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關注美蘭,為你揭祕更多價值投資板塊和市場交易機會!乾貨持續更新,點個關注不迷路!

最容易封板的分時結構梳理短線中賺錢效應火爆的個股分時就是漲停板個股的分時結構,那麼這對於我們平時的實戰股票交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第1種要介紹的最容易做到主升段的分時圖是弱轉強分式結構,這種型別通常都是前一天是一個大爛板,或者是衝高回落上影線,或者漲停被砸,那麼正常的情況下呢,第2天個股都應該是低開低走或者是低開震盪的,但是次日個股的股價不弱反強,並且開盤之後的分時也是進一步的超預期快速拉昇分時的走勢,以80度的角度直線拉昇,基本上在10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上板,那麼這種分時就屬於弱轉強的分時,在短線裡是非常值得重點關注的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去說一下這種弱轉強的分式說一個近期的耐威科技,具體看下面截圖說明

再說一個我經歷過印象深刻的,粵傳媒2018年4月17日到4月18日的這種走勢,粵傳媒4月17日日內是封了一個大爛版。次日低開之後快速拉昇,以80度角的斜率基本上是在10分鐘之內就完成了上板,那麼這就屬於一個標準的弱轉強分時了

再說一個我自己經歷過的弱轉強的變種形態華培動力9月19日式一個欄板,當時已經是3連板,但是隨後次日大幅低開-5%,隨後快速拉昇,拉昇的角度也接近80度了,然後橫盤在紅盤5--7%的區間震盪,這是一種變種,因為正常時一波直接漲停了,但是如果低開過深,從深水區拉起來,那麼會有一個緩衝區過度,這個過度區域一般是紅盤區域5%左右,踩住分時圖均價線2次以上不跌破就是介入點,隨後當天漲停隨後繼續2個漲停一波加速主升浪抓到

