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曹魏末年,繼淮南三叛之後,鍾會作為主將,在成功平定蜀漢之後起意謀叛,想要爭奪天下。然而他的對手司馬昭技高一籌,鍾會的行動全在其料中,輕鬆平息了這場變故。鍾會的巨集大計劃在三天內無疾而終,在反叛界連號都排不上。

(一)

鍾會這次反叛,過程比較簡單,實際上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曹魏景元四年,實際掌權的司馬昭大舉伐蜀。鍾會與鄧艾分道並進,數月內便平定蜀漢,立下不世奇功,兩人都不自覺地誌得意滿起來。

鄧艾先入成都,接受了蜀主劉禪的投降,此時不懂得收斂,反而張揚起來,又是擅置官員,又是築立京觀,難免招人嫉恨。而鍾會作為主將,卻被鄧艾搶了頭功,正好趁機聯合他人一起構陷鄧艾,接到詔令後將其收捕。鄧艾被收,鍾會一人獨大,手握徵蜀的猛將銳士,自信心爆棚,加上又有大功不賞的擔憂,於是決定反叛。

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鍾會進入成都,十六日召集部下,為太后發喪,假稱太后遺詔起兵廢黜司馬昭。鍾會逐個徵求意見,有不少人不願跟隨,鍾會將其關押在益州各官署中,嚴加看守,委派親信代領其部眾。

鍾會有一名十分器重的親隨叫丘建,很同情當初舉薦自己的胡烈也被關押,便向鍾會進言,應派親兵為胡烈送飯送水,其他被關押的人也應該安排其親兵服侍。鍾會不知道當時腦子哪裡短路,居然答應了。這一決策,直接導致了行動的崩盤。

胡烈是個極為機智的人,趁機編造謠言,說鍾會已經挖好大坑,準備數千條大棒,要將這些被關押的將領全部棒殺後埋掉。藉著親兵送飯送水的時機,胡烈將謠言傳播出去,一也之間便傳遍了。此時有人感覺不妙,勸鍾會當機立斷,馬上下手處死這些人,消除潛在的危險。然而鍾會再次出現失誤,猶豫不決。

到了十八日,胡烈部眾與胡烈之子擂鼓出動,其他人的部眾見狀也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爭相湧向城門。鍾會還在給蜀漢降將姜維的部眾分發兵器鎧甲,此時聞變,這才下令處死關押的將領。而這部分人奮起自救,死命頂住官署的門。鍾會派去的兵士用刀砍門,卻始終無法破門而入。

沒多久各將領的部眾已經開始攻城,有的放火燒屋,有的蟻附登城,被關押的將領乘亂翻牆逃出官屬,與其部眾會合。此時鐘會大勢已去,與姜維一起都被殺死。

所謂的反叛,三天之內就破產了。本來以為還有一場苦鬥,結果還沒動手就胎死腹中。相比此前的淮南三叛,實在不好意思拿來相提並論。淮南三叛雖然都失敗了,但畢竟還逼得司馬懿父子三人先後親自征討,真刀真槍地幹上了仗,還耗得司馬師目瘤手術創傷發作死掉,算是掀起了不小的風浪。而鍾會這次反叛,雷聲大雨點小,連點水花都沒濺起來。

(二)

鍾會挾滅蜀之威,手握強將重兵,發動反叛居然這麼快就失敗,乍看之下讓人十分驚訝,不過他的對手司馬昭早在事前就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最初委派鍾會作為伐蜀主將時,西曹屬邵悌提醒鍾會可能反叛。司馬昭對此毫不在意,認為伐蜀是必須要做的大事,而當前只有鍾會贊成伐蜀,派別人去是趕鴨子上架,必定失敗,派鍾會去則必定成功。但是鍾會滅蜀就算要反叛,也不會有什麼作為。蜀國一滅,歸降的文武將士作為敗軍之將和亡國之人,已全無心氣不足為用。而原來的將士只盼望早日還鄉,不會與其一條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反叛,只會自取滅亡。

事實證明,司馬昭的預料完全正確,確實沒有人願意跟隨鍾會反叛。

鄧艾先入成都,劉禪帶領文武官員向鄧艾投降。鄧艾給他們安排官職,還洋洋得意地對他們說,你們幸虧遇到的是我,要是遇到向吳漢那樣的人,早就被屠殺殆盡了。蜀中降人大概也確實在慶幸,正如司馬昭所言,他們已經毫無鬥志,只求平安而已。若是願意奮起一博,當初在鄧艾進攻時就會拼命,又何必在投降後又跟著敵將去謀反?

