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日,殲-11B出現一架“白頭版”成為軍事界熱議的話題,由於此前的報道中只有一架殲-11B採用了這種雷達罩,因此這是否代表著殲-11B開始批量升級改進還存在爭議——這也可能是該架戰機的某種臨時狀態。

11月6日,軍媒在報道11月4日11月4日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組織跨晝夜飛行訓練的圖集中,“白頭殲-11B”再次出現,並且出現了兩架。由於上一架“白頭殲-11B”出現的報道是“航空兵某旅在大漠戈壁開展了一場體系對抗演練”,所以我們可以初步推測:不同戰區的殲-11B已經陸續開始了這種改進。

為了行文方便,我們且把這種改進的殲-11B稱之為殲-11BG(G=改)。

右二、右三兩架的雷達罩顏色表明殲-11B升級已經批量開始

由於已經公開的這幾架殲-11BG貌似依然存在著空速管,所以我們暫時無法判斷這種白色雷達罩內,換裝的是不是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不過,採用了AESA的殲-16戰鬥機的原型機也曾帶有機頭空速管,因此空速管的存在與否無法成為試飛採用AESA的標準。

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公佈了殲-11B原型機承擔精確制導彈藥的一些鏡頭,這表明殲-11B被廣為詬病的“只能制空”並不是研製單位的能力問題,而是使用者的效能取捨罷了。隨後殲-16和殲-11D的出現,關於殲-11B升級改進的話題就再次熱門起來,而隨著殲-11BG的陸續出現和蘇-35繼續引進的傳聞愈演愈烈,殲-11D繼續“存活”的可能性恐怕就沒那麼大了,殲-11D的分系統諸如相控陣雷達、第四代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改進型發動機和FADEC等等,都可以直接用於殲-11B的改裝,沒有必要再往“高不成低不就”的殲-11D上投入再多的精力。

首次亮相的殲-11BG位於“大漠戈壁”,可能屬於西部戰區

而比較“巧合”的是,美國國務院10月底批准了向日本出售F-15J戰鬥機升級元件的軍售計劃,總價值預計達45億美元,該計劃包含98架F-15J戰鬥機的升級元件,使其升級後符合“日本超級戰鬥機”(JSI)的概念要求。具體來看,美國計劃向日本出口的F-15J升級元件包括133具雷神AN/APG-82(V1)有源相控陣雷達、116具霍尼韋爾高階核心處理器II(ADCP II)與任務系統電腦、101組BAE ALQ-239電子戰系統(DEWS)、ARC-210無線電以及可實現更精確導航的GPS裝置。

可以看出,F-15J戰鬥機升級之後將成為一種多用途戰鬥機,堪稱是亞洲戰力最強的F-15戰鬥機,這些經過改進的F-15J戰鬥機將和引進的F-35A以及改進型F-2一道,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新一代作戰力量,對亞太空中態勢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而作為眾所周知的“老朋友”,殲-11B和F-15J雙雙開始升級,它們再次相遇之後,定然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日本F-15升級之後堪稱亞洲最強F-15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東海演習發生意外,兩棲戰車逐漸沉入海底,軍士長冒死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