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小時候看《甲午風雲》,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戰艦遇到火力不足的問題,結果官兵們將炮彈的彈頭拔下,炮彈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這裡不禁憤怒,大清朝當官的實在是太過分了,連炮彈都造假,難怪打不過東洋人。現在再看,電影中的這一段明顯是要凸顯北洋水師的裝備不力和腐朽的清王朝有多腐敗,不過,電影總是來源於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礎上加工,往往很多時候跟現實並不一樣,甚至是修改了歷史。

北洋水師由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花費數十年精心打造,當年號稱亞洲第一,從表面實力上說,絕對可以碾壓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不過,這也只是硬體,從軟體上說,洋務運動本身就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本身說不上變革,封建的清王朝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活力上不可同日而語。而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本身,從雙方的最高司令官丁汝昌和伊東祐亨身上也看的出來,一個是不懂海軍的淮軍將領,能當上北洋水師提督全是因為李中堂放心,另一個則是接受了維新思想的專業海軍軍官。

言歸正傳,19世紀末正是海軍科技發展的爆發期,這一時期不僅誕生了眾多新技術,包括艦艇設計、動力、火炮、裝甲甚至是彈藥,也在快速的發展中,讓一些今天很先進的武器,明天就顯得落後。以炮彈為例,當時除了新式的爆破彈之外,主要的其實還是穿甲彈,爆破彈中裝的也並不是現代炸藥,而是黑火藥或者硝化棉,而穿甲彈也並非全是實心穿甲彈,裝填沙子其實是當時的通用做法,這些穿甲彈用來射擊敵船的水下部分,射穿之後進水沉沒或者影響其內部運作等。所以,北洋水師當時裝備內部填充沙子的炮彈符合歷史事實。

那日本聯合艦隊呢,日本在明治建軍後就確立了先海後陸的發展策略,日本海軍從歐洲購買先進戰艦,當然,比不上財大氣粗的大清水師,不過,日本那時候就開始興建更有活力的軍事工業,其中就是發明了裝填在炮彈中的下瀨火藥。這種火藥其實就是苦味酸,但歐洲國家海軍並不使用,原因是其具有腐蝕性,裝在炮彈中與金屬發生反應容易自爆,但下瀨火藥實際上是在炮彈內部刷上了一層油漆,阻止苦味酸與金屬炮彈內壁直接接觸,杜絕了自爆風險。裝填有下瀨火藥的炮彈在命中後,不僅是爆炸,還會猛烈燃燒,其高溫甚至可以點著鋼鐵,不僅是北洋水師,就是日俄對馬海戰中俄國海軍也吃了大虧。加之日本軍艦上的副炮不斷髮射榴霰彈,導致北洋水師軍艦甲板上站不住人,在沒有裝備封閉炮塔的情況下,北洋水師在海戰中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

上面說的只是當年中日海戰裝備上的部分差別,不過,都知道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操作武器的人,確切的說,影響中日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是誰擁有更先進、更有活力的制度,當年的大清國顯然被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遠遠甩在了後面。即便有堅船利炮,也擺脫不了戰敗的結局,這一切,早就在兩國政府的內部註定。

不做社會變革的洋務運動註定是一場鏡花水月

最新評論
  • 1 #

    關鍵是有內奸,要不然不會敗。

  • 2 #

    寫的好,非常客觀也很實際,就是這麼回事,再好的東西也得看給誰用,就像智慧手機,到了老年人手裡一樣,作者寫的好,贊贊贊

  • 3 #

    上原子彈,氫彈就能打贏

  • 4 #

    為什麼打仗時才發現

  • 5 #

    甲午戰爭中,決定戰爭勝利的是武器,而不是人。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紅色特工熊向暉,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未暴露,他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