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杭州的秋天,滿城桂花如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傾秋”自古文人雅客最愛是杭州,歷史上與杭州有著不解之緣的詩者,當屬香山居士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一首《憶江南》字裡行間都是他道不盡的追思,心心念念著杭州與桂樹,金秋的杭州,最美莫過於那一樹一樹的桂花。

當連綿的陰雨天讓高溫酷暑變成回憶,秋分過後,微風拂過,幽幽花香襲來,循著香味走近一看,一簇簇黃色的小花搖晃在指頭,“未見花色,先聞花香”,空氣中便開始慢慢摻雜桂花的甜香。

早在南宋時期,杭州的“滿覺隴”已經大片種植桂花,聞名遐邇。桂花開時,香風十里,沁人心脾,桂花落時,紛紛點點,如一場花雨,“滿隴桂雨”也因此成為西湖勝景之一。

七分龍井香與三分桂花甜的邂逅

眾人皆知杭州城市形象代表當屬初秋桂花與早春西湖龍井,你可知當杭州的兩大風物相遇時,碰撞出讓人無法拒絕的滋味。

關於香花入茶的窨制方法,明代顧元慶在《茶譜》一書中就有詳細的記載:“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

因而桂花龍井的要求是“茶為骨,花為香”,其窨制原理,是藉助鮮花吐香,幹茶吸香的特性,於晨曉時分採摘桂花,此時的花鮮靈、花蜜尚在、將其立即如茶,以保證香氣最大程度的釋放、吸收。

然後按照100斤茶葉,15斤鮮花的配比,一層茶、一層桂花疊放起來,再將其放到石灰缸裡窨制,窨制時要保持溫度的穩定。最後再經過散熱、篩除花渣、復烘乾燥等步驟。

既不讓金黃的花色奪去茶湯的清雅,也不讓濃郁的花香蓋過茶香,最終經過多次反覆窨制,一吐一吸,固定其香,如此這樣做成的茶才會有“三分桂花甜,七分龍井韻”。

來碗桂花龍井,最知江南秋味

一春一秋,龍井再生,杯水之間,龍井緩緩透出清綠明快的色澤,點點黃亮金桂上下翻騰,水汽氤氳著桂花的甜香、龍井的鮮爽。

桂花與龍井這段跨越季節的“戀情”,成就了杭州最特別的風韻,每年9月,春茶的忙碌時節已過,本該是傳統綠茶產地的清閒時刻,然而在杭州卻可以看到茶農們在大大小小的茶園裡依舊忙碌的身影。

嗜桂如命的杭州人,會用最器重的龍井留住桂花的清香與美好,留住秋天的味道,每到秋季,多少遠方的人慕名而來,只為享受桂花香中賞花品茶的片刻愜意。

品一杯桂花龍井,放鬆壓抑的身心,淨化疲憊的靈魂,這種享受似乎在杭州之外任何一座城市中都難以體會,人間有味是清歡,賞桂品龍井,實乃人生樂事。

如果去杭州遊玩,詢問當地的朋友推薦手信,他肯定不會讓你買珍珠和絲綢,而是會在你的行李中塞上一盒桂花龍井。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印尼沉香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