弱轉強的分時抓漲停主升加速,我們主要需要看兩個訊號,第1個就是競價要超預期(最高高開,最差小低開,深水低開始於變種),而第2個呢,就是開盤之後需要快速拉昇,拉昇可以2波,也可以3波,最多3波,必須10分鐘內漲停且拉昇角度至少有一波是80度接近直線有力度拉昇才可以這裡還需要結合一下當時大盤的情況,那麼多數情況下指數都應該是微低開或者是微高開,開盤對個股的影響比較小,重點看的是個股本身的弱轉強,但是如果有大的利空或者利好的話,比如說外圍出現了大跌,貿易摩擦等大的利空,或者說是出臺了救市政策這麼大的利好,那麼導致大盤低開很多或者高開很多的話,這個時候個股弱轉強呢,就需要再細化一下了,如果說指數大利好的情況下出現了很大幅度的高開。在這種情況下,個股的高開高走其實都是屬於被大盤帶動的,並不算是真正的弱轉強不能直接去參與,如果指數大利空低開的話,導致個股依舊是弱轉強的競價以及超預期的開盤拉昇,那麼這種弱轉強的效果會變得更加的明顯,也就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參與了,從參與的角度來說,買點一般是考慮半路追高或者是等待漲停板之後打板確認剛才我說過分時圖拉昇最多3波,那麼為什麼是三波拉昇呢?因為從零軸到漲停板的漲幅是10%,如果一筆拉昇的話分時瞬間變化的太大,很多資金都會砸盤,進而導致砸盤,而三波拉昇呢,每次拉昇的幅度都在3%左右,之後的調整震盪呢,也會促進換手,最後從6%或者7%的位置一比拉板,籌碼的穩定性這個時候就會好很多了,那麼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拉伸之後的調整階段,分時都是不能跌破分時均線的,那麼這是分時支撐很強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個股上榜的時間呢,也需要在10點之前,越早漲停議價也就會越高(我自己的經驗是開盤10分鐘內漲停隨後加速後勁很大),如果是下午的話基本就淪為套利漲停出貨為主。三波上板的分時,有的時候它可能會變成為兩波漲停或者是4波上板,4波再拉板的話就會導致分時的力度變弱,所以,綜合看下來三波上板的這種成功率是最高的,那麼這種分時的買點呢,最確定性的是7%左右,一筆拉板的時候打板狙擊,有些資金呢了吸引別的資金去接力也會嘗試點火去拉昇一把,但是如果吸引不到資金來封板就很容易出現衝高回落,所以打板還是確定性最大的,這些都是資料回測和實戰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不在於說了多少文字數量,在於細節和品質對你的知識盲區的填補才是重點今日心法正確提升自己能力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捨得花錢,花錢越多,成本就越低,投入越大,風險就越小。劉邦是靠買買買打贏項羽的楚漢相爭,依我看劉邦的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花錢買下來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分別怎麼花錢。劉邦是最大方的,而項羽恰恰是最摳門的。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裡達一年之久,並且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陳平在這個時候獻上一個計策,讓劉邦從倉庫裡面撥出四萬斤黃金給他去買通楚軍將領,來施離間計,使項羽疏遠了鍾離眛,又攆走了范增,最終劉邦得以突圍而去。孫子講用間的時候,實際上他的《孫子兵法》是獻給吳王的,其實就是先要說服君王捨得花錢,讓君王給我買間諜(情報)的預算。陳平就找劉邦要了四萬斤黃金的預算,那這個預算怎麼花?劉邦根本就不要賬本,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因為這個賬本一留下來,就有個賬本說誰拿了多少錢,這個賬本就有洩密的危險,對不對?所以劉邦買通項羽的人買通到什麼程度呢?項羽的叔父項伯,就是劉邦在項羽身邊最大的間諜。鴻門宴的前一天,項羽已經決定第二天要攻滅劉邦全軍。項伯因為跟張良是鐵哥們兒,就夜裡私下跑去劉邦的軍營裡面通知張良,叫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劉邦軍營,要不然你明天就跟劉邦死在一塊兒了。張良馬上要告訴了劉邦,然後劉邦就見了項伯,恭恭敬敬地以兄長之禮來敬奉項伯,又跟項伯結成兒女親家,成了一家人。結果項伯回去後,說服項羽不攻打劉邦,並且又在劉邦來謝罪的鴻門宴上保護了劉邦。項羽在花錢的價值觀上跟劉邦就恰恰相反。 韓信說他說得很形象,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項羽一看見人就慈愛親切至極,非常平易近人;“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誰病了就趕緊去看望,而且還陪著哭,把自己的吃喝都分給他。但等到屬下將領要論功行賞的時候,官印都刻好了,項羽就是捨不得給出去,把印拿在手裡磨啊磨,印角都磨圓了就是捨不得給出去。項羽老是不肯給錢,而劉邦那邊的銀彈卻不停地射向項羽麾下的將領,項羽不就眾叛親離了嗎?世間很多悲喜劇和黑色幽默,都來自我們執著地一廂情願地理解世界,或者換句話說,固執地要讓世界接受自己錯誤的思維模型(你的模式一年能翻倍嗎?不能的話,你為什麼不和高手學還自己折騰,這不是長週期下的作死是什麼),固執地拒絕改變自己而希望世界為自己改變。一廂情願在人際交往,談戀愛,投資,銷售,等等各個領域屢見不鮮。 改變自己的一廂情願,是最困難的,也是最容易的(看我的內參觀點打破自己的認識漏洞)。困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戀情節,覺得自己特殊,覺得世界要應該去適應他/她(你買的票就要拉昇,不然就是狗莊沒眼光,主力缺心眼)。 容易是因為意識到,一旦放棄一廂情願,以高度的現實主義不斷調整對世界的認識,指導自己的行動,路會越走越寬,越來越容易。一廂情願的特點是:總是自作多情地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總以為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別人也會覺得有價值;以為自己進攻時別人只會被動挨打等死而不會奮力反擊。不願從別人的角度(預期和主力思維)深刻理解其利益點,即使收到各種負反饋(賬戶回撤不斷)仍然因為懶惰或者慣性而拒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型(註定被市場淘汰)。中國古人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其實不僅是說為了砍柴先磨刀,而應該是可以更引申一步,包括器的進步和變革。亞里士多德的工具,則聚焦于思維工具。實則,抽象的思維工具比實體工具威力更大,更具有統攝性。

