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每每提起八國聯軍侵華,同袍們大部分就會感到無比屈辱。究其原因,自幼受到的教育就是,我們貧窮落後,貧窮落後就要捱打。以大刀長矛武裝的清軍,又怎能使用洋槍洋炮武裝到牙齒的聯軍的對手呢?可悲的是,歷史不是這樣。

1900年8月八國聯軍入京。當時拱衛京師的部隊是晚清新式陸軍武衛三軍,以聶士成統帥的武毅軍為例:武毅軍20000人,戰鬥人員16200人。步兵裝備德國製造毛瑟11毫米口徑單發步槍、德國製造11毫米口徑連發毛瑟步槍(帶彈倉拉一下槍栓射擊一發子彈,區別於裝一發子彈射擊一發子彈的單發步槍以後連發同),共計10000支。7·9毫米口徑毛瑟步槍2100支。騎兵裝備奧地利產8毫米口徑曼利夏連發騎槍1400支。軍官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其餘還裝備有英制溫徹斯特2步槍、法制哈乞開斯步槍若干。機槍是少一點只有両挺7·9毫米馬克辛重機槍,當時機槍剛剛問世不久各國裝備都不多,中國裝備的少跟李鴻章有很大關係,李認為機槍太浪費子彈不適合中國國情,後來中國兵工廠仿製成功的重機槍都很少生產。炮兵裝備就比較雷人了,75毫米克虜伯大炮16門、60毫米後裝炮32門、57毫米速射炮32門、這兩種炮射速都在每分10發、還有87毫米速射炮、37毫米速射炮。就炮兵而言,比抗戰時期國軍一個整裝甲種師還強得多。

後來一參加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法國老兵,在回憶錄中說,“看繳獲清軍的武器,有些別說裝備,就是見也沒見過。就是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被八國聯軍打的一敗塗地。

ody

8月4日,聯軍約2萬人向北京進發,總司令為德國元帥瓦德西。具體的行軍序列是:先頭部隊分三路前進,日軍為左翼,英軍為右翼,美軍為中路,別的國家隨後。 日、美、英三國軍隊組成的先頭部隊的兵力為:14050人,49門火炮。俄、法、意、奧軍隊的兵力為5650人,34門火炮。

天津附近武庫被聯軍繳獲的中國新式軍用物資報告單:

> </

36門克虜伯大炮,口徑87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裝在箱中。

60門克虜伯大炮,口徑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2.75英寸。

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57毫米,摺合2.24英寸。

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47毫米或1.85英寸。

42門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37毫米摺合1.45英寸。

10門速射機關炮,口徑37毫米,摺合1.45英寸。

20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

3萬支具有最新標記的毛瑟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

3萬把刺刀、軍用品及其他。

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

英國公使事後給其政府的報告中提到了繳獲清軍武器裝備:“由於義大利公使的好意,他送給我這份報告單,我把它隨信附上,因此我能夠使閣下掌握關於那些武器彈藥數目的有趣的細節,那些武器彈藥是西摩海軍中將於今年六月底返回天津途中,佔領天津附近的中國武庫時,在該武庫中所發現的。這份報告單是一位義大利軍官編制(不包括該武庫中所儲存的巨大數量的軍用物資)。關於這份報告單的驚人事實,在於那些新型大炮和來福槍。作為此事的一個例證,有人告訴我說:曼裡徹式卡賓槍的型別,比供給在華作戰的奧匈部隊的那些卡賓槍甚至更為新式;那些克魯伯大炮絕對比德國人所有的大炮甚至更為新式。”

清軍當時的裝備和世界上的軍事強國相差不是很大,從歷史事實上說,清軍在中國近代1860年以後,因為外來強敵帶給自己的屈辱,圖強御辱,在軍事上的發展是非常快的,中國在1860年以後開始大規模的購買外國的先進軍械,同時自己也進行仿製,同治4年(1865年)李鴻章成立上海製造局,開始仿製。同治6~12年間,江南製造總局槍廠已經開始以美國雷明頓邊針後裝單發槍為樣品開始仿製後膛槍。19世紀60~80年代,進入中國的還有美國加特林手搖6管槍,英國的諾登飛5管槍,法國哈奇開思多管槍,多管槍是步槍向機槍的過渡產品,晚清兵工廠與國外的兵器開發使用相差沒有多長時間就開始仿製裝備清軍。