只有一個降將姜維,倒是積極參與鍾會的反叛計劃。不過姜維本來是因為後主劉禪的詔令而不得不向鍾會投降,其實並不甘心,部下將士也非常不服氣,甚至怒而拔刀砍石。姜維這樣的行動,當然是別有所圖,想在亂局尋找再起的機會,自然也不會是真正和鍾會一條心。

而鍾會的原班人馬中,除了自己的親信,大部分將士都不肯謀反。胡烈編造謠言,說鍾會準備數千條大棒,準備殺掉被關押的不願謀反的將領,可見這部分人數量之多。這些人都是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層次,算是整支軍隊的枝幹了,說明鍾會的謀反在其統領的軍隊中基本沒有得到支援,失敗也是必然的了。

如果像淮南三叛那樣,忠於曹魏而只是針對司馬氏的專權,多少還會得到忠於曹魏的那部分人的支援。然而鍾會雖然打著為太后發喪的旗號,但其反叛行為明明白白是想自己奪天下,自然不會有人跟隨。對於眾人來說,要想飛黃騰達,跟隨已經得勢的司馬家不是更安全穩妥?何必提著腦袋幹謀反的事。

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司馬昭表現得從容不迫,本來應該是被動應對的,卻完全佔據了主動權,牢牢控制著事件的節奏。司馬昭甚至沒有采取什麼行動,只作了一下率軍進駐長安的架勢,就讓鍾會自亂陣腳。當鍾會將鄧艾關於囚車押送赴京時,司馬昭便已確定鍾會的反意,寫信給鍾會,聲稱擔心鄧艾不肯就範,將派賈充率軍入斜谷屯駐樂城,自己將率十萬人馬屯駐長安。這一招敲山震虎,分明是故意讓鍾會知道這是有針對性的行動。鍾會大驚之下果然倉促動手,更加導致了反叛的速敗。

(三)

鍾會也算是個富有智謀的人,深得司馬氏器重。發動反叛前鍾會曾和部下說道,自己之前是算無遺策,此言並非自吹自擂。

鍾會在司馬師掌權時,開始參與朝議。毋丘儉、文欽反叛時,大部分人認為只需要派人征討就可以,唯有鍾會和王肅、傅嘏等人認為必須司馬師親自率軍平叛。平叛過程中司馬師因為新作的目瘤手術創傷迸發死於軍中,由司馬昭接掌六軍,鍾會繼續充當參謀角色。其後鍾會表現出色,言出必中,為司馬昭屢立奇功。

司馬昭新掌軍隊,魏帝曹髦以東南新定為由,下詔要求司馬昭暫留屯許昌,兼顧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支援,由尚書傅嘏率領大軍班師回朝,意圖收奪司馬昭兵權。這一詔令理由充足,不好直接拒絕。鍾會出主意,讓傅嘏上書,要求與司馬昭一起回到洛水以南屯駐。朝廷無可奈何,只得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

甘露二年,司馬昭徵諸葛誕為司空,鍾會認為諸葛誕必然抗命反叛,果然如其所料。隨同司馬昭征討諸葛誕,鍾會建議行使反間計,迫使前來救援的吳將全懌等人投降。又對投降的人給予禮遇,造成諸葛誕部下人心不穩。最後攻破壽春,鍾會出的計謀最多,司馬昭越來越器重,在當時也被人比作張良一般的人物。

不過也許是這些成功經歷讓鍾會過於膨脹了,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誰都看不起了。鍾會謀反時最初的計劃,是由姜維率領蜀兵出斜谷,自己率領大軍隨後,到長安後騎兵、步兵分別從陸、水兩路並進,五天便可與會師進攻洛陽,輕鬆平定天下。這未免也想得太美好了,真不把司馬昭放在眼裡。

司馬昭電視劇形象

事實上鍾會在老奸巨猾的司馬昭面前,那還是嫩了點。司馬昭能力不在鍾會之下,而且沉穩老辣,遠非相對浮躁的鐘會可比。鍾會預判諸葛誕不會聽從朝廷徵召出任司空而反叛,為此專門在自己守喪期間巴巴地趕來勸說司馬昭。司馬昭以詔令已經發出為由,不再更改,但實際上極有可能本來就是有意為之,想激起諸葛誕反叛,正好消滅這一對抗勢力。

而在鍾會面前假裝見事不明,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恐怕也是為了讓鍾會對自己心存輕視,誘使鍾會日後出手。事前除了邵悌,賈充、荀勖以及鍾會的哥哥鍾毓都曾提醒司馬昭,鍾會可能有異圖。司馬昭這個老狐狸,對此情況多半也早就有所察覺,但他不動聲色,還對邵悌聲稱以信義待人,不能先猜忌他人,在道義上居於不敗之地。甚至在賈充提起要提防鍾會時義正詞嚴地說,既然委派了鍾會,就不會懷疑他,如果現在派你賈充去防備鍾會,是不是又要懷疑你?這番話實在無懈可擊,賈充無言以對。