萬通智控最低下砸到2.8%,恰好在我說的0--3%的區域,神奇嗎?下面還有更神奇的,綠庭投資再度上演精準抄底,往下看

花錢的四大錯誤心態金錢關難在哪兒呢?我覺得主要有3個錯誤心態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這是我給大家的花錢兵法。心態1:算別人的賬,不算自己的賬。有一種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他不算自己的賬,他去算別人的賬,他算你憑什麼要花我這麼多錢呢?你值嗎?你配嗎?然後心裡就不服氣不平衡不願意了,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讓對方佔便宜。項羽就是這種典型心態的代表,他覺得你們都是跟我混飯吃的,我打天下你們跟著混,還要我賞賜嗎?對於這種心病我給開一劑藥: 你給別人錢,不是給對方定價,而是給自己定價。你需要給他很多錢不是因為他身價高,是因為你的身價高;不是因為他值錢,是因為你值錢。就像大公司要花10億美元收購一些初創公司,那些窮小子才搞了一年半載,甚至可能還沒有收入的公司能值10億美元嗎?他要拿了10億美元就比我這個CEO還有錢了。但如果你今天不收購他,明天他可能成為你的競爭對手,進而顛覆你的市場,所以你這10億美元其實是很便宜的。心態2:擔心投資失敗。有人說,我怎麼知道給他的錢是對的呢?萬一我給了錢他卻沒回報給我價值,怎麼辦呢?我就跟他說,如果我們每花一筆錢,每做一件事都一定能賺回來,那這個世界不是太簡單了嗎?比如說你要買通敵將,錢給了人卻沒有買通,他是個吃裡爬外的人。再比如說你要施離間計,結果反而中了別人的反間計,那不是花錢買倒黴嗎?這種心態很普遍。但是生活就是這樣,生活就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 這些道理都是沒出息的道理,花了錢卻上了當,這本來就是你應該考慮到的。如果花錢就能百分百解決問題,那世界豈不是太簡單太容易了。但是就不花錢坐以待斃了嗎?當然不是有的時候,花錢只是創造一些可能性,或者排除掉另一些可能性,從來就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證成功。但是你付出了,你成功的概率就比別人打,比如看觀點不斷學進步的朋友就可以迴避掉很多大跌和大坑,還可以把握綠庭投資-5%抄底的精準

