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週末、銀保監會繼央行降準之後再次祭出大招,釋出《推動銀行和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

精煉兩條:

1、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

2、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相比降準,這種訊息面的利好程度力度更大和戰略性更強,引用前任證監會主席肖鋼的話說,資本市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實我們在分配家庭理財資金的時候,除了個人的風險偏好外,投資風口真的很重要。比如前些年,房子這種高風險資產就是風口,基本上是無腦接力、無腦賺錢。

我覺得未來的股市大概率賺錢會比以前容易,當然投資方法和理念一定要正確,不能走彎路,不然不僅是紙上富貴、最後買單的一定又是大批股民。

回到市場。週五指數小跌了點,茅臺繼續大跌5%,兩天市值就縮水了接近1300億。保芳書記說得很直白、想讓一個營收千億的公司每年保持20%-30%的增速不太現實。

其實印證了我一直和大傢伙說的,市場短中期可以因為情緒、趨勢出現無效、但是長期一定是有有效的。貴和便宜一定心理要預期。

包括一大批行業龍頭、海天味業、五糧液、恆瑞醫藥、中國平安、上海機場等都受到了影響。

在這裡說一句:這樣的公司一定不是買不買的問題,而是持有多久的問題。

週末去了一趟外地,見了一個搞私募和搞配資的朋友。據說今年整個私募基金收益都很不錯、及格線30%+的收益。

然後一個搞配資的朋友呢。。他們手上的賬戶有20%被強制平倉(本金全無)、40%以上都沒賺到錢(融資成本在18%+)、其餘30%基本都在盈虧線上,10%的賬戶盈利。

是不是反差很大?

我分析了下,基本上玩配資的都想賺快錢、並且這類人的專業水平都不咋滴,基本還是以小散為主,策略非常單一,只會買股票、並且就是猜指數漲跌、追熱點。虧個20%就要補充保證金。

我個人是很反感一些自媒體和一些所謂的大V,成天引導說股市能賺大錢、然後樹立一些一年翻幾倍的神話故事。對散戶的投資觀進行誤導、然後讓他們通過“學習”成為股神。

這種人居心叵測、良心大大的壞。

最後,進入抄作業時間。


指數ETF(長期計劃)賬戶實盤參考

指數ETF專用賬戶從春節後第一個交易(2019.2.11)日開始建倉:今日無調倉

持倉ETF週五漲幅:500ETF+0.19% 全指醫藥-0.42% 證券公司-0.38 紅利ETF-0.24% 中小板指+0.24% 中概互聯+0.89% 恆生ETF+0.06% 創業板50-0.30% 個股漲幅中位數+0.23%

指數ETF(長期計劃)繼續保持76%的倉位趴下。

PE:市盈率(TTM)通常用來衡量指數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PB:市淨率,通常適用於週期性行業估值;

ROE:淨資產收益率,通常用來衡量長期盈利能力;


指數ETF網格策略(短期)實盤參考

指數ETF專用賬戶從(2019.8.21)日開始建倉:今日無調倉

網格策略專用賬戶總收益率:+6.25%

持倉ETE週五漲幅:納指ETF+0.43% 資訊科技+0.75% 500ETF+0.19% 證券ETF-0.38% 半導體50ETF-0.31% 醫療ETF-0.48%

週五網格策略無品種觸網、無操作。

1、我的指數ETF計劃在05-07、13-15年創造過5年8倍的收益。除了耐心、堅持外、A股的超級熊市給於的低估值異常重要。

2、持倉均為場內基金,除了費率便宜+靈活性外、主要方便自己的網格做T策略!支付寶使用者可根據圖表尋找對應的基金程式碼(由於同一指數基金對應的基金公司不同,費率也會不同,大家自行挑選費率便宜的基金)

3、指數ETF(長期計劃)賬戶與指數ETF(波段計劃)網格賬戶互補。

4、份額投資,不猜指數短期漲跌,不定時不定額。主要根據估值變化及市場極端情況合理分配倉位。如有跟投的朋友關注帖子以及每天晚上的詳細倉位更新和估值更新表。並翻看之前的帖子找到基金三部曲和網格策略以了解掌門的投資風格。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趙老哥大舉出擊轉基因,A股江湖或再起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