類似於鄭莊公養惡,司馬昭這一招玩得爐火純青,內心之腹黑,讓人細思極恐。在知道鍾會可能反叛的情況下,司馬昭還能放手讓鍾會統領大軍幹成伐蜀這件大事,放任其謀反然後輕鬆將其除掉。不排除收捕鄧艾也是本有此意,借刀殺人。鍾會被玩弄於股掌之上,還自以為得計,實在是不幸。

(四)

從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在當時的情況下,鍾會反叛確實毫無勝算。倉促起事之時,鍾會還心存僥倖,進攻獲勝則得天下,不成則效仿劉備割據蜀地。其實這進一步的打算固然無法成功,退一步的打算也沒有可能。

即便是自己沒有發生內亂,鍾會率軍佔據蜀地,能頂住司馬昭的征伐嗎?在自己新來乍到立足未穩,本土勢力遠沒歸附的情況下,可能性也不大。當初曹操佔領益州的門戶漢中後,蜀軍大為震恐,一天發生數十次驚變,守將以斬首這樣的處置都無法安定局面。劉備當時奪取益州已經一年,面對威脅尚且無法控制局勢,鍾會剛剛入蜀,在司馬昭大軍壓境的壓力下,情況只有更加糟糕。

曹操沒有聽從司馬懿、劉曄等人的建議乘勢進攻,只嘆息了一句“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復望蜀”,讓劉備得到了喘息之機。等劉備控制局面以後,再想進攻就不容易了。鍾會要想在蜀中割據,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隱藏反叛意圖,獲得益州主官的位置,慢慢經營培植自己的班底,耐心等待成熟的時機。當自己實力足夠強,而中央的控制力又減弱時,割據便水到渠成。

五代時期王建建立前蜀,孟知祥建立後蜀,都是按照這個方式獲得了成功。可惜這兩位都在鍾會之後,無法給鍾會提供參照。劉焉父子佔據益州,實際用的也是這種方式,不過有割據之實而形跡不明顯。劉備的成功,是機遇加運氣的組合,卻讓鍾會誤認為割據蜀地很容易,也是挺坑的。

只是鍾會的反跡早早暴露,甚至在出徵平蜀之前就引起了多人的懷疑,想夾起尾巴裝孫子也沒人信,這條路子也走不成了。

(五)

鍾會走上這麼一條不歸路,大概和他的性格有關。鍾會屬於那種膽大有餘而敬畏不足的人,從兩則關於鍾會與其兄鍾毓的軼事可以看得出來。

魏文帝曹丕聽聞鍾毓鍾會兄弟的名聲,曾召見二人。鍾毓十分緊張,滿臉流汗。曹丕問為何流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則若無其事,臉上無汗。曹丕又問為何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相比鍾毓,鍾會表現得膽大而又狡黠。

鍾毓鍾會兄弟小時又曾經乘父親鍾繇睡熟偷酒喝,鍾繇已經醒來卻不作聲,暗中觀察二人行為,卻見鍾毓行禮後再飲酒,鍾會直接便喝。鍾繇問起緣故,鍾毓說酒是用來成禮的,不敢不拜,鍾會則說偷本來就不合禮儀,所以乾脆不拜。鍾會敢作敢幹,毫不掩飾,十分有特點。

其實曹丕死時,鍾會才一歲,鍾毓年齡也比鍾會大的比較多,兩則軼事都不可能是真事,但對鍾會性格的反映卻是完全一致,只怕也不是巧合。編故事的段子手不約而同地拿來說事,說明鍾會這種膽大敢幹的性格早早就為人所知。

以這樣的性格,在佔領巴蜀,獨掌重兵之後,想再幹點大事也不足為奇。只是鍾會誤判形勢,又找了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鍾會能文能賦,也是書法名家,曾模仿荀勖的筆跡從荀母那裡騙得寶劍,技藝之精可見一斑。鍾會精通玄學,著有《四本論》,參與當時清談界的才性之辨。《世說新語》說鍾會拿著《四本論》去見嵇康,臨門不敢進去,隔牆扔進去就跑。以鍾會自信和膽大的性格,此事不太可信。嵇康之死和鍾會有關,也許是同情嵇康的人故意編排出來噁心鍾會的。

其實鍾會去見嵇康,嵇康自顧打鐵置之不理。鍾會離開時嵇康才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答覆:“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嵇康本想奚落鍾會,而鍾會答很巧妙,不卑不亢。這場較量中,鍾會不失風度,並未落下風。反倒是嵇康最終沒能沉得住氣,輸了一籌。

鍾會見嵇康

這樣一個多才多藝,文武雙全的人,卻因內心膨脹發動不切實際的反叛,最終死於亂兵之手,也是可惜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對於74師會被全殲,張靈甫、湯恩伯、蔣介石何時開始絕望的呢?