺餘力。1878年時,江南製造局就成功仿製出阿姆斯特朗炮,火力水平比肩歐洲著名的克虜伯火炮。比起同時期日本的火炮來,單是射程,就領先將近一倍。

而到了甲午戰爭的前夜,清王朝的火炮技術,更是年年大踏步前進。1887年,江南製造局成功造出203毫米口徑180磅後膛全鋼火炮。先前只有歐美強國才擁有的獨家技術,大清的軍工人員成功破冰。比起同時代的日本火炮,又是足足領先近十年。高水準的大清軍工人員,當時更享有國際聲譽:“技藝不下於任何歐洲工廠的工人”。

可以說,在標榜“自強”的晚清洋務運動時代,大清的軍工人員們,率先為近代中國吹響了自強的號角。甚至理論上說,在甲午戰爭爆發後,哪怕不講任何戰略戰術技巧,就和日軍拼硬核實力。清軍手裡的重機槍連發槍後膛火炮這類硬傢伙,樣樣碾壓日軍一大截,就是擺開了狠砸,也管保把日軍砸進海里餵魚。

可真實的情況呢?卻是手裡有硬傢伙的清軍,被人家一路追著打,從北韓半島一路打進了遼東。手裡的先進武器,那無數晚清軍工人員們嘔心瀝血的傑作,動輒就在戰場上扔了一地,然後被日軍歡天喜地的撿回去,反而給人家的軍工產業,白白做了嫁衣裳。

為什麼會這樣?

甲午戰爭期間,上海《申報》的報道,就揭開了其中的冰山一角:清軍日常的訓練,幾乎就是放羊,所謂操練檢閱,平日基本沒影。各級的軍官們,天天就是花天酒地。直到上司前來視察,這才“藤牌短刀,無殊兒戲”。就是擺個花架子。

即使是到了你死我活的戰場上,軍官們放不下的,依舊是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甲午戰爭裡著名的平壤血戰戰前,三十幾個營的參戰清軍,除了少數部隊外,大多數部隊都是“聚於平壤,置酒徵歌”。吹吹打打的十分熱鬧,然後在日軍的玩命死攻下,迅速如鳥獸散。

這樣的軍隊,丁點的戰鬥意志都沒有,又能打得了什麼樣的仗。再好的武器到了手裡,也與燒火棍沒有兩樣。

而且,就算是部隊戰鬥意志十足,清軍在戰場上的戰鬥素質,也常到了讓人著急的地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的隨軍記者,就不止一次形容過,只要日軍亮起刺刀,清軍的反應,往往就扔下槍械,撒腿朝後方逃竄。

如果說日本人的形容,還有“醜化”之嫌。俄國外交官馬萬戈更形容說,清軍行軍時,連扛槍都沒有基本的軍姿。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兩杆槍,除了一杆打仗的步槍,還有一根鴉片煙槍。所以,“若按歐洲人的標準,清朝軍隊沒有一個算是合格的士兵”。

而到了清軍抗擊八國聯軍的戰役裡,清軍的表現,更印證了馬萬戈的嘲諷:每次遇到敵人,清軍都是亂打一氣,乒乒乓乓打起來,卻打不著幾個敵人。明明彈藥儲備充足,可打的再熱鬧,也拼不死幾個洋兵。反而人家只要衝到近前,立刻撒丫子跑路。

而且更可恥的是,這裝備精良的清軍,打洋人沒膽,欺負老百姓卻膽肥。前線打的大敗,八國聯軍迫近北京,各路清軍卻搶先一步,先把北京城燒殺搶掠一頓。以至於“官兵較土匪尤烈也”。當然也有比較“良心”的清軍:當時有一支俄軍部隊,翻到了北京的城頭上,卻發現虎神營的清軍,倒是沒去打劫,卻全湊在營房裡打牌,輕鬆就被人抓了個正著。

這樣的大清,就算再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再先進的武器。終究,也是帶不動啊。

最新評論
  • 1 #

    人孬,裝備再好也不好使

  • 2 #

    哪時的清軍與62年的印度軍差不多。

  • 3 #

    骨子裡的腐巧是誰都救不了的!

  • 4 #

    李鴻章簽發的持槍證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首顆原子彈叫廋子,蘇聯叫南瓜,中國的叫啥?名字讓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