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舊城鎮霍馬口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小院裡,居住著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九旬老兵鄭秀桐。“這是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表現優異獲得的三等功證書,這是從朝鮮回國前頒發的抗美援朝紀念章……”22歲時獲得的三等功證書,紙張早已泛黃,卻被鄭秀桐一直精心珍藏。憶往昔崢嶸歲月,老人眼神堅定,戰場上的過往,歷歷如昨。

1948年,17歲的鄭秀桐參軍入伍,成為了坦克兵第一師中的一員。1949年,鄭秀桐作為坦克兵第一師摩托化步兵團中的一員,參加了第一次全國大閱兵。當時壯觀的閱兵場面,老人記憶猶新,他說,一輩子能夠參加一次大閱兵,覺得非常驕傲。

1950年,鄭秀桐隨所在部隊開赴朝鮮。從北京豐臺踏上了前往朝鮮的火車,那一刻,他心裡特別激動。“根本沒想過害怕,那會兒當兵的人哪會想到生死和害怕,大家心裡想的都是報效祖國、保衛人民,早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鄭秀桐說,坐了兩天的火車,終於來到了朝鮮。

起初,鄭秀桐在坦克第一師司令部做通訊員,後來改編到運輸營3連1班負責運輸坦克炮彈、軍糧等物資。每次鄭秀桐都會和另一名戰友開車將炮彈等物資從安東運送到“三八線”附近,給軍隊做戰備補給。“我們都是兩三輛車一起出發,得開兩天才能到‘三八線’。”鄭秀桐老人說,當時的運輸路線都被敵人轟炸得坑坑窪窪,他們的運輸車輛需要進行偽裝,以防被敵人發現。“汽車上都插滿了樹枝、樹葉,車身上都抹上黃泥,車燈也都裝上了防控罩,防止被敵人炮彈打壞……”

白天,敵軍的飛機成排轟炸,機槍不停掃射,拉炮彈的車走不了;等到夜晚,敵軍休息時,志願軍部隊的車輛拉著炮彈出發,不敢開燈,只能摸黑前進。“有一次,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被敵軍發現了,敵機一下子飛過來轟炸我們。”鄭秀桐老人說,當時炮彈在身邊“隆隆”地炸開、子彈從頭上“嗖嗖”地飛過,大家只能拼命開車往前衝。突然,前面的運輸車輛被擊中,車上的戰友也被炮彈炸傷了胳膊,鄭秀桐急忙將車開到旁邊,一把拉起受傷的戰友,繼續拼命往前開。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鴨綠江大橋被敵機炸燬後,志願軍很快就用木頭捆綁在一起,臨時搭建起一個木頭橋,以便運輸炮彈等物資的車輛透過。開車行駛在木橋上,雖然經常面臨著敵人槍林彈雨的攻擊,但是沒有一個人想過退縮。“我們當時就想,怎樣才能快點把炮彈運送到前線,讓他們更好地和敵人打仗。”鄭秀桐說。

在抗美援朝戰爭裡,鄭秀桐經過了槍林彈雨的考驗,磨鍊了堅強的意志,錘鍊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不怕苦和累,迎著敵人和炮火奮力運輸物資。由於表現優異,他成為了當時所在連隊裡唯一一個受到三等功嘉獎計程車兵。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鄭秀桐隨部隊回國。回國後,他被分配到甘肅省工作。1962年,由於家庭原因,鄭秀桐不得不回到老家,解甲歸田。如今,每每看見電視上播出關於抗美援朝時期的電視劇,老人都激動不已,尤其是看見戰士犧牲在戰場時,他更是激動落淚。“每次看到這種情景,我都會想起曾經的那些戰友,很多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上,有的也失去了聯絡。”老人對此充滿遺憾。他說,雖然曾經那段歲月很艱苦,但是如今回想起來,再苦再累都值得,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大家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15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美超級軍事專案名字揭開,網友看後笑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