早盤下砸最低點剛剛跌破-5%一點點到了-5.28%就果斷拉起來,精準嗎?一次是巧合,2次呢?N次呢?這就是價值

最後一個錯誤心態,心態3是要一定把錢花在刀刃上。對於這種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心態,我有一劑特效藥,就是告訴你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祕訣。多花冤枉錢,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只有你花錢的面足夠寬,你才能夠提高覆蓋這個刀刃的概率。 如果你要想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拿一個刀刃去對另外一個刀刃,那你就永遠都對不上。做投資和做人是一個道理。 先期賠本是應該的,後面熬出來(遍歷性你躲不掉,要減少一些只能看過來人的經驗)賺錢是才是圓滿的,捨不得花錢的人是沒出息的。讀懂主力你就是主力理解龍頭你就是龍頭其實看我的覆盤是一種享受,因為思想提升和思路提升一樣重要,最終都會轉化到理解力上,進而轉化為賬戶盈利今日心法有時候看到好票不敢下倉位,結果買到了龍頭但是倉位太少,怎麼辦?有時候拿不準,於是賣飛了或者錯過了,導致踏空,扎心,怎麼辦?任何一個複雜系統,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不可預測的,經濟系統、社會體系,這都是典型的複雜系統,所以,它們也是沒辦法精準預測的。那沒有辦法精準預測,是不是就代表著未來是不可知的呢?當然也不是,我們可以儘可能地接近事實的真相,但不能強求像預測天體執行軌道一樣,找到歷史的演進路徑。(前瞻性定位龍頭也是如此,所以繼續認真看下面的思路)好,那既然如此,就會帶來一個問題。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你經常聽人說,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以後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有沒有辦法對衝潛在的風險呢?有的。在認知上,你要學會貝葉斯方法,在行動上,你要準備好A計劃和B計劃。1.對衝風險的方法論兩種維度看市場,“進步史觀”和“交鋒模式”。什麼是進步史觀?就是說,我們知道中國仍然是個不發達的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發展起來。我們在說中國的經驗時,經常會說摸著石頭過河。為什麼要摸石頭?就是因為我不知道下一塊石頭在哪裡,所以要從現在立足的石頭開始(對標現有龍頭的主次屬性),往四周摸索,摸到下一塊石頭,就站上去,繼續摸,但無論怎麼摸,我是知道要朝哪個方向去的。河的那邊是什麼呢?在進步史觀看來,當然就是我們已經看到的發達國家。也就是說,我們對標的是發達國家。進步史觀其實假設的是,我們已經知道標準答案了,但我們還不知道解題的過程。好,那什麼是交鋒模式呢?就是說,我們相信改革和開放是讓中國變成發達國家的終極力量。交鋒模式就是去看,什麼是推動改革的力量,什麼是阻礙改革的力量。舉個例子來說,按照這個模式,你可以去想,只要是放開市場,那肯定比政府管制要好。所以,你判斷一個行業的前景,只用看準入標準有沒有放開就好了。那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繼續改革(打造破局新龍頭,和老龍頭屬性毫無關係),繼續開放。這就是典型的交鋒模式的觀點啊。進步史觀和交鋒模式對不對呢?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對的,把握這條主線,你就能理解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期的社會經濟變化。但是,到了最近十年(退潮期),局勢遠比以前複雜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摸著石頭過河了,我們已經到了沒有航海圖的水域(老龍頭能發酵的都發酵光了)。全球化退潮、新技術革命、老齡化、新一代的崛起(能反抽的都反抽了),這都是我們沒有遇到過的。你要是再用進步史觀和交鋒模式,就很可能會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新事物。所以,你得把認知模式調整過來。你得知道,歷史是不分對錯的,歷史只是在不斷地變化,所以,這個世界不是錯了,而是變了。當事實改變之後,我們的觀點也要跟著變(必須緊跟資金的選擇共識強度最大的方向)學過概率論的朋友馬上就會想到,這就是貝葉斯公式啊。沒有學過貝葉斯公式的朋友不用著急,其實,貝葉斯公式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簡單地說,你對事物事先有個判斷,或者說,你有一個先驗的概率,然後,根據你所獲得的經驗,再不斷去修正原先的判斷,逐漸接近事物的真相。好,如果我們用貝葉斯方法,可以不斷校正自己原來的認知,可以減少錯誤的判斷。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解決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啊。未來一定是有風險的,我們該怎麼去對衝潛在的風險呢?2.A計劃與B計劃我的建議很簡單,你要有兩套計劃,一套是A計劃(Plan A),一套是B計劃(Plan B)。我先說B計劃。B計劃是你的備選計劃,簡單地說,你要考慮到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該怎麼辦。什麼是最糟糕的情況?比如你發現自己可能會有失業的風險,可能會有投資失敗的風險,這些風險雖然很嚴重,但總不是世界的末日,你得給自己留出來東山再起的機會。那你需要考慮什麼呢?比如,在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之前,你需要多少積蓄?在投資的時候,你準備承擔多大的損失?萬一考不上理想的大學,你該怎麼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你不僅要考慮自己,還要把家人和孩子的生活也考慮進來。說到這裡,你其實就明白了,這就是要找到一個止損點,要留出做老本的錢。為什麼這個B計劃很重要呢?因為我們往往是一遇到風險,就不敢行動了。我們不敢冒險,害怕失敗。那你再想想,為什麼人會害怕失敗呢?主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失敗的代價有多大,所以,我們可能會覺得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也就是說,我們害怕最後的成本會是無窮大。其實,哪裡會有那麼糟糕啊。B計劃是幹嗎的?就是為了讓你預估出一個自己對風險的定價。這個預估肯定不會很精確,但模糊的正確勝過精準的錯誤。只要有一個模糊的預估,你知道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壞的結局,那麼,當你作決策的時候,就會更加理性。說完了B計劃,再來說A計劃。A計劃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心中想要的那個最好的東西,你的夢想,你的渴望,你的願景。但是,A計劃是經過基準比例和方向感校正之後你的夢想,說白了,不是痴人說夢,而是具有現實性和操作性的目標。那,說到這裡,你就明白了B計劃和A計劃之間的關係,B計劃是為了讓你更好地執行A計劃。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投資中經常講到的策略:“鎖定損失,放飛收益”(你接力一個票先想想它為什麼可以到4--6板成為大龍頭的支撐後勁是什麼)。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止損點,不做孤注一擲的事情,但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也決不畏手畏腳,該大膽選擇,就大膽選擇。不在龍頭上上做文章打造高勝率模式,每天頻頻操作也枉然,專注龍頭,不要浪費生命……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證券法》“大修”將改變A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