甲午戰爭,清軍無論是陸軍裝備還是海軍裝備,都全面優於日軍。海軍就不說了,說說陸軍。步槍和火炮是當時陸軍的兩大基本武器。甲午戰爭前後是步槍發展換代的關鍵時期,各種新的步槍設計紛紛問世。 甲午戰爭前,清朝軍隊裝備有當時世界聞名的英國亨利·馬提尼、德國老毛瑟槍(1871年式)、法國哈乞開司和美國的雷明頓槍等先進的單發後裝線膛槍。

4

在1867年,製成了美式雷明頓後裝單發槍,子彈為鉛彈,子彈殼有紙和金屬製兩種。後來到了19世紀70年代,清朝已能仿製生產多種先進的後裝單發槍。

曰本陸軍使用的槍支,大多依靠歐洲進口,型號龐雜,效能比清軍落後。1885年,陸軍中佐村田經芳對進口步槍進行改進,製成村田13式單發步 槍,後又改進,成為村田18年式單發槍。甲午戰爭中,日本陸軍多數均使用這種當時工業落後的曰本生產的二流步槍。

單發後裝線膛槍打一槍裝一發(和今天的單發獵槍類似),射速低下。為此後來又出現了所謂“連發槍”(又稱快槍)。後裝連發槍的特點是,設有儲存子彈的彈倉,可一次將多發子彈全部裝入彈倉,射擊時只要拉一下槍栓,就可完成裝彈,明顯地縮短了裝彈時間,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使射速達到每分鐘10~22發,在當時這已經是極為驚人的火力了。

p

甲午戰爭時日本人的村田步槍是單發(無彈艙,壓一發,打一發)抵近射擊而清軍有5連發7連發(帶彈艙,打一發拉栓再打)沒見人毛就噼裡啪啦的亂放一同戰局可想而知。

清政府僱傭德國工程技術人員,花大氣力重新改造了大沽炮臺,成為19世紀末世界最強的堡壘之一,是聯軍登陸的最大障礙。這座炮臺上配置著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先進的堡壘炮,並且部署了4艘德國製造的魚雷艦。結果是根本不堪一擊。

關於清政府購買武器的情況,從有關資料來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4年奏報,委託駐德國公使許景澄購德國新式小口徑五連珠快槍3000枝,子彈300萬顆;從信義洋行購十響連珠毛瑟槍1250枝,子彈150萬顆;平響毛瑟槍5000枝,子彈250萬顆;格魯森快炮12尊,炮彈1200顆。從瑞記洋行購克虜伯七生半車炮六尊,炮彈1200顆。奧地利三生七快炮12尊,炮彈12000顆。兩江總督劉坤一至1894年9月,已購馬梯尼槍14000枝,毛瑟馬槍1000枝,子彈280萬顆。10月,又準備再購比利時快槍10000枝,每槍配子彈500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購買的武器更多,截止1894年9月,他已先後委託駐英公使龔照璦購哈乞開斯快槍7000枝,駐德公使許景澄購毛瑟槍12000枝,連珠快炮8尊,小口徑毛瑟五音快槍四批共10000枝,子彈1000萬顆。10月,奏報已“先後訂購西洋各項快炮五十六尊、各項快槍二萬八幹三百二十餘枝,大小各項槍炮子彈一千五百二十餘萬顆”。12月,又奏報委託許景澄代購毛瑟槍10000枝,子彈412萬顆,大小口徑快槍300枝,子彈10萬顆;委託楊儒(駐美公使)代購哈乞開斯六響槍3000枝,子彈200萬顆;委託龔照璦代購馬梯尼槍10000枝,小快炮若干門。以上均是大批量購買的,還有一些數目較少的,如吳大澂曾先購“戰炮十尊,精槍數百杆”,後又購奧地利小口徑槍8000枝,子彈100萬顆。福建省購買德國毛瑟槍5000枝,子彈500萬顆。還有的將領自己設法購買,以改善裝備,如吳巨集洛即商之洋行,“購快炮一尊,馬槍百杆,子彈數萬粒,以補不足”。

