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很多飛行表演中,大家所能欣賞到的除了戰鬥機精彩絕倫的特技動作之外,發動機的火光和轟鳴聲,本身也是極好的伴奏曲。正如這張照片一樣,猶如“燃氣灶”的航發顯然要比殲-10SY表演機本身更加吸睛。而用於拉煙的噴油裝置,也已被俄製AL-31FN發動機噴出的尾焰燒得通紅。

從某種程度上講,如果沒有俄製AL-31FN渦扇發動機的支援,中國產殲-10系列恐怕很難有今天的成功。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殲-10後續型號的不斷推出,以及中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日趨成熟穩定。已經有諸多跡象表明,目前仍在生產的殲-10C戰機,正逐漸改裝最新型的“太行”。

與單發的殲-10系列一樣,作為雙發重型戰鬥機的殲-11B系列也曾面臨過“心臟病”的考驗。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款中國版蘇-27SK是中國首款採用了中國產發動機的三代機型號。但事實上,在我們“太行”系列完全鋪開之前,最早的一批殲-11B依舊使用的是進口的俄製AL-31F。

也正是在殲-11B系列上,中國產“太行”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毫不誇張地講,現在“太行”發動機及其改進型的高歌猛進,就是因為在與殲-11B的不斷磨合中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光從這點看,殲-11B系列對於我們的意義,似乎不僅僅只是一款堪用的中國產重型三代機而已。

在殲-20誕生不久的那段時間裡,有關這個中國首款隱身戰機的配套航發是哪個型號的問題,一直有著極大的爭議。雖然最終俄製AL-31F改進型的觀點佔了上風。但事實上,殲-20一直在積極地進行中國產航發換裝工作,不僅僅是短期內的“太行”改,更有目標發動機——渦扇-15。

圖為殲-20 使用的AL-31F發動機的特寫,頗有些加油燃氣灶的既視感。對於這款隱身戰機而言,現階段使用俄製發動機是無可奈何的一種選擇。AL-31F系列的軍用推力以及噴口設計,都在很大程度上對殲-20的機動性與後向隱身效能產生了不利影響,而這也成了未來改進的重點方向。

竟最近已有網路顯示,配備了鋸齒隱身尾噴管的“太行”改,已經開始批量裝備殲-20。自此,無論是三代中型機的殲-10系列還是四代重戰的殲-20系列,都已經完成了配套航發的中國產化。綜合來看,俄製發動機全面退出空軍戰機配套序列,只是時間問題。(圖片鳴謝:hdzhou、酒 色財氣呂洞賓)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網路上鮮有吐槽92式5.8毫米手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