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對於已經買了房子的人或者要買房子的人,說起房子的公攤面積你肯定不會陌生,畢竟買了套100平方米麵積的房子,實際到手套內使用面積只有80平方米,任誰都會對這個公攤面積記憶深刻。那這個公攤面積從哪裡起源的,你知道嗎?

先來看看什麼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就是指是指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該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比如樓道、電梯、大堂、走廊、變(配)電室等,就是連保安亭面積也有你花錢買的面積。現在蓋得的房子大部分公攤係數在10%-25%之間,樓層越高公攤面積也越大;一般來說7層以下多層住宅大概是7%—12%,7—11層住宅大概是10%—16%,12—18層住宅大概是:14%—20%,18—33層住宅大概是:16%—25%。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每個專案設計的不同,公攤係數也是有差的,2010年時,山東還出現過公攤係數52%最牛樓盤。

目前關於公攤面積是誰發明各種資料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但從市場上現有的資料來看,公攤面積最先起源應該是香港,有說法人說是李嘉誠發明,後推廣開來,到底是不是他發明的公攤面積這一操作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公攤面積的普及卻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早期的時候香港的房子可不像現在這樣按套賣的,而是一幢一幢的賣,買得起都是富人,老百姓想住就靠租房子。

那普通百姓買不起房子怎麼辦?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天才人物——霍英東了,他創造了“賣樓花”這種售房方式,就像我們現在貸款分期買房一樣。

後面他又蓋起了香檳大廈開始開始按套賣了,並和住戶簽訂契約業主按戶型面積大小承擔相應比例的公共面積,共同分擔整棟樓的產權,這就是公攤面積的雛形。

後來李嘉誠也進入房地產市場,採用一樣的售樓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李嘉誠生意的壯大,不知不覺中公攤面積的概念就在香港房地產市場中普及開來,大家有樣學樣。

後來中國內地開始取消福利分房,進入商品房買賣時代。根據瞭望智庫的資料顯示,1987年深圳從香港引進了土地招拍掛這個模式,1994年從香港引進樓花形成內地的房屋預售制度,從香港照搬過來這套房地產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值得一說的是,香港自己在2013年取消了“公攤面積”計價,一律採用套內面積的計價方式出售房屋,若是違規將會遭到處罰。

也許在將來,內地也有可能改為套內面積計價方式。你覺得哪種計價方式比較好呢?

14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抖一抖高價房背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