以上所列舉的數字,容或有重複之處,也有的武器雖已定購,至戰爭結束時尚未運到,但相當一批槍炮在戰爭中裝備了前線部隊則是無容置疑的。如北洋所購之槍,就大批陸續運到。1894年9月,由上海運往天津毛瑟槍1200枝。光緒二十一年初,李鴻章稱,“許景澄購來毛瑟槍一萬零八枝,業經全數分撥各軍應用”。南洋所購馬梯尼10400枝,馬槍1000枝,議定南北各半,解赴北方前線馬梯尼5700枝;留於南洋者,撥給李佔椿、萬本華、楊文彪、朱洪章等部各1000枝,這些部隊也都是要開赴北方作戰的。此外,沿海各省庫存槍炮也大批解赴前線。南洋大臣劉坤一截止1894年10月,就前後協濟各省後膛洋槍14000枝。廣東於1894年8月解到北洋新舊毛瑟槍各2000枝。到11月,兩廣總督李瀚章奏,已先後調撥各地洋槍16000枝,以後又續撥馬槍、步槍2600枝,子彈360萬顆。年底,還撥給吳大澂部鋼炮30尊。這些武器無疑對改善部隊裝備起了重大作用。如山西部隊程之偉部,由北洋撥給毛瑟槍和十三響洋槍各300枝,並擬再撥300枝。陝西部隊原來沒有後膛槍,“各營平日操練皆用前膛洋槍及土槍,萬難應敵”,後由劉坤一協濟林明敦槍1000枝,裝備北上援軍。張之洞派出北上參戰的吳元愷部,“有過山炮三十二尊,克虜伯新式快炮十二尊,連珠黎意快槍千枝,彈百萬,軍火可為關外諸軍之冠”。本來裝備落後的湘軍,到戰爭後期裝備大為改善,如陳湜部已配備了快利槍和新馬梯尼槍。

清軍一等陸軍的武器裝備即便與歐美強國比,也不相上下。甲午戰爭時,資源匱乏、財力貧弱的日本僅給每名士兵配備8發子彈,而清軍士兵的炮彈、子彈在倉庫裡卻堆積如山。歷經洋務運動,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清朝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連珠炮、滑膛槍等先進武器,日軍繳獲這些戰利品時每每自愧不如。有記載稱,日軍進攻中國難以為繼時,竟是用戰獲的清軍武器彈藥才軍威重振的。僅在清軍輕易棄守的大連灣一地,日軍就繳獲清軍遺棄的大、小火炮120門,炮彈246萬發!探尋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的內因,一度甚囂塵上的“武器代差論”似難以立足。

清廷費時十六年、耗資千萬經營的旅順港,當時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港口周圍部署有20多座炮臺,150多門火炮。北洋大臣李鴻章戰前揚言:“有充足的彈藥、軍糧,有優良的火炮和北洋海軍的聲援,旅順口可以堅守三年!”可笑的是,擁有優勢裝備、佔據地利之便的上萬清軍只抵抗了一日即作鳥獸散,滑天下之大稽。

最新評論
  • 1 #

    這和有些人家裡買了一櫃子學科輔導書,顯得很想好好學習,但是基本都沒看過,最後還是門門考不及格一樣

  • 2 #

    1931~1937年,你們南方人那麼厲害,怎麼不抗日?怎麼沒有給東北一槍一錢一人的支援?

  • 3 #

    清軍打仗不玩鬼計,和洋人硬碰硬安能不敗

  • 4 #

    一支是封建軍隊,一支是近代軍隊,存在代差,和武器沒關係

  • 5 #

    這些武器都是用來屠殺義和團的,滿清永遠是防漢為第一要務。

  • 6 #

    充分懷疑該文引據真實性及其目的,按該文說法,晚清軍事裝備達到當時超級大國水平,之所以在軍備數量品質均比清軍落後的英法聯軍日軍乃至八國聯軍面前一敗塗地,是人種不行?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落後就要捱打,誠然也包括腐朽沒落的制度風氣,但妄說晚清軍力裝備先進和強大程度勝西方,此文作者其心可誅!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生產超過100萬挺的重機槍,二戰蘇聯最有力的武器德什卡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