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上,後金政權由於本族人數稀少,吸納了大量蒙古人加入,甚至建立了蒙古八旗,讓蒙古鐵騎為自己所用,而為了保持與蒙古部落的關係和繼續獲得大力幫助,後金上層貴族與蒙古部落聯姻不斷,滿蒙一家親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後來滿清入主中原後,也不忘與蒙古貴族們繼續保持良好關係,雙方聯姻不止,好幾位清朝皇后都出身蒙古人,一些清朝皇帝和上層貴族的身上也有一定的蒙古人,甚至可以說是黃金家族血統(主要是孛兒只斤氏母系)。

因此,有些人就好奇了,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時,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和蒙古人們不來支援大清?就看著大清捱揍嗎?當時東南省份的封疆大吏們搞出了東南互保的騷操作,與洋人達成了協議,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挾持下的“矯詔、亂命”,公然保護十一國僑民的人身安全,與八國聯軍和平相待,不進入戰爭狀態,等於說是東南各省大員把朝廷給賣了,他們不來就不來了,但和滿清皇室那麼親的蒙古人為啥就不來救援大清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當時慈禧特別自信,對世界宣戰之前,根本沒有想到要調動全國力量來和歐洲各國打這麼一場戰爭,以為靠著義和團就差不多能把洋人都趕出中國了,也沒想到殺幾個洋人會招致各國政府如此劇烈的反應。

而戰爭發生後,當時的蒙古人也實在沒那實力幫助清廷打敗八國聯軍,因為蒙古鐵騎早已成了歷史名詞。有清一代,清廷不管內外戰爭,都非常喜歡從蒙古部落中調兵、徵兵,這影響了蒙古人口,而蒙古人中最後一個能打的將領——僧格林沁,也早在幾十年前就和大批蒙古馬隊精銳一起死在了捻軍手裡,從那以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就沒啥實力了。

更別說當時蒙古各部落還得留心身旁一直虎視眈眈的沙俄呢,難以分身,也沒那個精力和實力,去幫助清廷趕走八國聯軍,他們和八國聯軍武器代差太大了,來了也是死。

歷史上,清廷雖然嘴上說滿蒙一家親,其實暗地裡一直防著蒙古人勢力做大,先是搞出了盟旗制,將各個蒙古部落鎖死在各地草原,不讓其自由遷移,禁止牧民之間的許多交流,這防止了各個蒙古部落之間發生戰爭,卻也使得各個蒙古部落疏於戰爭,也無法通過戰爭快速崛起或是實力膨脹,維持不了一個善戰的軍事貴族階層,蒙古勇士們逐漸淪為了專業牧民,雖然他們也還使用弓箭,但也只是獵戶水平,缺少戰爭需要的戰鬥意志和組織度,以及必要的戰陣訓練,戰鬥力真的很一般。

另外,幾百年間,清廷一邊用來自漢地的鉅額財富供養著蒙古王公貴族們,使其耽於享樂,壓制其野心,不顧普通部民的死活,另一邊又搞出了許多暗戳戳的“減丁之策”,控制和打壓蒙古人的人口,如推廣藏傳佛教,改變蒙古人習俗傳統,讓每個蒙古家庭裡的孩子裡都要有人去當喇嘛等,清晚期時外蒙古有寺院2600座,僧侶10萬餘人,內蒙古有寺廟1800座,僧侶15萬餘人,平均每旗有寺廟30-40座,僧侶人口占人口比例平均達到30%到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乃至60%(一座喇嘛廟,勝養十萬兵),致使其實力持續衰落。

而這最終的結果就是蒙古人實力大不如從前,尤其是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以後,漠南漠北的蒙古人戰鬥力,甚至都退化到了成吉思汗時代之前的狀態了,等到太平天國時期,清廷從蒙古找的幫手,其實就是一幫子牧民,然後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鎮壓太平軍和捻軍起義中折損嚴重。

蒙古人確實沒那個能力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支援大清,主要他們也來不及,清軍和義和團敗得也太快了,八國聯軍很輕易的就攻克了北京,清廷皇室倉皇出逃,這個時候慈禧需要的也不是支援,而是保護者,她實實在在被嚇壞了,根本不需要蒙古人勤王,需要的只是來人護駕。

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全州的舜文化歷史根脈,讓舜帝葬全州九疑山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